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地方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涉林營商環境,特別是在榛子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榛子產業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目前,國內外榛子產品市場缺口巨大,榛子產品供不應求,其深加工和下游產業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長春蓮花山在加大榛子產業發展力度的同時,應從夯實產業基礎、擴大種植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加強院(校)地合作等方面入手,著力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榛子產品推向國內國際市場。
關? 鍵? 詞:涉林營商環境;榛子產業;鄉村振興;政務服務;農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D628?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1)04-0080-11
收稿日期:2021-02-15
作者簡介: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行政與法》編輯部課題組。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委托課題“長春蓮花山涉林營商環境與榛子林開發保護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指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1]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廣泛聚集經濟資源要素,是激活企業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以下簡稱度假區)地處長春市郊東部,東臨石頭口門水庫,南接雙陽區、凈月開發區,西與英俊工業集中區相連;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包括120平方公里森林,92平方公里水域,20平方公里濕地;以農業和生態為主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保持穩定,地區生產總值穩步增長。度假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位于長白山余脈——大黑山山脈的低山丘陵邊緣,是野生榛子的原產地之一。隨著涉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在抓住發展機遇的同時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專業優勢迅速發展榛子產業,成功打造了長春周邊地區中面積最大、集中連片、規模化經營管理的榛子栽植園區,找到了一條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態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一、長春蓮花山涉林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的成績
為了保證委托課題預期目標的實現和相關課題信息的精準度,課題組與度假區林業園林局溝通協調后,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度假區林業園林局進行調研。座談會上,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發改局、商務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就有關長春蓮花山涉林營商環境與榛子產業發展作交流發言,進而為課題的相關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提升了課題研究數據的精準度。
(一)打造高效政務服務環境,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度假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實踐中,充分發揮“領頭雁”“主力軍”“助推器”三個關鍵作用,積極推進“只跑一次”和實行“一窗受理、并聯服務”改革,對多個部門原有辦事流程進行再造,以真正實現“1+1>2”的協同高效服務目標,在長春市率先實現了企業開辦時限由平均7天壓縮到3天的承諾。全方位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特別是涉及到企業生命周期中的環節,研究制定了度假區招商引資服務流程,通過落實“極簡審批”、著力推行“個性化”服務、實行“一企一議”、開展“一對一”座談等及時解決項目落地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積極為企業申請各項扶持政策,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不斷掃清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障礙,切實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如幫助吉林省建設集團、吉林泓政集團、無錫寶雍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諾瑞德集團、亞泰集團等10余家企業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30多項大小事項;在全市“服務企業周”活動中,通過開展“助企集中走訪”“專班抓項目”“旅游產品宣傳推介網絡對接會”“窗戶前移,我跑你不跑”“減稅降費宣傳解答”等專題活動,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長春市開展“萬人助萬企”行動中,度假區制定印發了《度假區“萬人助萬企行動”實施方案》《機關干部包保企業情況表》,選取區內有一定規模且有包保意愿的91家企業,全區所有副處級以上干部成立助企工作隊下沉一線,真正做到企業有需要隨叫隨到,把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作為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疫情期間,幫助吉林北藥、長春福康醫療等享受了財政部、工信部關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再貸款政策,幫助宏達鍛造有限公司享受了電價減免政策,幫助世茂滑雪場和天定山滑雪場申請專項補助,使其渡過了資金短缺難關。在度假區開展的“‘服務企業周暨信用助企融資服務對接日活動”中,借助大數據、信用分、風控模型等技術,實現了政府、金融機構、第三方征信機構等金融服務主體全流程線上化信息共享,為企業搭建了涵蓋金融產品和增值服務一體化的“互聯網+”融資服務平臺。通過打造高效政務服務環境,使環境的“綠水青山”變成了企業的“金山銀山”。
(二)打造利企惠商的投資環境,吸引內外資加速流入
近年來,度假區牢牢把握東北振興、長吉一體化等戰略機遇,聚焦長春市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任務,牢固樹立“營商環境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推動世茂冰雪小鎮、冰天雪地新鄉村等一批代表性的項目相繼落戶,[2]良好的商營環境使蓮花山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熱議的焦點和投資興業的熱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吸引力、競爭力。度假區緊緊圍繞構建親商、助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投資環境,激發和增強了企業的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2017年,度假區榮獲長春市軟環境建設創新獎;2018年,榮獲長春市軟環境建設先進單位;2019年,長春市軟環境建設考核排名第一。2019年,度假區聘請了第三方評估機構,參照世界銀行、國務院和省、市重要指標,率先開展了營商環境評估工作,獲得了國際認可的權威性《營商環境評估報告》。評估結果顯示,度假區營商環境部分指標成績優異,全區11類1456項行政權力全部下放到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市排名靠前,提前辦結率100%、滿意率99.86%;企業開辦耗時在蓮花山試點成功,全市推廣,現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3天,最短30分鐘;以“雙隨機、一公開” ①為主的市場監管機制效果顯現;新增市場主體572戶,同比增長22.8%;減稅降費政策受益率66.1%,近7層市場主體直接受益。全區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誠信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持續好轉,吸引了上海世茂、南京金鷹、吉林省建設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入駐蓮花山,澳海、力旺、國色天蓮等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相繼開工,掀起了新一輪投資建設熱潮。
