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光盤行動”已經(jīng)在葫蘆島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校園里扎了根,但挑食的隊員依舊存在,甚至吃不完偷偷丟掉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對此,學校開展了“用愛導航,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系列教育活動。
愛的交融
活動中,隊員們親自走到每一位做飯阿姨的身邊,牽起她們的手,細數(shù)手上的裂紋,撫摸粗糙的紋路,然后為她們擦上護手霜。就連一向有些調(diào)皮搗蛋的男隊員都展現(xiàn)出了難得的柔情、細心與體貼。當隊員們得知這些阿姨掙著微薄的工資,每天凌晨四五點鐘就要來到學校,全程戴著口罩,穿著雨靴,為4872名學生準備好午餐時,內(nèi)心真正受到了觸動,紛紛表示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一定要珍惜阿姨們的勞動成果,把飯菜全部吃光。隊員們在愛中懂得了把飯菜吃光,就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最大尊重。
校長的陪伴
一周五個工作日,每天至少有一名校領導深入到班級陪學生一同午餐。這不是走形式、作秀,也不是單純的陪吃,而是要了解隊員們吃得好不好、飽不飽,更主要的是想真正掌握隊員們喜歡吃什么種類、口味的飯菜,從而改進學校食堂的伙食質(zhì)量。每次走進陪餐的班級,看到那一張張純凈的笑臉和偷偷打量你吃飯時充滿童真的眼神,看到那一個個遞過來的吃得光光的小飯盒,看到那一堆堆送到你面前的小糖果,你定會被他們?nèi)诨?/p>
“多格”餐盒
為了防止“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活動流于形式,同時關注食品衛(wèi)生安全,學校讓學生自備“多格”餐盒,結(jié)合自己日常的飯量,在飯盒上粘貼溫馨的提示語。比如“請少打飯”或“飯量大,請阿姨多打點兒”,以此避免飯量小的隊員吃不了,飯量大的隊員吃不飽,進而從源頭上有意識地遏制浪費。同時,借助每年一度的勞動節(jié),讓學生走進食堂,與食堂的阿姨們一同削土豆皮、洗菜、擇菜、切肉、蒸饅頭,讓他們在勞動體驗中感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小小餐桌,粒粒糧食,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始終牽掛于心!
(責任編輯?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