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勇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地理課堂教學強調要創設教學情境,特別是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的真實教學情境。鄉土素材蘊含著豐富的地理教學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文章以鄉土素材為依托,設計了“豫風楚韻的信陽旅游業”教學案例,凸顯出基于鄉土素材創設教學情境的地理課堂教學特色。
關鍵詞:鄉土素材;地理課堂;教學特色
鄉土素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地理教學資源,如區域的位置范圍、地形地貌、氣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及區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城市景觀等。本次課堂教學運用的鄉土素材主要是信陽市的自然景觀旅游資源、文化景觀旅游資源及旅游業的發展和景區環境保護等資料。《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特別強調地理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與社會實際的真實的教學情境。鄉土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和依戀的地方[1]。基于鄉土地理素材創設的地理教學情境,是和學生所生活的區域密切關聯的真實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有什么特色?筆者將以我市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張馨文教師的“豫風楚韻的信陽旅游業”為例,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特色進行初步探討。
一、基于鄉土素材的“豫風楚韻的信陽旅游業”教學設計
二、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的特色
1.濃郁的“鄉土氣息”
地理課堂教學所用的鄉土素材,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區域人文地理特征。教學素材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強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其鮮明而特有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給學生深刻的印象,能較好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本質與規律。有助于學生對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家鄉,更好地認識身邊的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2];也有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本課以信陽市的旅游業為例,引用了大量的信陽市旅游素材,有別于教材中采用的其他地方的旅游素材,鄉土特色十分鮮明。如導入新課環節時播放《信陽最美麗》的歌曲視頻,其音樂優美動聽,歌詞極具地方旅游資源特色:“豫風楚韻的魅力,含著綠茶清香的氣息,山水連著古剎的靈光,養育出勤勞勇敢的人民……”;并搭配美輪美奐且獨具信陽特色的旅游資源景觀圖片,如云中公園雞公山、波光瀲滟的南灣湖、千年古剎靈山寺和凈居寺、豫南花鼓戲與地燈、羅山皮影戲、鄂豫皖革命博物館等。獨特的旅游素材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仿佛行走在信陽山水之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
2.鮮明的時代特征
由于正規教材的編審和出版周期較長,因此,教材所用的地理素材相對滯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不能及時反映時代特征。而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采用了最新的素材,能及時反映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及其體現的人地關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如本課環節一中所講到的信陽市全域旅游、古村落與傳統村落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和茶文化旅游等,無不透露出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的氣息,反映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本課環節三中所列舉的信陽市1990年至2019年旅游人數、旅游從業人數、旅游收入、城市基礎設施等變化的最新數據及城市和景區的景觀變化圖片,從側面充分展示了信陽市旅游業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
3.強烈的熟悉感與親切感
地理鄉土素材是學生生活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學生長期生活在此,或臨現場親眼所見;或通過當地各種媒介了然于心;或聽親戚朋友的介紹耳濡目染,對鄉土素材有極強的真實感和熟悉感。又由于地理鄉土素材是家鄉的地理事物,更有種天然的親切感,極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本課在導入新課和開展環節一活動時,旋律優美的《信陽最美麗》歌聲響起,看到層巒疊翠的雞公山、碧波蕩漾的南灣湖、古色古香的靈山寺、曲徑通幽的凈居寺、莊嚴肅穆的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滿山翠綠的茶園和美輪美奐的中心城區百花園時,學生的激動心情溢于言表。鄉土素材營造的教學情境所帶來的真實性、熟悉感和親切感是課本上其他教學素材所無法代替的。同時,這種具有真實性、熟悉感與親切感的地理素材,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旅游資源的概念和分類,也利于學生對本課學習主題——旅游業的相關內容進行高效學習。
4.實踐性與實用性
中學地理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而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和地理實踐力相關的活動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最容易落實這一要求。在本課環節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時,學生扮演導游,結合信陽市的實際,設計“信陽雞公山、南灣湖和靈山寺兩日游”活動。要求:雞公山游覽時間為一天,靈山寺和南灣湖各半天,設計每個景區的具體游覽線路,選擇主要觀賞的景點;每個景區選擇一個主要景點進行特色介紹。由于學生對景區景點比較熟悉,游覽線路設計非常合理,景點特色介紹也十分清晰具體且具感染力,充分體現了鄉土素材易實踐的特性。在環節五制定信陽市新縣“紅色之旅一日游”的旅游方案時,學生還需根據教師展示的素材,迅速制定出游覽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鄂豫皖烈士陵園、許世友將軍墓和田鋪大灣村等景區的旅游方案,并按要求撰寫好主要景點的導游詞,還對來回行車線路及景區游覽的具體時間分配等做了詳細規劃。這一實際旅游案例的設計,突出了鄉土素材的實用性。
5.獨特的思想教育功能
鄉土素材營造了真實可信且具有親切感的教育氛圍,有助于學生對家鄉進行深入了解;家鄉美麗的自然環境、日新月異的城市景觀和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有助于加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進而激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家國情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正如本課結束時一位學生的感言:“當我們與家鄉的青山綠水進行親密接觸,在熟悉的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的旖旎與璀璨時,感受到了家鄉與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與壯美,同時也感受了旅游業發展的魅力與價值及家鄉和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更加直觀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地理的知識及其重要作用,增強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和責任感,激發了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建設祖國的使命感”。
6.創新性
本課以信陽市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業的發展近況為背景,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旅游資料,不同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本課內容豐富、教法新穎并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為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充足條件。整堂課層次清晰、內容清楚、邏輯嚴密、活動豐富多彩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整體設計活潑有趣,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其說是上課,更像是在信陽市美麗山水中漫步,極具創新特色。
三、結語
基于鄉土素材的地理課堂教學除上述特色外,還應具備一般地理課堂的教學特點,如鮮明的學科性質和科學的嚴謹性,應符合課標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利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活動的開展,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上還需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等。此外,還應注意鄉土素材的全面性和典型性。全面性是看鄉土素材能否較完整地涵蓋課堂教學內容,體現教學要求;典型性是鄉土素材能否較好地詮釋相關的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由于鄉土素材是小尺度區域的素材,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和規律有時存在特定性,可能不完全符合大尺度區域地理事物的特征與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特別注意,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靈活地使用鄉土素材,科學、規范地設計教學方案,達成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于潔.地方文化研學旅行實踐探索——以常州青果巷為例[J].地理教育,2020(06):58-60.
[2] 郭啟慧,張林英,郭明月.基于鄉土資源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以廣東省興寧市客家圍龍屋為例 [J].地理教育,2019(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