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婷
要全方位提高閱讀思維能力,尤其是綜合分析、比較論證等能力,單靠閱讀課本上的單篇短章很難實現,而整本書閱讀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對故事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對人物特點進行深入比較,對情節線索進行推理判斷,這個過程,正是學生思維能力綜合提升的過程。這就迫切需要將整本書課外閱讀納入教學任務中來。
那么,小學階段該如何借助整本書課外閱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呢?筆者在實踐中總結了如下策略。
一、借助思維導圖,建立獨立篇章間的聯系,提高邏輯概括力
新版統編語文教材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每個年級都有對應的推薦閱讀書目,其中三上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三下的《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四上的《中國古代神話》《希臘神話》,五上的《中國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往往是相對獨立的短篇故事。學生在獨立閱讀時,一般更多關注于單個故事本身,缺乏對全書各章節間的統觀。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時的引導。借助思維導圖建立獨立篇章間的聯系,是提高邏輯概括力的好方法。
以三下《中國古代寓言》為例,在學生閱讀過獨立章節后,可以通過列舉,引導學生發現鄭人買履、截竿入城、不宜動土等故事,都闡明了“做事要善于變通,不能墨守成規”的道理,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分析概括出更多相似主題的故事,在導圖中按照主題、人物、事件、道理等分支進行梳理,在相同主題故事的歸類閱讀中提升分析提煉能力和類比聯想水平。學生帶著挑戰再去閱讀,閱讀活動目標更明確,閱讀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二、運用樹、表梳理,分析對比人物形象,提高比較判斷力
五下“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古典名著閱讀,需要學生了解古代章回體小說的特點,學會對長文進行提煉與概括。而這些章回體小說中,形色各異的人物形象,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前埋線后伏筆的謀篇布局,常常對學生理解小說產生不小障礙。面對這樣的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知識樹直觀梳理人物間的錯綜關系,并在表格中,通過對主要人物外貌、語言、行動的代表性情節進行梳理對比,發現不同人物的獨特設定。
以《紅樓夢》閱讀為例,學生可以從一棵大樹的兩個枝干——榮國府與寧國府開始,逐層添加分支及各個分支上的主要人物,然后再對照人物關系,繪制出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間密切的聯系,這樣一張人物關系樹的繪制的過程,就是學生綜合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升的過程。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金陵十二釵正冊和副冊的主要人物分別列到表格中,閱讀時根據對這些人物的細致刻畫,從外貌、性格、命運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主要人物各自命運的原因。
另外,《希臘神話》中除了眾神復雜的人物關系,還展現出眾多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用表格的方式,對希臘眾神及其主要事跡進行梳理,從而對其人物性格特點進行總結概括,比較評價,也是思維能力訓練的有效方法。
三、通過多角度審辯,論證作品觀點,提高推理論證力
辯證思維,是一種與邏輯思維相對的世界觀。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事物非此即彼,非善即惡;而現實世界中,事物往往呈現出亦真亦假,亦對亦錯的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辯證地思維去思考問題,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具體到閱讀中,則是指當學生讀到一些帶有論辯價值的問題時,可以適時組織一場微型班級辯論賽,在論辯中更加深入且創造性地理解作品。
比如《希臘神話》中宙斯打倒以父親為首的老神,建立了新世界,這與孩子接受的傳統教育中的父子觀是相悖的。面對這樣有審辯意義的問題,教師可以以“宙斯應不應該打倒父親”為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論辯中,自主推理神話中蘊藏的深意。再如,神話中阿拉克涅織布本領高超,因為非要跟女神雅典娜比個高低,被變成了一只蜘蛛,結網捕食,終生紡織。那么,阿拉克涅到底是勇氣可嘉還是罪有應得,你如何看待她的做法?這樣的問題也值得學生充分論辯,在思維風暴中碰撞出理性思考的火花。
綜上所述,借助整本書閱讀,教師通過巧妙引領,在思維導圖的梳理,知識樹和圖表的繪制,以及多種觀點的思辨論證中,都可以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