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淑娟
摘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被認為是影響世界范圍內豬密集生產最昂貴的疾病之一。近年來高致病性PRRS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成為困擾我國養豬業的巨大難題。本文概述了PRRS發病快、傳染性強、危害較大的基本特征,闡述了全球流行病學發展史。并結合當前防控現狀,提出通過重視引種,提高風險防控認識,強化疫苗免疫等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及飼養管理等措施,為做好藍耳病防控提供信息參考。
關鍵詞: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病;免疫;流行病學
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是由(PRRSV)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致病性傳染病[1-2],該病對PRRS的控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各種措施的結合包括監測、診斷、生物安保、豬群管理和免疫。盡管全球有許多關于PRRS病毒流行病學的研究,但感染的傳播仍未完全了解。本文綜述了目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流行特點,以及疫苗接種對病毒傳播的影響。動物疫病防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又是重中之重,當前我國對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均實施了強制免疫措施,這對于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起到關鍵作用。
1關于PRRS的基本情況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俗稱藍耳病)發病快、傳染性強,母豬以發情滯后、坐胎率低、懷孕后期流產、死胎和弱胎為特征,流產率可達30%以上;乳豬和斷乳仔豬以嚴重呼吸道疾病和高死亡為特征,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50%以上;育肥和成年豬也可發病死亡。PRRS對養殖和產仔單位的經濟影響主要是由于斷奶豬數量減少和產仔率受損所致。生長肥育豬的感染可能會增加繼發性感染和死亡率,并導致生長遲緩、屠宰年齡體重高度分散。根據有關文獻資料:2005年,美國PRRS暴發的年度總費用估計約為5.6億美元。
2流行病學
PRRS于1979年在加拿大首次發現,此后在北美迅速傳播;20世紀90年代初,PRRS在歐洲快速流行,但致病原與北美株具較大的遺傳差異。目前,除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典、瑞士、挪威和芬蘭外,該病已在全球大多數豬群中呈地方流行。1995年,我國北京地區首次從加拿大進口種豬中分離到PRRSV,此后該病從華北流向全國,1996—1998年出現暴發高峰。2006—2007年該病再次暴發,但其傳播速度之快、流行范圍之廣和死亡率之高特征明顯不同以往,后經證實為一株高致病性的美洲型變異株(NVDC-JXA1株)[3]。
豬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易感動物,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實驗表明,野鴨也可感染PRRSV,并可通過糞便向外界排毒。患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豬感染后從唾液、尿、精液和乳汁排毒,可水平和垂直傳播[4]。
3流行毒株情況
疫情防控新階段下給PRRS的防控帶來了一定難度,為保證足夠數量的后備母豬,從不同種豬場引種混群,導致不同藍耳病毒亞型混在一起,給豬群疫病帶來很大風險,很多豬場因此導致藍耳病的暴發。目前,藍耳病毒株以類NADC30毒株為主(表1),也發現有類NADC34毒株,同時,GM2、QYYZ和HP-PRRSV毒株也是我國的優勢毒株,監測顯示,類NADC34主要來源于美國的引種事件,GM2、QYYZ主要來源于中國臺灣地區,以上毒株對我國養豬業造成較大危害。
4防控策略
4.1落實預防為主理念,重視引種檢疫
藍耳病與非洲豬瘟不同,其防控難度要遠大于非洲豬瘟,因此,須引起從業者的高度重視。它的防控重點不能忽視源頭,全面落實“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養殖理念[5],特別是引種環節,引種前應先到引種地了解疫病情況,嚴禁到疫區引種,選擇藍耳病抗原抗體雙陰性豬場的種豬進行引種。引進種豬應隔離檢疫30天,并采血進行血清學檢測,混群前再次進行血清學檢測。最好采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可以自己培育三元豬作為母豬繁殖后代。如果引種,嚴格執行引種檢測制度,引種前要經過非洲豬瘟、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檢測,引種后要嚴格執行隔離制度。控制好養殖密度。
4.2提高風險防控認識,強化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必須的,豬場生物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制度化、常態化、做到位。評估PRRSV可能的入侵途徑,識別風險類別,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最可能的途徑是通過引入亞臨床、無臨床癥狀PRRS感染活豬或豬精液而傳入;有泔水喂豬習俗的地方,PRRSV也可能通過未煮熟含帶毒豬肉的潲水傳播,尤以機場、港口和邊境餐館丟棄食物殘渣風險最大;若與疫區相鄰,且接壤邊界區域存在野豬或野鴨活動,PRRSV也可能通過野豬或野鴨與境內健康易感豬直接接觸而傳播。
4.3重視疫苗免疫接種工作,合理制定免疫計劃。
疫苗免疫是防控豬瘟、豬藍耳病等傳染病的最有效的手段,結合本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可有效降低本場發生該病的風險。并定期開展免疫效果評估,對免疫抗體不達標的豬只及時進行補免,確保疫苗免疫效果。當前疫苗類型有滅活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苗,我國市售的多為滅活苗。█
參考文獻:
[1]李宇琴,謝擁軍.一例混合感染豬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豬業,2013(12): 54-55.
[2]馬健,陳永剛,李珊倩.等豬藍耳病的診斷和防治[J].畜牧獸醫雜志,2017,36(1):140-142.
[3]Tousignant SJ, Perez AM, Lowe JF,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 J Vet Res,2015,76(1):70-76.
[4]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一二三類動物疫病釋義[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5]唐共生.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治[J].獸醫臨床科學,2019(1):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