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豐
【摘要】? ? 全媒體傳播營銷平臺建設內容主要有六大亮點,即提供媒體整體規劃、文化多元內容提供、文化平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業務流程整合以及平臺運營和推廣。在建設技術方面,平臺使用光磁一體存儲設備為建設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文化內容進行搭建,以“大數據、大文化傳播營銷為基礎”為基礎,深度融合“報、網、微、端、屏”資源,整合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多類媒體平臺,并根據政府、企業及個體客戶的需求,面向全媒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關鍵詞】? ? 全媒體? ? 業務整合? ? 媒體整合? ? 平臺運營推廣 視頻轉碼? ? 分發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領域,我國在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需求日益強烈,更是提出了“建設產品傳播營銷大發展,影視劇先行”的口號。影視產業在產品傳播營銷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影視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規律,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影視內容資源版權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是我國文化共享工程應用現代手段之一,平臺將中華優秀原創影視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整合管理和發行,實現優秀原創影視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是推動原創優秀影視文化資源傳播的創新工程,對促進新興產品傳播營銷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一、全媒體傳播營銷平臺解決方案
1.1目標
利用先進的微服務架構和光磁一體存儲設備,搭建集紙媒、廣播、電視、網絡于一體的全媒體服務平臺,通過數據與文化行業結合,不斷挖掘數據價值,解決用戶需求,從而促進全新媒體健康發展,并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全媒體傳播營銷服務平臺針對影視作品的發行推廣環節,構建影視內容資源版權公共服務平臺,分類集聚中小微文化企業的電影、電視劇、動漫、綜藝節目等視頻內容,推廣到移動運營商、廣播影視運營商、互聯網運營商視頻運營平臺。在此基礎上建設一個融“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電信網”為一體的影視作品發行推廣服務平臺,將各模塊集成到影視作品發行推廣服 務平臺中。為中小微文化企業作品提供推廣服務,提升中小微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
1.2主要內容
1.2.1平臺研究內容
平臺研究內容主要圍繞六大亮點業務展開,即提供全媒體整體規劃、文化多元內容提供、文化平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業務流程整合以及平臺運營和推廣。
業務一:提供叢媒體整體規劃服務。依據服務的安全性、共享性和效率要求,取舍本地服務與云端服務的構成比例,向用戶提供全媒體中心建設的整體規劃業務,包括向用戶提供復雜信息處理方案、內容版權控制方案、用戶參與方案、實時性信息方案求以及業務運營方案。
業務二:提供文化多元內容業務。平臺上匯聚了華錄新媒多年來積累的文化資源,擁有在視頻、音頻、影像、票務、戲曲等海量文化資源,并于國內外多家文化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多元文化內容。
業務三:文化平臺構建業務。為用戶提供全媒體平臺搭建服務,實現融媒體內容生產,適應多渠道、多終端的傳播特點和分發要求;適應制作主體多元化趨勢,解決不同廠家制作包裝工具通用化問題,實現更豐富的制作手段、更多樣的特效制作;強調用戶主導、需求驅動、按需服務、即用即給,驅動制作平臺向整合資源服務模式轉變;建立私有云、專屬云及公有云之間同步一致的聯動機制,實現桌面編輯和移動編輯,提升節目制作效率;按需定制業務流程模塊,通過智能引擎驅動傳統媒體節目和新媒體內容制作業務。
