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海,金 立
(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合肥 231600)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產量和品質長期遭受病蟲草害影響,尤其以雜草危害為甚。近年來水稻田主要雜草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鱧腸(Ecipta prostrata)等。做好水稻田雜草防控是保障水稻高產、穩產、高品質的重要植保措施[1]。
五氟磺草胺是由美國陶農科公司開發的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除草劑,通過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而起作用,經莖葉、幼芽及根系吸收,通過木質部和韌皮部傳導至分生組織從而抑制植株生長。該劑可有效防除稗草、一年生莎草科雜草,并對眾多闊葉雜草有效[2-3]。
吡嘧磺隆屬于磺酰脲類除草劑,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主要通過根系被吸收,在雜草植株體內迅速轉移,抑制生長,雜草逐漸死亡。吡嘧磺隆藥效穩定,安全性高,持效期較長,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如異性莎草、水莎草、螢藺、鴨舌草、水芹、節節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鱧腸[4-5]。
丙草胺屬于2-氯化乙酰替苯胺類除草劑,是細胞分裂抑制劑,可通過植物下胚軸、中胚軸和胚芽鞘吸收,根部略有吸收,直接干擾雜草體內蛋白質合成,并對光合及呼吸作用有間接影響,使雜草死亡,可用于防除水稻田稗草、鴨葉草等雜草[6-7]。
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和丙草胺都是水稻田的主要除草劑品種,作用靶標、作用機制、殺草譜并不相同,3者混配具有協同增效作用,有利于解決水稻田當前抗性風險[11]。
本文旨在測定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復配對水稻移栽田抗性雜草的聯合作用效果,同時驗證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的田間除草效果,為水稻的安全生產用藥提供高效安全藥劑。
供試植物:水稻,品種為連粳8號。
主要雜草稗草、千金子、鴨舌草、鱧腸、矮慈姑、異型莎草、碎米莎草種子(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測室保存)。
試驗藥劑:五氟磺草胺原藥(98%,德州綠霸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丙草胺原藥(94%,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吡嘧磺隆原藥(98%,江蘇瑞邦農化股份有限公司);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質量比為2∶1∶37,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浙江中山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山東億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300 g/L丙草胺乳油(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
1.2.1 室內配方篩選試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1155.5—2006、NY/T1155.9—2008、NY/T1155.7—2006[8-10]對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和丙草胺的復配活性進行室內試驗;試驗采用有機質含量1.82%、pH 7.1、通透性良好、過篩的風干砂壤土。試驗土壤定量裝至盆缽3/4處,然后從盆缽頂部澆灌,使土壤完全潤濕至飽和狀態。將預處理的供試雜草種子均勻定量撒播于土壤表面(通過發芽率換算,保證對照處理雜草的密度為120~150株/m2),根據種子大小覆土0.5~2 cm,播種24 h后備用。將五氟磺草胺原藥、吡嘧磺隆原藥及5個五氟磺草胺與吡嘧磺隆不同質量比混配物分別用丙酮溶解,用0.1%吐溫80水溶液稀釋,吡嘧磺隆(0.5、1、1.5、2、2.5 g a.i./666.7 m2),五氟磺草胺和5個復配劑(均設0.125、0.25、0.5、1、2 g a.i./666.7 m2)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4次。將最佳配比的五氟·吡嘧混劑、丙草胺原藥及5個五氟·吡嘧混劑和丙草胺混配物分別用丙酮溶解,用0.1%吐溫80水溶液稀釋,五氟·吡嘧(0.1、0.2、0.4、0.8、1.6 g a.i./666.7 m2),丙草胺(1.25、2.5、5、10、20 g a.i./666.7 m2),5個五氟·吡嘧·丙草胺(1.5、3、6、12、24 g a.i./666.7 m2)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處理重復4次。在雜草3葉期莖葉噴霧處理。藥后20 d,測定雜草鮮重,并與對照處理相比較,計算鮮重防效。試驗結果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混用后的聯合作用類型。
依據SUN Y-P(孫云沛)法計算其實際毒力指數、混劑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以濃度對數為X,防效機率值為Y,求回歸方程。
判定標準:共毒系數<80為拮抗作用,80~120為相加作用,>120為增效作用。
1.2.2 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在安徽省合肥市農科院基地進行,土壤為砂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3%,pH為8.3。水稻6月17日移栽。
試驗設8個處理:處理1-4分別為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60、450、540、900 g a.i./hm2,處理5: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0 g a.i./hm2,處理6: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30 g a.i./hm2,處理7:300 g/L丙草胺乳油540 g a.i./hm2,處理8:空白對照,處理9:人工除草。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 m2。每個處理4次重復。
按照試驗要求,水稻移栽后7 d,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和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用天平稱取,300 g/L丙草胺乳油丙草胺則用移液器吸取,采用淺水均勻撒施,藥后保持淺水層3~5 d,水層不淹沒稻苗心葉。人工除草2次,分別是7月12日和8月8日。
藥后調查雜草3次,分別為2018年7月9日,藥后15 d第1次調查防效;2018年7月24日,藥后30 d第2次調查防效;2018年8月8日,藥后45 d調查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GB/T 17980.40—2000[9]的方法進行調查,每小區定3點,每點0.25 m2,分種類調查記載雜草數量,最后一次同時調查雜草鮮重。
藥劑對雜草的防效按下列公式計算:
同時,分別在藥后10、15、20 d對各小區進行目測調查藥劑對移栽水稻的安全性。于收獲期測定各小區水稻產量,試驗數據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統計分析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
2.1.1 五氟磺草胺與吡嘧磺隆的復配活性
五氟磺草胺與吡嘧磺隆5個復配劑的共毒系數都大于120,對供試雜草增效作用明顯,尤其是五氟磺草胺與吡嘧磺隆以質量比2∶1時,增效系數達到187.33(表1),增效作用最佳。

