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霞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中學生;閱讀推廣;4V營銷理論
摘 要:隨著全民閱讀的推廣,公共圖書館更加積極地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其中,閱讀的分級推廣服務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重點。文章針對中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公共圖書館針對中學生開展的閱讀推廣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公共圖書館如何運用4V營銷理論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策略,旨在提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質量,滿足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3-0030-03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文獻傳遞服務的基礎上,應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積極依托全媒體平臺擴大閱讀推廣服務范圍。4V營銷理論強調服務的差異化、服務的功能化、附加價值的最大化及產生共鳴。筆者借助4V營銷理論,探討了公共圖書館針對中學生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1 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的研究現狀
筆者以“中學”“閱讀推廣”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相關數據庫中進行了模糊檢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檢索到有效論文42篇,其中,期刊論文37篇、會議論文3篇、學位論文2篇。統計結果顯示,發表于2011年4月的《中學生閱讀推廣探究》是我國最早探究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的期刊論文[1],掀起了學界對于中學生閱讀推廣研究的熱潮。相關論文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學生閱讀現狀及對策分析、活動案例分析[2]、設置閱讀推廣崗位的意義[3]、閱讀推廣的實踐方法與技巧[4]等方面,直到2018年才出現了與公共圖書館開展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相關的論文。
2 中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閱讀的現狀調查及困境分析
筆者所在的重慶圖書館針對中學生、教師及學生家長開展了調查活動,希望通過調查,準確把握中學生利用公共圖書館閱讀的狀況,了解教師及學生家長對公共圖書館開展中學閱讀推廣服務的態度及想法。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App發送了電子問卷共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66份,無效問卷34份(被調查者未按要求答題),問卷有效率為96.6%。其中,針對教師發放問卷200份,收回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針對學生發放問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問卷380份,無效問卷20份;針對學生家長發放問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問卷384份,無效問卷14份。
2.1 閱讀重要性調查
下頁表1為重慶圖書館對中學生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調查,從表1可以看出中學生、學生家長及教師都很重視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公共圖書館能夠較好地開展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
2.2 閱讀材料調查
中學生往往需要閱讀大量讀物,才能夠完成學校規定的閱讀目標。筆者針對中學生讀物的來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和學生家長首先會選擇自行購買相關讀物,其次會選擇在書店閱覽,僅有10%的學生和12%的學生家長會選擇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極少數學生會選擇向同學借閱圖書。在選擇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的被調查者中,學生家長對中學生讀物的選擇更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要求,而中學生則更傾向于選擇暢銷的休閑類圖書。
2.3 公共圖書館學生閱讀推廣服務困境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78%的學生家長認為中學生在周末及寒暑假時段能夠積極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而35%的教師認為中學生利用圖書館閱讀的現狀并不樂觀,很多中學生缺乏閱讀的主動性。筆者調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有誤、解讀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中學生閱讀量不足有關,而學生家長僅看到孩子喜歡去圖書館,就認為他們喜愛閱讀。筆者對于公共圖書館利用率不高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和38%的學生家長認為學業繁重是中學生不能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的主要原因,58%的教師則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學生沉迷電子游戲和網絡。從調查結果看,公共圖書館對于中學生閱讀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其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中學生普遍認為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復本數量不足,不能在學校規定的閱讀期限內借到需要的讀物。二是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種類不足,難以滿足中學生的閱讀需求。三是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大多針對小學生群體開展,對中學生群體的關注不足。
3 基于4V營銷理論的公共圖書館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策略
3.1 服務內容差異化(Variation)
