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希卓瑪
甘肅藏區歷來屬于貧困地區,保障該地區的社會穩定及發展工作,歷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基于此,本文以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推進為主要脈絡,以藏區內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從多個角度詳細探討了甘肅藏區保障社會穩定及發展的政策和實踐措施,以期實現甘肅藏區的快速協調穩定發展。
一、前言
甘肅藏區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兩地,由于經濟發展一直相對滯后,因此,在國內是相對貧困的地區之一,很多經濟指標都位居全省末位,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相比,差距則更為明顯,落后的經濟水平給社會穩定和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由于造成藏區經濟發展滯后的因素較多,為此,政府部門也在精準扶貧政策下,采取相應措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甘肅藏區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
(一)甘南州的自然條件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處于二者交界區域。其中,甘南州總面積約4.5萬平方千米,以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全州主要地形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州內水系豐富,多條河流密布,并且各種金屬礦藏產量較為豐富。由于州內草甸草原分布較為廣泛,因此,牧業是甘南州的重要經濟產業之一。
(二)甘南州的人文條件
甘南州少數民族人口較多,因此民族特色較為濃郁,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同時,各種民俗節慶活動也較多,顯示出其具有突出的人文資源優勢。這些民族文化具有保護、傳承和開發傳播利用的價值,但其中的宗教文化對于經濟建設而言,其適應性難度較大。整體來看,甘南州因其具有獨具特色的景觀和風情,因此,其旅游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其前景仍非常可觀。從近年來的情況看,甘南州的旅游綜合收入仍處于逐年增長階段。
三、甘南州穩定與發展的內涵及重要性
一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由于甘南州與省內其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這種差距很容易導致區域發展失調,而不符合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基本戰略,因此,必須促進甘南州與省內其他地區的協調發展;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任務,要確保甘南州的脫貧攻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就需要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實現甘南州與全國的深度融入,實現一體化發展,補齊發展中的短板,實現脫貧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三是維護區域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需要,甘南州少數民族較多,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上具有重要地位,通過加快發展的方法,特殊矛盾必然得到有效解決,確保維護藏區穩定和國家安全;四是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目前,在我國西部地區,很多區域還面臨著類似的,甚至是難度更高的問題,甘南州在建設中的成功經驗,能夠被這些地區所借鑒,避免這些地區在發展建設中走彎路,確保更多地區實現較好發展。
四、影響甘南州穩定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地理環境限制
甘南州地形多為山地和丘陵,大部分耕地零散分布與高海拔地區,光熱條件不足,加之土地肥力嚴重缺乏,因此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且產量不穩。與此同時,大面積的山地地形也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如2010年8月舟曲縣的特大泥石流災害,這些自然災害會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除此之外,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甘肅藏區草原退化嚴重,這對于當地的畜牧業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制約。
(二)基礎設施薄弱
甘南州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道路交通方面,一直以來,全州公路網密度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區域內大部分為三級或以下公路,公路建設水平較低的問題凸顯,鐵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均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在水利建設方面也相對較為滯后,雖然水系發達,但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因此河流設防能力較差,豐富的水資源往往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三)產業和人力資本匱乏
由于甘南州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產業,因此生產結構單一和生產水平低下的問題長期存在,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過高。盡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投資驅動的措施,但外延型的經濟增長對于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有限,缺乏長期的自我發展能力。同時,由于醫療、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落后,使得當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均較差,因此人力資本也較為匱乏,導致發展滯后的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四)特色文化旅游開發不充分
雖然甘南州的自然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都較為豐富,但由于區域內很多景區的交通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都較差,導致這些景區無法提供較好的服務,在咨詢、觀景和飲食等方面均有所欠缺,旅游資源難以發揮有效作用,也難以帶動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
五、確保甘南州穩定較快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解放思想,樹立自我發展意識
甘肅藏區有著民族雜居和文化多元的特點,各種文化體系下的群眾有著不同的思想意識,生產方式不同,思想意識也各不相同。但在同一種自然環境下,這些思想意識普遍具有質樸、智慧、寬容的特點,但也同時存在著保守、封閉和應對變革能力弱的特點。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藏區居民的傳統思想意識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挑戰和沖擊,其保守、封閉和應對變革能力弱的特點必將成為限制發展的關鍵因素,這對于推進甘肅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顯然是不利的。為此,要確保甘肅藏區的社會穩定和發展,就需要解放思想,以科學思想為指引,引導群眾克服盲從、迷信和依賴的不良習慣,敢于打破舊有的桎梏,解放那些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相抵觸的思想意識,實現自我發展,推動整體進步。
(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政府部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為中心,整合大量資金以進行脫貧攻堅方案,推動一系列脫貧工程的建設,將重點放在住房、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方面,實現失學學生全部復學,易地搬遷建檔立卡戶全部入住新居,且扶貧重點對象的住房全部符合安全標準。與此同時,政府部門應注重產業合作、人才交流和勞務協作等多方面的工作,以此落實了大量的對口支援資金,使得扶貧車間和鄉村公益性崗位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吸納了大量的貧困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就業問題。隨著這些工作的不斷推進,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的問題得以全部整改完成。
(三)全面推進民族特色產業開發
有關部門利用藏區獨有的人文資源優勢,大力開發農家樂和牧家樂等鄉村旅游模式,目前,已有一部分村莊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這對于藏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極為有利,創造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對村規民約等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實現了村民自治機制的創新,村級公益性設施管護的也得以不斷加強。
(四)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由于甘南州地質條件較差,因此,當地政府部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在保障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有關部門也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方面的有關工作,對于區域內的散亂污企業,堅決予以關停取締,并采用遙感監測等技術,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和燃煤鍋爐排放情況進行監測和整治。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加強了水源地保護,將河長制落實到水源保護工作中,投入一定資金,針對區域內的河流綜合治理、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加以實施。目前,甘肅藏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未來,其重點工作將更加側重于大棚房整治和違章別墅清查等專項行動。
(五)重點發展區域內生態農牧業
由于畜牧業是甘南州的傳統經濟產業,因此,有關部門對此加大了財政投入和金融扶持力度,使得畜牧產業持續發展,牲畜的出欄率和商品率也在不斷攀升。特別是在2019年牦牛乳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后,一批畜牧業領域的民營龍頭企業在政策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并形成了輻射帶動效應。在畜牧業持續發展的同時,農業和漁業也獲得持續發展,憑借藏區內水系發達的優勢,區域內漁業發展較快,大量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得以整頓規范和有效扶持。除此之外,當地也利用自身悠久而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開展一系列的文化節等節慶賽事活動,旅游品牌影響力也在日益擴大。
(六)推動民族醫藥產業發展
在相關政策指引下,以藏醫藥為主的民族醫藥產業得到蓬勃發展,甘南州的一系列新型藏藥產品得到進一步開發,向著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方向不斷邁進,一個完整的藏醫藥產業鏈正在不斷形成。在此基礎上,一系列先進的生產技術得到引進,藏醫藥與現代化得到了有機融合,目前在甘南州已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藏醫藥產業園,藏醫藥企業和品牌仍在不斷發展。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之下,甘肅藏區的經濟建設和思想建設等工作均顯著提升,這給區域內的社會穩定與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當然,我們仍然要意識到,由于疫情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使得甘肅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為了給“十四五”發展打好基礎,仍需繼續努力,迎難而上,解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
基金項目:
1.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時代甘肅藏區發展與穩定研究》(批準號:20YB143)。
2.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藏高原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建設專項資助項目《甘肅藏區致貧因素及其脫貧長效機制調研》(批準號:2020PTJS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