業務四: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在原有文化地圖、活動預訂、數字資源共享等產品基礎上,完善在文化場館運行監測、線下文化終端設備、文化設施效能管理、群眾文化需求調研、文化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應用,設計行業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
業務五:提供文化業務流程整合服務。業務流程整合的主要模塊有對文化內容全方位采集、文化內容全方位管理、文化內容全媒體生產、文化內容全業務發布、文化業務全平臺管控以及用戶全方位服務六個方面提供流程整合。
業務六:提供平臺運營和推廣服務。包括跨平臺的統一用戶認證,內容投放效果、APP下載量、用戶活躍度等大數據統計分析,多功能廣告管理以及權限、頻道、服務、日志、APP推送管理等功能,為用戶平臺運營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撐,實現特殊資源的增值利用。
1.2.2技術亮點
技術建設,平臺圍繞融媒體整體規劃、文化業務流程整合、文化多元內容提供、文化平臺構建、平臺運營和推廣以及公共文化服務六大亮點業務,進行技術服務搭建。
平臺層和工具層秉承開放性設計原則,提供優秀的用戶體驗和平臺服務能力,采用微服務設計理念。平臺采用分層設計。
平臺整體規劃分為五大部分,二個特色微服務設計理念、光磁一體化存儲加云部署模式;
(1)文化多元內容提供;
(2)平臺構建融合;
(3)公共文化服務;
(4)文化業務流程整合;
(5)平臺運營及推廣;
(6)采用微服務技術細化業務功能,實現精細的業務彈性伸縮;
(7)光磁一體化存儲;支持公有云、私有云部署。
技術特點:
1、微服務架構
以分布式云為核心,采用微服務架構,基于Spring Cloud,支持分布式服務發布、服務注冊發現、服務調用、配置管理、調用鏈跟蹤等功能,實現跨終端、跨平臺、跨數據庫、跨架構的使用。
1)支持高可用
a.微服務組件支持高可用,保證微服務環境穩定運行,提高系統和應用的可用性
b.支持微服務快速、穩定的實例部署;
c.提供可視化性能監控,快速定位錯誤,找到瓶頸點;
2)多租戶
a.租戶擁有成員和獨立的微服務環境;
b.根據不同的企業使用場景,租戶用作項目、團隊或產品線的劃分;
3)Kubernetes容器化調度
a.基于Alauda Kubernetes,提供標準的Kubernetes容器編排、實現容器應用的自動化部署和管理
b.平臺架框當中系統層五大系統,運行在微服務之上,服務能夠進行多租戶管理,租戶是指多組不同的應用或者用戶同時運行在一個基礎資源池之上,實現軟件、硬件資源的共享,為了安全需求,平臺需要提供資源隔離的能力。包括權限控制、網絡隔離、Router隔離、物理資源池隔離。采用微服務架構不僅高效可靠、支持海量容器秒級啟動,還可以支持容器的異常恢復和自動伸縮以及支持跨可用區的容器調度。
c.在性能上,簡單易用,可一鍵創建容器集群;基于容器的一站式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虛擬化、存儲、網絡和安全能力;支持圖形化界面和 OpenAPI。
2、光磁一體化存儲+云部署
全媒體平臺可運行在公有云,也可以本地私有云部署;本地存儲采用光磁一體存儲,支持容量超3PB的數據存儲。
全媒體平臺制作、發行、播放、流通等領域產生大量的數據,需要對數據存儲,光磁一體化提供了良好的載體。以藍光存儲為基礎,以點帶面,逐步引入磁、電存儲,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平臺。與藍光存儲深度融合。實現了國際領先的光磁一體;運用了云存儲技術,借助華錄集團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具備先進性和獨特性。云平臺與藍光存儲結合,保證數據安全,具備創新性。應用開發集成平臺提供容器和函數計算模式,有一定前瞻性。
主要指標有:
1)容量3PB
2)本地存儲、磁帶、藍光存儲
3)數據保護、容災
4)提供可靠的數據保護,能夠長期保留數據
參? 考? 文? 獻
[1]曾姝.媒介融合趨勢下的輿論形成機制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0年08期
[2]喬新玉.媒介融合:數字時代的必然趨勢[J].青年記者,2010年35期
[3]宋中興.融合媒體技術一體化的綜合應用——移動直播制作淺析[J].《現代電視技術》,2017年
[4]周敏,蔣曉峰,丁小峰,宋海波.融媒體技術平臺的設計和應用[J].《現代電視技術》,2016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