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

工二師十二團牧一隊一連二班全體合影

孫龍珍
1962年4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一時間,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威脅。周恩來總理緊急召見兵團政委張仲翰,命令兵團立刻組織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奔赴邊境第一線,穩定邊境秩序,對邊民外逃遺留下來的農牧業生產和基層工作實施代耕、代牧、代管(即:三代)。隨即,兵團遵照中央指示,迅速從石河子、五家渠、奎屯等地緊急抽調810名干部,16750名職工組成三代工作隊,迅速奔赴邊境事發地區。
一批血氣方剛的軍墾戰士奉命來到巴爾魯克山執行三代任務,孫龍珍就是其中優秀的一員。
1940年12月,孫龍珍出生在江蘇省泰縣一個貧農家庭。1959年, 19歲的她響應黨的“支援邊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號召,融入了西進的洪流。當時很多親朋好友勸她說:“你剛結婚沒有多長時間,丈夫在鋼鐵廠工作也不錯,為什么要離開家鄉到艱苦的邊疆去呢?”孫龍珍把旁人的勸說和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丈夫激動地對她說:“支援邊疆建設是件光榮的事,你做得對,比我想的周全,我要向你學習,你先去吧,后面我一定也去,我要和你在一起,為邊疆的建設和安寧盡一份力量。”
就這樣,年輕的孫龍珍懷著對祖國邊疆的一腔熱血和對美好人生的執著追求,告別了生她養她的故鄉,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車。進疆后,孫龍珍被分配在新疆吐魯番工二師十二團火焰化工廠當工人。這里的自然環境惡劣,天氣炎熱,夏天氣溫通常在40℃以上,喝的是鹽堿水,住的是地窩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孫龍珍沒有退縮,她常說:“我們是來支援邊疆建設的,眼前條件是差一點,生活是苦一點,但我相信靠我們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把祖國邊疆建設得繁榮富強。”她說到做到。由于她工作認真、踏實,月月被評為紅旗手,連續三次被評為化工廠五好工人。有一次一位女青年不適應這里的生活環境,思想上產生了波動,想回江蘇老家。孫龍珍得知以后,找到她說:“我們是來搞建設的,不是來享福的,正因為這里有困難,需要我們,組織才讓我們來。”孫龍珍不僅在工作上幫助她,而且在生活上照顧她,終于使這位女青年在邊疆安了心、扎了根。1960年5月,孫龍珍因工作出色,樂于助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62年,根據上級指示,兵團動員一部分人到邊境從事生產建設,孫龍珍得知此事后,連夜找到廠領導,堅決要求到邊境第一線去工作,經工廠領導批準她來到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一六一團十二連牧一隊做牧工,同年,孫龍珍的丈夫于志林也從家鄉來到山區,從事放牧工作。孫龍珍干一行、愛一行,由于細心鉆研,短時間內便掌握了放牧技術。山區的天氣變化無常,時而冰雹、時而風雪,為了看管好羊群牛群,她經常受凍挨餓,哪里工作最艱苦,哪里就有孫龍珍。剛到牧一隊工作時,牛羊群分散在滿山遍野,需要收攏整群,為此隊里特選了身強力壯的男同志做這個工作。但孫龍珍堅決要求參加,她和男同志一樣爬高山、過河流、收攏羊、馴服牛,很快就熟悉了放牧工作。
1968年4月的一天,孫龍珍帶領二班幾個女民兵到杜拉提溝割草,她們剛搭好帳篷,便到一片蘆葦茂盛的地方割草。突然,一隊蘇軍巡邏兵來到她們面前,他們端著沖鋒槍來回晃動,逼迫孫龍珍她們退出杜拉提溝。這時孫龍珍揮起鐮刀抗議說:“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勞動,為什么要退走,你們侵犯了中國的領土,該退走的是你們。”蘇軍巡邏兵們惱羞成怒,掀掉了她們的帳篷,逼迫她們退走,孫龍珍立即組織女民兵們背靠背站著,緊握鐮刀,堅守在杜拉提溝。蘇軍巡邏兵們再次端起沖鋒槍擺出開槍的姿式。孫龍珍和女民兵們大聲喝道:“強盜,你們開槍吧!我們死也是死在中國的領土上!”在凜然不可侵犯的中國女民兵面前,蘇軍退卻了。
牧一隊的水磨往年都要等河水解凍后才能轉動。1969年3月,由于戰備工作的需要,連隊決定讓水磨在“三八”婦女節前投入生產。孫龍珍不顧吃飯嘔吐、身體虛弱等孕期反應,參加了突擊破冰的工作。水磨房離她家不到半里路,可她總是帶著干糧,中午不回家,連續工作。
1969年6月10日傍晚,一六一團牧一隊牧民張成山在趕著羊群返回牧一隊的途中,突然有18名蘇聯騎兵侵入我國境內,他們綁架了牧民張成山,搶走了羊群。牧一隊領導發現情況后,及時帶領40名牧工手持各種工具,奔赴出事現場。當時,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并且又身懷六甲的孫龍珍,不顧親人勸阻,也積極參加了這一斗爭。她穿過野草叢生的坡溝,和大家一起勇猛向前,不幸中彈犧牲。
孫龍珍犧牲時,大女兒才四歲多,小女兒才兩歲。當時江蘇老家來函調孫龍珍的丈夫于志林回內地,可他怎么也不肯離開孫龍珍曾經戰斗、犧牲的地方。
根據孫龍珍的家屬和人民的要求,孫龍珍的遺體被安葬在塔斯堤河畔塔斯堤哨所下,與她生活和戰斗過的熱土朝夕相伴。
一六一團場修建了孫龍珍屯墾戍邊陳列館、孫龍珍軍墾烈士陵園,與小白楊哨所遙遙相望, 1992年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新疆軍區的正式授旗,“孫龍珍民兵班”成為新疆唯一一個在邊境一線戍邊守防的女子民兵班。
心中有魂,腳下有根。幾十年來,一茬茬女民兵傳承著“熱愛軍墾、扎根邊疆、牢記使命、獻身國防”的龍珍精神。夏天120多公里邊境巡邏路上布滿了駱駝刺和扎人的索索草,沾在她們的衣服上、刺入她們的肌膚無比痛癢;冬天她們要翻越幾座大山,常常會掉進雪坑、遭遇暴風雪……孫龍珍民兵班還積極配合邊防官兵完成巡邏執勤任務,抓獲內潛外逃不法分子40多人,攔截臨界人員1000多人、牲畜10000多頭。孫龍珍民兵班先后被全國婦聯評為“三八紅旗先進單位”,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先進女職工集體”,被原解放軍總參謀部表彰為“全國邊海防工作先進單位”,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從1962年建班至今,先后有18屆、150余名女青年在這個班服役,有8名優秀女民兵被選送到部隊,有50余名優秀女民兵入黨、提干,充實在九師各團場基層連隊、社區、機關、醫院等崗位。她們繼承烈士遺志、弘揚龍珍精神,在九師各條戰線各個崗位上奉獻青春和智慧。
在長期的屯墾戍邊實踐中,鑄成了以熱愛軍墾、扎根邊疆、牢記使命、獻身國防為核心內容的龍珍精神和以團結、向上、頑強、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小白楊戍邊文化,已經成為全體九師人共同的精神歸宿和價值追求。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