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強債券市場建設,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拓展市場主體融資渠道。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作為債券市場“看門人”,在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市場風險、推動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債券市場建設的重點內容。2019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相關政策密集出臺,體現出市場和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問題的高度關注,中介機構治理模式或將迎來重大變革。
壓實中介機構責任,關鍵在于強化市場約束。內部建設、市場約束、監管要求是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三大支柱,市場約束處于核心地位。投資者的認可和市場聲譽是中介機構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市場約束機制可限制中介機構有損投資者權益的短視行為,激勵中介機構主動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市場形成基于服務質量競爭的良好生態,是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關鍵抓手。
強化市場約束,核心在于創新中介機構選擇模式。中介機構市場約束的核心是誰選擇、誰付費問題。目前國內外大多數中介機構實行發行人付費模式,少數機構實行投資者付費模式。發行人付費可操作性強,但容易導致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利益關聯,中介機構服務的客觀性和中立性難以得到保障。投資者付費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利益關聯問題,但卻面臨“搭便車”問題,業務模式較難持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積極改革中介機構治理機制,發行人付費仍是主流模式,關鍵是創新機制約束發行人與中介機構的利益關聯問題。
創新選擇模式,探索推行中介機構票選機制。借鑒歐央行、英格蘭銀行等機構提出的集中結算平臺模式,結合我國實際,可探索推行發行人付費、投資者投票選擇中介機構的新型模式。發行人具備發債意愿后,按一定標準預先將中介費用撥付至中央托管機構。投資者按債券持倉量投票選擇三類中介機構。根據投資者評價的中介機構服務質量撥付中介費用。若投資者放棄選擇權利,則仍由發行人選擇中介機構。可先以沙箱實驗形式在部分地區部分市場試點該模式,積累經驗后再逐步推廣。各參與主體通過簽訂協議,明確權責,規范行為。確保試點合規有序開展,整體風險可控。
困則變,變則通。當前正處于債券市場制度建設重要窗口期,各項深化改革舉措加速推進。投資者票選中介機制不改變目前普遍采用的發行人付費模式,賦予投資者選擇中介機構權利,有利于避免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促進中介機構主動履職盡責,更好保護投資者權益。困擾債券市場多年的沉疴舊疾,有望通過機制創新得到有效診治。
責任編輯:徐傳平? 鹿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