表1 五氟磺草胺與吡嘧磺隆混配對千金子、稗草、鴨舌草等雜草的聯合作用
2.1.2 五氟·吡嘧混劑與丙草胺的復配活性
五氟·吡嘧與丙草胺以3∶37和9∶131復配的共毒系數大于120,為增效作用,尤其是五氟·吡嘧與丙草胺以質量比3∶37時,即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與丙草胺的質量比為2∶1∶37時增效系數達到129.25(表2),增效作用明顯。推薦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與丙草胺以2∶1∶37的比例復配混用。

表2 五氟·吡嘧與丙草胺不同混配對千金子、稗草、鴨舌草等雜草的聯合作用
2.2.1 對水稻的安全性及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藥后10、15、20 d對各小區進行目測,試驗藥劑對移栽水稻安全,對非靶標生物無影響。
水稻收獲前調查水稻產量,結果表明,水稻產量以空白對照處理最低,顯著低于藥劑處理。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450~540 g a.i./hm2處理的水稻產量為8378~8684 kg/hm2,與300 g/L丙草胺乳油處理及人工除草對照處理無顯著差異,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 分散油懸浮劑360、900 g a.i./hm2處理的產量與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和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處理的產量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清水對照(表3)。
2.2.2 防效結果分析
藥后15 d株防效結果見表4,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540 g a.i./hm2處理對稗草的株防效為98.47%,略高于對照藥劑五氟磺草胺,顯著高于吡嘧磺隆與丙草胺;360 g a.i./hm2處理對稗草的株防效與對照藥劑丙草胺相當,無顯著差異;450 g a.i./hm2處理對稗草的株防效顯著高于對照藥劑丙草胺與吡嘧磺隆的防效,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450~900 g a.i./hm2對千金子的株防效為92.68%~100%,顯著高于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和丙草胺;540~900 g a.i./hm2對鴨舌草、鱧腸的株防效分別為99.07%~100%、99.04%~ 100%,與五氟磺草胺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吡嘧磺隆和丙草胺。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450~540 g a.i./hm2處理對總草的株防效顯著高于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和丙草胺的防效,360 g a.i./hm2處理與丙草胺無顯著差異。

表3 不同處理防除水稻田雜草施藥后水稻產量
藥后30 d株防效結果見表5,540g a.i./hm2處理對稗草的株防效為98.57%,略高于對照藥劑五氟磺草胺,顯著高于其他2個對照藥劑;450~540 g a.i./hm2處理對千金子的株防效為92.57%~98.21%,顯著高于 丙草胺處理;540~900 g a.i./hm2處理對鴨舌草、鱧腸的株防效分別為99.14%~100%、99.11%~100%,略高于五氟磺草胺;試驗藥劑450~540g a.i./hm2對總草的株防效顯著高于五氟磺草胺和吡嘧磺隆和丙草胺。
藥后45 d,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用量360、450、540、900 g a.i./hm2時,對水稻田總草株防效為81.41%、90.48%、98.12%、100%,鮮重防效為81.60%、91.77%、98.73%、100%;對照藥劑五氟磺草胺30 g a.i./hm2、吡嘧磺隆30 g a.i./hm2和300 g/L丙草胺540 g a.i./hm2對水稻移栽田總草株防效分別為75.94%、68.38%和82.88%,鮮重防效為77.29%、70.26%和84.25%。試驗藥劑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60 g a.i./hm2處理防效與其他濃度處理差異顯著,結果見表6、7。

表7 藥后45 d不同處理防除水稻田雜草的鮮重防效
水稻田雜草危害的主要特點是時間跨度長,移栽后20 d內均為雜草發生高峰期;雜草種類多,惡性雜草多,有稗草、千金子、鴨舌草、鱧腸等,抗性高,危害非常嚴重,一般進行1次化學防除后田間草害仍可達到2級以上,防除措施不到位甚至可導致水稻減產5%~10%,嚴重區域甚至達到50%以 上。而目前農業生產中缺乏對惡性雜草防除效果好、安全、性價比高的藥劑類型,再加上惡性雜草發生速度快、發生量大、種類多,大大增加了惡性雜草的防除難度。因此研究復配制劑提高對水稻移栽田雜草的防效為水稻田除草劑提供可替代藥劑是目前較為有效的解決方式。
本研究表明: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和丙草胺復配質量比為2∶1∶37時,對水稻田一年生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效,擴大了殺草譜,尤其對稗草、千金子等雜草的防除增效作用最為顯著。30%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能有效防除水稻田一年生雜草,使用量為450~54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后5~7 d進行均勻撒施。除草劑除草效果關聯因素較多,配比、劑量、噴霧濃度、空氣環境、降雨、雜草草相、助劑等均會對藥劑實際應用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田間施藥時需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