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澤升,彭 崇,閉德金,郭 強,秦昌鮮,唐利球,梁永檢,馬文清,羅晟昇,韋海球
(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崇左532400)
選育出新的高產、高糖、宿根性好、多抗、適應當地蔗區種植的甘蔗新品種,是育種家們的長期、重要任務[1-4]。廣西甘蔗品種區域試驗是通過田間試驗,鑒定新育成(或新引進)甘蔗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性狀及綜合表現,客觀、公正地評價參試品種特性與生產利用價值,為廣西的甘蔗品種推廣提供科學依據。有研究者報道廣西甘蔗品種(系)區域試驗的11個甘蔗品系在崇左點試驗結果表明,桂糖08-120(桂糖55號)蔗莖產量、產糖量均高于對照[5]。也有試驗得出柳城05-136、桂糖42號等品種(系)表現優異,適宜在崇左蔗區推廣應用[6-7]。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作為試點單位之一,承擔崇左試點的區域試驗,崇左是全國的“糖都”,甘蔗種植面積約 26.7萬 hm2左右,通過區域試驗引進和篩選出一批產量高、宿根性強且抗逆性好的甘蔗新品種(系),對當地甘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將2016~2018年廣西甘蔗品種區域試驗崇左點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參試材料來自廣西區內4家甘蔗育種機構選育的共12個優良新品系。其中,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選育的品系為:桂糖06-1264、桂糖07-874、桂糖 08-1589、桂糖 08-272、桂糖 08-1497、桂糖09-197、桂糖10-699、桂糖10-2022、桂斐1號,河池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河糖09-60,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柳糖09-81,以及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桂南亞 08-336,對照品種為ROC22 (CK)。
試 驗 地 位 于 崇 左 市 龍 州 縣 (106°47′19′′E,22°20′28′′N,海拔 115.4 m)的甘蔗種植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該地區氣候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濕潤多雨,年平均氣溫為20~23℃,試驗點2016年降雨量為1145 mm,年平均溫度22.9℃,2017年降雨量為1293 mm,年平均溫度23.7℃;2018年降雨量為1073 mm,月平均溫度22.7℃。試驗田土壤類型為赤紅壤,土壤質地為粘土,耕層0~2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 2.09%,堿解氮 87.84 mg/kg,有效磷91.654 mg/kg,速效鉀54.73 g/kg,pH為5.40。
區域試驗周期為1年新植和2年宿根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行寬1.2 m,行長7 m,5行區,小區面積42.0 m2;下種量10.50萬芽/hm2,小區邊行種植對應品種 5行作保護行及測糖采樣區。
新植蔗于2016年3月5日播種。新植蔗播種時基肥施N、P、K(15∶15∶15)的復合肥 375 kg/hm2及磷肥750 kg/hm2,并與底土拌勻。在幼苗達到6~8張葉時,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鉀225 kg/hm2,淺培土 5~7 cm。宿根季在分蘗末期或視苗高進行施肥及大培土,施肥量為1200 kg/hm2復合肥(15∶15∶15)。其他栽培管理與當地大田生產相同。新植蔗于2017年2月22日收獲,第1年宿根蔗及第2年宿根蔗于2018年3月10日和2019年3月9日砍收測產。
主要調查包括田間農藝性狀(出苗率、宿根發株率、分蘗率、株高、綠葉數等)、病蟲害發生情況(螟蟲為害枯心率、黑穗病發病率、花葉病發病率、梢腐病發病率等)、倒伏性調查及產量構成因子性狀調查(有效莖數、莖徑、單莖重、蔗莖產量),糖分測定時間為11月至翌年3月。采用Excel 2003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
由表1可知,各參試甘蔗品系新植平均出芽率在 30.1%~71.9%,均高于 CK;發株率在 54.8%~92.0%,桂南亞08-336發株率最高,除桂糖10-699外,其他品種均高于CK;分蘗率在51.5%~107.1%,河糖09-60分蘗率為107.1%,分蘗表現最好,桂糖08-272、桂糖10-699、河糖09-60、柳糖09-81、桂南亞08-336均高于CK;桂糖08-1589、柳糖09-81、桂糖 09-197、桂糖 10-2022和河糖09-60產量構成因子表型較好,估產高。各參試品系在成熟期株高在 254.9~322.4 cm之間,高于對照的品系有河糖09-60、桂糖 08-1497、桂糖 08-272和桂糖 09-197,分別為322.4、291.6、291.1和287.0 cm,其余供試品系的株高均低于對照。莖徑在2.3~3.0 cm之間,桂糖08-272為最小徑,為2.3 cm。田間有效莖數在36938.8~82283.4條/hm2,而桂糖 08-1589和桂糖08-272、河糖 09-60有效莖數均在 60946條/hm2以上,有效莖多。所有品系有效莖數高于對照,這與ROC22 (CK)出芽率低,導致后期有效莖數減少有關。

