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國
摘要:雞葡萄球菌癥作為嗜氧性菌引發的一種雞細菌性疾病,該病不僅可對養雞業的經濟造成制約,還可對養殖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或危害。因此,本文主要從雞葡萄球菌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診斷等7個方面進行研究,期望給雞葡萄球菌的防治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雞葡萄球菌癥;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防治
雞葡萄球菌癥是由嗜氧性菌引起的一種雞細菌性疾病。該病的發生具有較高死亡率,可對養雞業的經濟造成嚴重的制約,還可對養雞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加強雞葡萄球菌癥的研究是必要的。
1雞葡萄球菌癥的病原學
本病的病原菌是嗜氧性菌,按照它們的生物學性狀,可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敗性葡萄球菌3個菌種[1]。以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與雞的葡萄球菌癥有關。凝固酶陰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有時也可成為病因。有研究表明,雞皮膚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與來自人及其它動物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同,能產出大量的凝固酶,這種凝固酶能引起皮膚炎主癥的組織融解性變化。從患關節炎及骨髓脆弱癥的雞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產生大量的凝固酶,其酶學以及血清學性狀與來自皮膚炎株的凝固酶完全相同。具有這種性狀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從人及動物是分離不到的,從而認為它是與雞有密切關系的葡萄球菌。
2雞葡萄球菌癥的流行病學
葡萄球菌廣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作為各種動物的常在菌附著,葡萄球菌在孵化器內、雞舍內也有很多,在健康雞的皮膚及鼻腔內也有附著[2]。發生過皮膚炎的雞舍內,產生凝固酶的病原性強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雞舍內或雞的體表能長期得以分離。這些葡萄球菌可從雞的脫落羽毛根部或皮膚的損傷部侵入,感染發生皮膚炎。
3雞葡萄球菌癥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本病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表現各異,大致可區分為8種類型[3]:
3.1浮腫性皮膚炎
該病型是本病的代表,發病雞群都可見到。翅下、胸部、腹部等皮下出現漿液性滲出液積聚,皮膚充血、出血、糜爛,呈紅紫色,放出惡臭味。經過2~3d死亡。病程急,很快可波及全群,多發生于40~60日齡中雛。發病雞不僅限于網上平養、籠養,地面平養也不少發生。主要由于密度過大,換氣不良所引起。發現臨床癥狀的病雞,當見到上述出血性漿液性浸潤、皮膚破裂、滲出或漏出帶有惡臭的滲出液時,在病變部和滲出液中可見到大量的假嗜酸性白細胞浸潤。病變波及到真皮、皮下組織,導致發生明顯的變性壞死。
3.2化膿性骨髓炎
該病型也稱瘸腿病、骨脆弱癥。多發生于40日齡以后的肉雞,病程延續到出售期為止。不斷地發生,但不成批死亡。而30日齡以內的幼雛以及蛋雞不發生本病。突然發病,尤其是在轉群或飼養在不合規格的地板網上,經常有雞腿扭傷。該病四季均可發生。病死雞的股骨頭部腫大,疏松脆弱。實質臟器見不到病變。本病型見不到太多的浮腫性炎變化,但多見脊椎炎、胸骨膿腫。經常可見到腿麻痹,發育不良。從50~60日齡肉雞胸椎里可檢出葡萄球菌,還發現了肋骨頭部的膿腫形成。
3.3內臟型葡萄球菌癥
