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河惠莞高速公路項目整體跨越多個地市,協調管理線路長,環境保護要求高,部分工程施工條件復雜,工程質量控制難,因此項目建設對實施品質工程提出了較大挑戰。
河惠莞高速公路位于廣東省河源市,起于粵贛交界的河源市江廣亭附近,向南經河源市的東源縣、紫金縣,終點與汕湛高速公路相交,同時與規劃的河(源)惠(州)(東)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東莞段相接。項目路線全長151.72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整體式路基寬度26米,設計時速100公里,概算總投資約160.93億元,并于2020年12月全線通車。
河惠莞高速公路品質工程建設緊扣交通運輸部及廣東省公路工程品質工程建設要求,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了以創新技術應用為主線,以管理信息化、工藝微創新、設備智能化為三大具體內容的品質工程建設方案。
管理信息化。為提升項目管理和信息溝通的效率,河惠莞高速公路在品質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采用各類信息化管理工具,先后搭建了安全教育系統、風險管控系統、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檔案資料管理系統,并采用了互聯網協調工具等。
工藝微創新。工藝創新是近年來品質工程建設的關鍵抓手,河惠莞高速公路依托豐富的項目經驗,結合項目實際,依托各類新設備、新技術,對涉及工程關鍵工藝工序進行了微創新,累計形成微創新工藝近十多項。
裝備智能化。裝備智能化是指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以替代人工勞動,降低人工作業量,減少安全風險。河惠莞高速公路結合長厚路基、山嶺環境、松軟土質等項目環境特征,積極推進路基壓實、路面鋪筑、隧道施工、鋼筋加工、混凝土拌和等工作智能化改造。
路基智能壓實裝備。河惠莞高速公路通過對壓路機安裝智能壓實設備和軟件,可實時采集每個填筑層任意位置處的碾壓次數、速度、溫度等數據,從而為施工提供路基壓實決策支持,避免欠壓和過壓問題,為壓實質量提供保障。
路面智能攤鋪裝備。在通過高精度定位和紅外溫傳感器等設備,智能攤鋪壓實管理系統可監測攤鋪過程中的攤鋪速度、厚度、溫度、位置等信息,從而保證施工質量,系統還可以同時統一管理輔料運輸,快速糾偏運輸問題,提高施工效率。
鋼筋加工數控設備。河惠莞項目施工的全線鋼筋加工場均標配數控“三件套”(數控滾焊機、數控彎曲中心、數控彎箍機),部分標段針對生產需求引進焊接機械人和液壓剪切彎曲生產線等高機械化設備,可實現鋼筋自動化、智能化加工,提高鋼筋加工質量穩定性和加工精度。

河惠莞高速公路項目的管理信息化舉措
混合料雙缸拌和設備。混合料雙缸拌和設備應用于(底)基層混合料拌和,改進提高了混合料強度均勻性、抗離析性,保證混合料均勻、色澤一致、不出現灰條、灰團和花面,水泥及水分合適均勻,增加了路面結構耐久性。
液壓臺車。河惠莞高速公路建設時采用液壓臺車施工隧道水溝和電纜槽,可以解決以往采用小型組合鋼模施工存在的接縫多、線形欠直順、節段間錯臺、效率低、頂面不平等問題,澆筑成型水溝和電纜槽尺寸標準、線形平順,基本無錯臺,便于后續水溝蓋板安裝及安裝質量控制。
高速液壓夯實機。該設備沖擊力的峰值小且持續時間長,可在不破壞原有土體結構的情況下提高強度和密度,從而可克服以往項目因橋臺、涵洞位置路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跳車”通病。
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效率。河惠莞高速公路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利用多個項目管理系統收集、整理、融合和輸出工程數據,將具體數據明確化、責任人關聯化,改善了傳統的工程現場管理,實現了施工管理信息化,提高了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促進了項目工程管理的數據共享。
有效提升項目質量控制水平。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的質量管理尤為重要,傳統的公路項目現場施工管理由于工廠化生產水平的低下直接制約了項目的質量管理水平,不僅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資源浪費,對環境產生了較大的破壞作用,而且還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成本,對投資效益產生了不利影響。河惠莞高速公路通過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微創新技術和智能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改進了工程施工過程中信息協調機制、人機料等資源的調配方式和各類工藝流程,解決了傳統項目管理難的問題,用數據和智能控制施工過程有效提升了項目質量控制水平。

河惠莞高速公路項目的微創新工藝
技術創新是推動公路品質工程建設的第一動力,河惠莞高速公路品質工程建設緊緊圍繞管理信息化、工藝微創新、裝備智能化三個方面,以建設過程環節微控制為核心,將提質增效落到實處,有力保障了項目實施。隨著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的不斷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將進一步在公路建設領域發揮特殊優勢,管理信息化會有更大的發展可能性,工藝微創新也必將上升到行業新規范層次,裝備智能化將會成為新的生產方式不斷與傳統施工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