表1 2016~2018年廣西甘蔗區試參試材料農藝性狀
由表2可知,參試甘蔗品系新植和第1年宿根平均蔗莖產量均高于對照,第2年宿根甘蔗除桂糖06-1264產量為 41925.71 kg/hm2低于 CK(42878.57 kg/hm2)外,其他品系第 2年宿根亦高于 CK。本試驗中各品系1新2宿產量平均值均高于對照,比對照增產10.84%~78.77%,產量較好的品系(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為河糖 09-60、桂糖 09-197、桂糖08-1497、桂糖08-1589、桂糖08-272。

表2 2016~2018年廣西甘蔗區試參試材料產量表現 單位:kg/hm2

表3 2016~2018年廣西甘蔗區試參試材料糖分表現
由表3可知,參試材料1年新植2年宿根平均蔗糖分變幅在13.59%~15.62%,除桂糖07-874、桂斐1號的平均蔗糖分比CK低外,其余供試品系平均蔗糖分均高于CK,增幅為0.29~1.24個百分點,桂糖09-197平均糖分最大,為15.62%,其次是桂南亞08-336,糖分是15.50%。不同品系的糖分在11~2月逐步升高,到 3月份后糖分有所下降(除桂糖09-197、桂糖08-1497、柳糖09-81、桂糖10-2022、桂斐1號則3月份為最大值)。
在產糖量表現方面,各參試材料1年新植2年宿根的平均產糖量均大于對照ROC22,產糖量表現較好的品系(前 5名)由高到低依次為河糖 09-60(14839.98 kg/hm2)、桂糖 09-197 (13387.80 kg/hm2)、桂糖 08-1589 (12421.55 kg/hm2)、桂糖 08-1497(12089.49 kg/hm2)、桂糖 08-272 (11656.63 kg/hm2)。各參試材料1年新植產糖量最大,隨著宿根年限的延長,產糖量逐漸下降(表4)。

表4 2016~2018年廣西甘蔗區試參試材料產糖量表現
由表5可知,甘蔗參試材料螟蟲為害枯心率在3.81%~8.26%之間,其中ROC22(CK)的枯心率最高。黑穗病感病率在 1.17%~16.07%之間,所有品系黑穗病感病率均低于對照;2016年新植季甘蔗枯心苗率和黑穗病率都低于2017和2018年宿根季的枯心率和黑穗病率。梢腐病感病率在 0.21%~11.19%之間。

表5 2016~2018年廣西甘蔗區試參試材料抗性表現
總的來看,桂糖 08-272較抗梢腐病和黑穗病;ROC22(CK)、桂糖10-2022和桂南亞08-336重感黑穗病和梢腐病,桂糖07-874重感黑穗病。
高糖、高產、多抗、適應性廣的品種選育是甘蔗育種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國甘蔗科技攻關的主要目標[8-11]。當前,崇左甘蔗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選育出宜機械化、高效、綠色的甘蔗新品種[12-17]以提高甘蔗生產效益是育種家面臨的主要任務。
本試驗通過1年新植2年宿根比較試驗,結果表明 12個參試品系在崇左區試點所有參試品系產量和產糖量均比對照增產。
其中,河糖 09-60產量和產糖量均排第 1,桂糖 09-197排第 2,桂糖 08-1589則產量排第 4,產糖量排第 3,這 3個品系是本輪區試工農藝性狀綜合表現較好的品系,其他品系則在產量、蔗糖分、抗性等方面存在缺陷而表現較差。
河糖 09-60表現為植株高,有效莖數多,宿根性好,抗逆性強,早熟高產,3年平均蔗莖產量和產糖量分別為99007.42和14839.98 kg/hm2,平均蔗糖分為15.02%,比CK高0.64個百分點,不足之處是糖分一般。
桂糖09-197表現為植株高,中莖,有效莖數多,宿根性好,3年平均蔗莖產量和產糖量為 85955.95和13387.80 kg/hm2,平均蔗糖分為15.62%,比CK高1.24個百分點,中熟高產高糖,是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一個品系,但新植易倒伏。
桂糖 08-1589表現植株高度中等,中莖,宿根性好,有效莖數多,易脫葉,抗病性好,抗倒伏,3年平均蔗莖產量和產糖量分別為 79978.52和12421.55 kg/hm2,平均蔗糖分為15.45%,比CK高1.07個百分點,早熟高產高糖品種,是本輪區試工農藝性狀綜合表現最好的品種。
綜上所述,桂糖08-1589為早熟高產高糖品種,是本輪區試工農藝性狀綜合表現最好的品系,推薦在本區域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