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德友 李振 趙月省
摘要:近年來,畜禽養殖業作為我國農業結構中的支柱產業,對推動農業的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濟寧市作為肉雞消費和生產大市,家禽養殖的效率水平、規模大小、品牌的知名度、供給的質量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
關鍵詞:肉雞;飼養管理;疫病防控
肉雞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群眾提供豐富的畜產品,還能夠增加農民就業和促進增收致富。結合基層數十年的工作實踐,肉雞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風險和難題。如:藥物的殘留、疫病頻發、病毒變異加快和日益復雜,疫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促進肉雞產業健康發展,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需要加強肉雞飼養管理和做好疫病防控等。
1肉雞的飼養管理措施
1.1做好保溫與通風
在養殖場選址上,一般選擇在地勢干燥、背風向陽、空氣流通性好、遠離居民區的地方。肉雞在飼養管理上,要正確處理好保溫與通風之間的關系。要根據氣溫的變化,調控好進風口的角度和大小,一般要高于雞背1m以上,促進冷空氣先向上走,與屋頂的熱空氣混合后再循環到地面。通風能夠將雞舍內多余的熱量及時排出去,降低雞舍內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保證氧氣的充足供應。
1.2溫度、濕度與光照
肉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在飼養管理過程中,保證育雛室和育成室溫度適宜,在育雛7d內,育雛室溫度維持在32~34℃之間,7d后,溫度逐漸維持在23℃上下。濕度一般在60%~70%左右,當濕度低于正常范圍時,可以通過地面灑水、空中噴霧等方式增加空氣的濕度。在籠養肉雞的飼養方式中,可以采用24h光照或者23h光照+1h黑暗兩種方案。
1.3做好育雛前的準備和消毒工作
雛雞在進入育雛室之前,應做好各種充分的準備。對育雛室進行全面的清掃和消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特別是做好屋頂、死角、墻壁的清理工作。輪換使用消毒藥,避免細菌病毒產生耐藥性。
2動物疫病產生的原因
肉雞疫病的產生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般包括免疫抑制因素、傳染性病原微生物、非傳染性病原微生物、環境因素、飼養管理、營養等方面的因素。
2.1免疫抑制因素
在肉種雞飼養過程中,由于相關的傳染病凈化不徹底,導致疾病通過母體傳染給下一代。常見的肉雞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氏病、傳染性貧血病、禽白血病、禽霉菌素中毒等,這些疾病可能引起肉雞本身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導致疫苗免疫失敗,在不良外界環境因素的應激下,容易誘發傳染性疾病。
2.2傳染性病原因素
在實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由于環境消毒不徹底,污物清掃不及時,疫苗免疫注射不合理,一些傳染性疫病在飼養過程中存在和流行,如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雞新城疫等,平時癥狀較輕,死亡率不高,表面癥狀不容易觀察,但是當外界環境突變時,往往會引起疫病的暴發,導致肉雞大批的死亡。
2.3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由于舍內通風不徹底,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濃度較高,或者疫苗和部分抗生素的亂用和濫用,從而引起病毒、寄生蟲、致病性細菌等先后在肉雞中存在,導致肉雞出現不同的癥狀,呈現為細菌病+病毒病+寄生蟲病混合感染的現象。
3肉雞疫病防控措施
3.1加強飼養管理
在進入育雛室之前,要嚴格做好清掃、消毒、熏蒸等工作,提前將飼料和水準備好,確保雛雞進入育雛室能夠喝上健康的水,吃上干凈的飼料。選用中草藥和部分抗生素來預防肉雞的呼吸道或者腸道疾病,如黃芪多糖、電解多維、環丙沙星等。同時選用不同的消毒藥,對雞舍進行消毒,降低細菌病毒的耐藥性。
3.2加強疫苗接種
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肉雞的不同日齡及本場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點做好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等疫病的防控,注意采用全身和局部免疫相結合的方式,避免漏免錯免,及時檢測抗體水平,掌握雞群整體免疫的效果,避免發生重大動物傳染性疫病。
3.3做好疾病治療
在發病初期,一般癥狀較輕,此時要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有條件可以進行藥敏實驗,選擇敏感的抗生素。結合臨床癥狀和實驗室診斷,通過利用“抗生素+抗病毒”等進行對癥治療,同時聯合使用電解多維、黃芪多糖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從而更好地控制疾病,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