3.1.1 樹立“平等包容+公益推廣”的理念。公共圖書館應向所有社會成員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對于中學生閱讀推廣工作,公共圖書館應樹立“平等包容+公益推廣”的理念,使所有讀者都能夠免費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推動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的開展。在中學生讀物的選擇方面,公共圖書館不應選擇固定的讀物開展中學生閱讀推廣活動,而應適當引入具有閱讀價值和啟發意義的現代作品[5],如:向中學生推廣《蔣勛說唐詩》《品三國》等通俗讀物,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提升他們對原著的閱讀興趣,實現階段式的閱讀引導。
3.1.2 打造“數字媒介+個性引導”的服務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不斷創新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群體閱讀推廣服務,通過差異化的服務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2019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0~39歲的網民群體占網民整體的65.1%,其中20~29歲的網民群體占比最高,達24.6%[6]。筆者的實際調研結果顯示,有58.4%的學生家長會主動選擇閱讀電子圖書,新媒體閱讀已成為成人閱讀的主流方式。公共圖書館應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幫助中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媒體閱讀方式,提高閱讀效率。例如,公共圖書館可借助交互功能強大的OPAC2.0系統,搭建具有資源獲取、發表書評、推薦圖書功能的雙向互檢平臺,引導中學生有效閱讀;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引導中學生通過手機App訪問公共圖書館,獲取閱讀資源,滿足日常閱讀需求。
3.1.3 注重“總分館+需求調查”的運營模式。公共圖書館可與中學的圖書室協同合作,建設校內分館,由中心館根據學校教學要求,統一配置中學生讀物。此舉能夠使公共圖書館靈活掌握中學生所需的復本量。公共圖書館應廣泛建設社區分館,向基層不斷延伸,為中學生群體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此舉既能夠緩解公共圖書館的接待壓力,也能夠保證中學生讀物數量充足、種類齊全,滿足中學生的閱讀需求。
3.2 服務功能化(Versatility)
提高讀者的文化水平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功能,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功能,傳播文化、與讀者進行情感交流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附加功能[7]。目前,公共圖書館在發揮核心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向其他領域延伸的方式,加大了面向中學生開展閱讀推廣服務的力度,拓展了延伸功能和附加功能,實現了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整合和服務的創新,全面提升了服務水平。公共圖書館可針對中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策劃并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接收活動反饋信息,以更好地拓展其服務功能。
3.3 附加價值(Value)最大化
我國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8],對于公共圖書館開展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具有指導意義。公共圖書館是滿足公民閱讀需求的重要機構,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建設“第三空間”,為人們提供放松與相互溝通的場所,體現自身的附加價值。
3.4 與中學生的學習價值產生共鳴(Vibration)
在4V營銷理論中,企業與消費者所重視的價值產生共鳴是其持續占領市場、保持競爭力的核心。與中學生學習價值產生共鳴的主題閱讀推廣活動能夠使中學生更加積極地參加活動,實現活動價值的最大化,能夠提高中學生群體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使公共圖書館的價值提供與中學生的價值追求產生共鳴。公共圖書館應鼓勵中學生根據學校及自身需求,積極參與館藏資源的采購工作,為中學生開放更多借閱權限,使他們能夠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閱讀。另外,以中學生為核心的讀者群體對相關閱讀推廣活動的評價及建議也是檢驗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公共圖書館應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廣泛收集中學生的意見建議,及時改進自身的不足,增強他們的獲得感,與中學生的學習價值產生共鳴。
4 結語
公共圖書館借助4V營銷理論開展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的本質是以中學生群體為核心的服務創新。公共圖書館應關注中學生讀者群體普遍關心的事物及事件,通過優化館藏資源、與讀者互動、開展心理輔助、開通線上薦書功能等方式,激發中學生的閱讀熱情,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價值需求,不斷解決中學生閱讀推廣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全民閱讀的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 謝晗.中學生閱讀推廣探究[J].圖書館論壇,2011(2):123-125.
[2] 張怡璟.中學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設計與實踐:以江蘇省海門市能仁中學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6):9-11.
[3] 李楊棧.中學圖書館設閱讀推廣崗位的現實意義[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8):15-16.
[4] 羅紅輝.論閱讀推廣的實踐方法與技巧:以長沙市8所中學閱讀推廣活動為例[J].圖書館,2016(12):75-78,97.
[5] 徐迅.閱讀之經典與經典之閱讀:從北大、清華開列的經典書目說起[J].公共圖書館,2010(1):72-77.
[6] 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文)[EB/OL].[2021-01-07].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7] 劉曉英.圖書館評價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142.
[8] 課程標準對閱讀能力總要求[EB/OL].[2021-01-07].https://wenku.baidu.com/view/2b9c706feef9aef 8941ea76e58fafab068dc4445.html.
(編校:馮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