王天峰
舞陽縣人民醫院顯微創傷骨科,河南 漯河 462400
臨床下肢骨折屬于多發骨折情況,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但易導致膝關節功能障礙,并在長期缺乏活動鍛煉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加重對生活質量和病情產生的影響。有研究指出,下肢骨折患者術后遠期膝關節功能僵直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大量實驗及臨床報道顯示,較單純西醫治療,中藥方劑輔助用于下肢骨折術后治療在加快病情康復進程和改善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為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積極實施術后康復治療則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在醫院選取100 例接受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中醫手法松解結合壯骨活血中藥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間舞陽縣人民醫院100 例接受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為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33~63 歲,平均年齡(49.89±5.33)歲;有20 例為胸段骨折、18 例為腰段骨折、12例為頸段骨折。觀察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1~65 歲,平均年齡(49.71±5.30)歲,有21 例為胸段骨折、19例為腰段骨折、10例為頸段骨折。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單純行西藥對癥治療,具體主要指在絕對臥床休息狀態,且維持肢體功能位,應用特定電磁波譜照射膝蓋患病部位,2次/日,30 min/次。
觀察組聯合應用中醫手法松解、壯骨活血中藥治療,其中壯骨活血中藥藥方包含川牛膝15 g、川續斷15 g、川芎15 g、丹參15 g、山藥15 g、杜仲15 g、骨碎補15 g、紅花15 g、當歸20 g、熟地黃20 g、黃芪30 g,加入到1 000 ml 水中煎制至100 ml 藥液,1 劑/日,分2 次服用。中醫手法松解具體主要指對髂脛束、小腿三頭肌、腘繩肌以及股四頭肌進行按捏,各部位按壓3 min。從上下左右方向分別推動髕骨,1 個方向10 次,在固定股骨下端分離牽引膝關節,1 次50 s,分五組,3 次/日。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個月。
比較治療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以及膝關節僵直發生情況。通過Barthel評分量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治療效果: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徹底消失,關節活動度在120 度以上為痊愈;臨床癥狀緩解,關節活動度介于91 度~120 度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關節活動度介于61度~91度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關節活動度小于60 度為無效[2]。
數據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0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比較治療效果組間差異 例(%)
治療前Barthel 評分和FAM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arthel 評分和FAM 評分兩組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Barthel和FAM評分(±s)

表2 比較兩組Barthel和FAM評分(±s)
組別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P Barthel評分治療前26.14±20.10 27.89±19.24 0.445>0.050治療后69.24±19.28 83.68±16.27 4.047<0.050 FAM評分治療前35.19±13.20 36.28±11.29 0.443>0.050治療后51.28±11.89 72.21±20.09 6.339<0.050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膝關節僵直發生率較低,對照組發生率為16.00%,觀察組發生率為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83,P<0.05)。
下肢骨折臨床中多采用手術方式展開治療,但是手術治療可能導致創傷,繼而導致組織粘連,嚴重影響了骨折部位的血運。西藥康復治療雖然具備一定的治療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關節活動度,但關節活動度和生活質量改善狀況仍然不夠理想,需積極探尋其他治療方法[3]。
本研究結果提示,對照組單純行西藥對癥治療,觀察組聯合應用中醫手法松解、壯骨活血中藥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78%;治療前Barthel 評分和FAM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Barthel 評分和FAM評分兩組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膝關節僵直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分析原因:中醫學理論認為,骨折發生后會導致經絡受損、血液瘀阻,所以將其歸屬于“骨斷筋傷”的范疇,對其進行治療的原則主要為活血化瘀和益氣滋腎。本研究所應用的壯骨活血中藥中,黃芪具備益氣的作用、熟地黃具備滋陰補腎的作用、當歸具備活血養血的作用、川牛膝具備益腎壯骨的作用,聯合用藥具備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的作用[4-6]。中醫手法松解主要通過物理作用對骨折部位進行拉伸,降低了膝關節屈伸受限,擴大了膝關節間隙,降低活動阻力及肌間粘連程度。聯合治療,則取長補短,相互彌補,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7-9]。
綜上所述,下肢骨折術后康復治療期間聯合應用中醫手法松解、壯骨活血中藥的臨床效果突出,且降低了膝關節僵直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