該病型肉雞、蛋雞都有發病。發病日齡以30~70日齡為多,發病率較高,患病雞一般1~2d內死亡。食欲廢絕,雞冠貧血,翼下、腿部、胸部皮下可見點狀、斑狀出血。除可見皮膚病變之外,可見肝實質脆弱,肝表面、實質有不整形黃色以及白色斑密發,全身肌肉出血,導致全身貧血。
3.4關節炎
該病型肉雞比蛋雞多發,尤其是肉雞種雞多發。籠養比平養多發。發病日齡多在2~4月齡。發病率達5~25%,由于雞的品種、日齡、飼養環境等不同,在發病率上有大幅度差異。病雞在2~5d內死亡或轉為慢性跛行,沒精神,消瘦發病部位以足關節、趾關節、膝關節多發,并伴有腫脹,有熱感。切開病變部可見漿液乃至干樣滲出物,引起本病型的病原除葡萄球菌之外,還有沙門氏菌、大腸菌霉形體和鏈球菌等。
3.5趾瘤病
該病型多發生于體重較重的肉雞,籠養比平養多發。發病率高低多取決于床面的狀態。床面過濕、墊料不足、棲木尖銳、損傷為主要感染原因。維生素缺乏,皮膚龜裂,使葡萄球菌感染,加上體重負擔過大,使趾球部發炎,增生肥厚,導致趾球部及其周圍腫脹,化膿。甚至由病變部侵入的細菌沿淋巴道或血行往腿部蔓延擴散。該病型的病原除葡萄球菌外,還有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等參與協同作用。
3.6胸部皰疹
該病型是在肉雞胸骨突起部皮下出現的囊狀水袋,袋內積有黃色黏液,皮膚肥厚,硬化。該病型可使肉雞降低品質,有損經濟效益。發生原因為肉雞的體重較重,發育過快,休息時胸部受壓迫,循環障礙,局部淤血,出血、水腫、壞死,葡萄球菌侵入,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袋狀病變。平養比籠養發生少。墊料質量與本病發生有極大關系。墊料的濕度與發病率相一致。尤其是夏季,墊料易吸水,水分過高則誘發本病。
3.7氣囊炎、呼吸道感染
該病型不是葡萄球菌直接起作用,而是與其它病毒、細菌混合感染所引起,并可使其病勢惡化。凡是其它疫病多發的雞場,葡萄球菌病必然多發。
3.8臍帶炎
孵化后的初生雛,臍窩多數吸收不良,多成為弱雛或死亡。雛雞腹部膨滿,臍發炎,形成紅紫色痂皮,有惡臭。卵黃囊不吸收。腹部臟器全部呈灰黃色,可見濃稠的滲出液積聚。
4雞葡萄球菌癥的診斷
雞葡萄球菌癥可通過細菌學檢查來進行。分離細菌以病變部及主要臟器為材料,使用普通瓊脂培養基及葡萄球菌鑒別分離培養基。對分離菌的鑒定依據為菌的形態、在厭氧條件下的葡萄糖分解、甘露醇分解、凝固酶及溶血毒的產生能力。必要時檢查其它生物學性狀。來自雞的葡萄球菌,具有產生大量凝固酶的特征。產生蛋白酶的菌株,在加有2%~5%石蕊牛乳的普通瓊脂上集落周圍形成透明帶。
5雞葡萄球菌癥的預防與治療
作為發病時的措施,主要是早期發現病雞,早隔離或淘汰,對飼養用具及雞舍清洗消毒[4]。關于葡萄球菌癥的預防,雞群出現發病,要立即使用經藥敏試驗確定的敏感藥物進行全群防治,另外應用發病雞群分離到的細菌制備滅活苗,亦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對雞的體表、鼻腔以及雞舍內存在的葡萄球菌盡量殺滅也是一項預防措施。雞皮膚上附著的葡萄球菌,或可被添加在飼料中的敏感抗生素所抑制。然而,在限制在飼料內添加抗生素的今天,這種方法,除了多發病的養雞場外,不能大力推薦。因此,提高雞舍環境衛生水平,尤其是對雞舍及飼養用具的洗凈消毒,必須作為重點。葡萄球菌癥的治療,可應用鏈霉素等抗生素投服,但只能在感染初期有效。
7小結
了解雞葡萄球菌癥的病原學、流行病學和防治等基本內容,不僅可確保雞養殖戶免受雞葡萄球菌癥的影響,還可有效的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保障雞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慶芝.雞葡萄球菌病的臨床癥狀與綜合防治[J].農技服務,2011,28(4): 502.
[2]楊明.雞葡萄球菌病的診斷要點與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6,469(1):101-102.
[3]任麗萍,斯張國.雞葡萄球菌病多型癥狀特點及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472(4):113.
[4]于影.蛋雞葡萄球菌病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診斷與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