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川

科研成果跨國轉化難、引才標準“一刀切”、工作環境難適應……海外人才回國發展并非人們想象中那么簡單,歸國路上也要邁過一道道“坎”。
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緊抓海外人才回流的機遇,不僅吸引了大批優秀“海歸”科技人才,更是幫助他們成長為中關村創業的主力軍。關于如何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中關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為中關村吸引和服務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中關村海外人才創業園(以下簡稱“海創園”)探索出了全鏈條、無縫隙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海外人才打造獨特的“類海外環境”,讓海外歸國人才和外籍人才進得來、留得下、干得好、融得進。
一場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讓人們看到了AI診療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作用和潛力,也讓一位來自中關村的年輕創業者走進人們的視野并被大眾熟知,他就是北京推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陳寬。
“我在2015年從美國芝加哥大學休學回國創業,之后作為海外人才被中關村海創園引入,并在2016年創立了推想科技?!标悓捳f,AI+醫療的潛力和社會價值,讓他選擇放棄雙博士學位和在華爾街工作的機會回國創業,而吸引他來到中關村的則是這里獨有的創新“基因”。
新冠疫情暴發后,作為一家AI科技企業,推想科技在陳寬的帶領下,率先在國內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AI產品——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不僅在國內數十家醫院落地戰“疫”,還進入北美、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醫院協助抗擊疫情。
2020年1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準推想科技的肺結節AI三類認證,這也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第一張肺部AI三類認證。至此,推想科技也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中國NMPA、歐盟CE、日本PMDA、美國FDA四大認證的AI醫療公司。
“中關村有集聚的產業、多樣的人才、健全的創新機制。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推想科技之所以能大施拳腳,不僅僅是自身做到了產品創新,更重要的是,中關村已經在問題來臨前,為企業準備好了所有的創新資源?!标悓捳f。
事實上,近年來像陳寬這樣的海外人才已經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關村的創業者中30%以上具有海外留學或海外工作背景,海歸創業者已成為中關村的創業主力軍。
海創園是中關村吸引和服務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從1997年成立了第一家海創園至今,中關村已有45家海創園,累計吸引海外人才創業企業6000余家,孵化面積總計超過140萬平方米,在園海外人才創業企業有近1600家。包括一批以高校院所海外歸國校友為主體的高校海創園、以特色產業為依托的大企業海創園,以各區政府屬地服務保障為特色的海創園,近年來,還涌現出以外籍人才創業為特色的海創園,與海外人才建立了廣泛密切的聯系。
正如陳寬所說,如今中關村海創園經過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從扶持、融資、宣傳、應用場景、人才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套服務,為創業按下加快鍵,眾多優秀的科技企業在這里成長起來。
就在近日,來自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海創園,以計算設計驅動新藥研發的前沿科技公司——北京星亢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同樣是將人工智能應用到醫療事業,但不同于推想科技的是,這是一家將AI與生物物理相結合,進行藥物研發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近半年來,星亢原已經搭建完成了基于“AI+生物物理+高通量”三位一體的下一代創新藥物研發平臺,并且在這一平臺上衍生的數條創新藥研發管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前進展,多款藥物將進入PCC(臨床前候選化合物)階段。
同時,多學科交叉的前沿新藥研發技術平臺,也有望攻克靶點的“不可成藥”痛點。星亢原將加速創新藥研發,填補臨床需求的空白,為患者帶來福音。
星亢原由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陳航創立,是中關村海創園引進的高精尖產業海創企業之一。事實上,中關村海創園引進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科技服務5大產業領域,海外人才更是以信息產業和醫療產業人才為主,與北京市十大高精尖產業高度契合。
作為海外人才來華創新創業的主陣地,中關村海創園核心功能仍在于為優質的海外創業項目(企業)提供適合的創業場所、平臺和環境,培育了一批優秀的海歸領軍企業,形成“人隨產業走、產引人才來”的發展格局。
產業形成集聚效應,研發成效也顯著提升。目前,中關村海創園企業已累計獲得知識產權20676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累計2827項,僅2020年就有951項在研項目,當年企業研發總投入高達20.43億元。
1月22日,一場特殊的云招聘活動,吸引了兩萬多名留學生參加。這是在海創園舉辦的“留進中關村”精進電動專場活動?;顒又?,精進電動直播帶崗,為留學生提供內推綠色通道,幫助他們提高簡歷的篩選通過率。
而在此之前,“留進中關村”云招聘系列活動已經先后走進廣聯達、字節跳動、寒武紀等知名中關村企業,為海外留學生提供優質的新技術崗位,也為中關村企業輸入新鮮“血液”。
“我們參與組織各個園區與海外留學人員進行對接,讓中關村示范區的各項政策真正落地落實。一些人認為在北京創業成本高,但是許多有競爭力的項目和對人才要求高的企業還是在北京落地、發展,因為這里是人才集聚區,這個優勢是長期存在的。”中關村海外人才創業園協會理事長劉泳說。
一場場引才活動,只是中關村海創園幫助企業搭建橋梁對接引入高端海外人才的舉措之一。圍繞高端人才開展人才引進與服務,中關村海創園形成了留學人員精品項目路演會、人才代辦站等服務品牌,不斷營造“類海外”的創業環境,有效縮短了海外人才在中關村創業的融入過程。
近年來,海外人才“回流”趨勢顯現,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愿強烈,須妥善安排好“回流”的人才群體并發揮其專業才能,為我國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為抓住海外人才回流的戰略機遇期,今年伊始,中關村管委會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關村海外人才創業園建設的意見》,從完善海創園工作體系、提升海創園服務能力、支持海創企業落地發展、拓寬海創項目融資渠道、支持優秀海外人才留京發展和優化海外人才創業環境6個方面,提出了共17項具體舉措。
探索海外項目“預孵化”,尚在海外的創新團隊也可申請顛覆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資金,對支持海外人才創業獲得融資的海創園給予資金支持,推動在海創園開通留學人員進京落戶集中申報通道,支持海創園對入園創業的海外人才提供法律風險排查服務,為海外人才配備“服務管家”、贈送人才“服務包”……較之以往的支持政策,此次政策的其中一大特點是服務前置,支持海創園加大力度吸引尚在海外的人才,直接面向他們開展服務。
政策優勢突出、創新要素聚集、獨具特色的“類海外”創業環境……中關村圍繞圍繞高端人才開展人才引進與服務,聚焦高精尖產業開展國際創新創業,大力支持海創園建設,不斷創新服務,堅定了海外人才回到或留在中關村創業的決心。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中關村示范區今后將繼續加大支持海創園建設的力度,為全世界有創新潛質、有創業夢想的人才打造理想的創新創業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