(三)打造“誠信蓮花山”名片,科學構建社會信用體系
度假區作為長春市特色新城區,是長春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承載區。近年來,度假區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先后印發了《2018年蓮花山度假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2018年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年)》,努力打造“誠信蓮花山”名片。2021年1月,度假區世茂滑雪場榮獲“2020年長春市信用示范景區”稱號。目前,度假區積極加快商務誠信建設,不斷發揮行業監管作用,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記錄,開展行業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風險提示、預警監測、信用管理培訓等工作,從行業維度布局商務誠信,加強行業誠信自律。同時,度假區加快整合形成了信用“四張清單”,即誠信典型范圍清單、嚴重失信行為及主體范圍清單、守信激勵政策措施清單、失信懲戒政策措施清單。通過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聯合獎懲”機制,對納入信用“紅名單”管理的市場主體,優先給予政策性支持;對嚴重失信和納入“黑名單”的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共同對失信者在公共資源分配、行業準入等方面予以限制。
綜上,度假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發力點,其打造的高效政務服務環境、利企惠商投資環境和“誠信蓮花山”名片,為本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內生動力。在此背景下,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因地制宜,搶占先機,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大力發展榛子產業,注重榛子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坡耕地修復、貧困人口、旅游發展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的做法和取得的效益
(一)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的具體做法
⒈注重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促進農業轉型發展。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立足林業資源的稟賦,大力發展榛子產業,有效調節了區域的農業產業結構。榛子作為“四大堅果”之一,是以我國原產野生平榛為母本,以引進的歐洲榛為父本進行種間遠緣雜交育種而培育成功的優良經濟林樹種,其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從生長周期來看,榛子一般栽植四年后就可進入產果期(豐產期為30年),平均每畝收入達8000-10000元,利潤在6000-8000元左右,栽植榛子的經濟效益遠高于本區域傳統的玉米種植。度假區林業園林局選擇栽植榛子,除了其具有經濟效益外,還因為榛子具有品種投入少、技術要求不復雜、成活率較高、適宜栽植推廣等優勢,比較適合合作社集體經營。因此,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利用其國有林場平臺資源,采取“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民”的運營模式,通過政府補貼和爭取上級林業部門產業資金扶持等籌措資金,完成了前期(四年)土地流轉、苗木購買、整地栽植、澆水剪枝等工作。榛子進入產果期后,在優先保障合作社農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本合作社成員還可以到榛子園從事園子看護、榛苗澆水、修剪等工作,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扶持、壯大了集體經濟。同時,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積極引進“榛樹”栽植企業,如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民”的運營模式,進一步完善延伸榛子栽植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入合作社的農民除了每年保障土地收益外,還可以通過企業用工和外出務工提高收入。此外,度假區林業園林局還免費為農戶提供榛子種苗,及時安排技術人員或邀請專家進行全程的技術指導和服務。目前,農民自營的運營模式已栽植榛子340余畝。
⒉注重與坡耕地修復相結合,實施水源地綜合保護。為改變傳統農業種植給飲用水源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2017年,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探索栽植榛子。榛子的栽植地位于四家鄉,毗鄰石頭口門水庫,在地理位置上遠離工業區和生活污染源。石頭口門水庫是長春市兩大水源供應地之一,承擔著長春市約300萬人口供水安全的重要任務,本身就可以達到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的標準。近年來,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先后對石頭口門水庫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居民啟動了生態移民,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有堤段)內農田實施了休耕,對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全面展開了點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尤其在種植結構調整、農作物秸稈禁燒、化肥農藥減量實施、畜禽養殖治理、河道衛生整治以及生活垃圾處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觀。2017年,四家鄉1林班和5林班完成20公頃整地任務,栽植榛子20公頃,共計2.8萬株;2018年,四家鄉5林班完成50公頃整地任務,栽植榛子50公頃,共計7萬株,補植1萬株;2019年,補植榛子2萬株。通過在這一區域栽植榛子,不僅解決了山地農業發展困難問題,也避免了因選種不當而造成潛在的水庫污染風險,而且栽植榛子比種植玉米可大量減少化肥使用量。同時,榛子對于各種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具有坡耕地修復功能,能夠從源頭上防治水土流失,鞏固青山底色,避免大氣污染,既減少了大量的秸稈存量和政府治理秸稈的成本,也減輕了森林部門的防火壓力。
⒊注重與貧困人口相結合,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度假區林業園林局大力發展以榛子為主的林業經濟,成功打造了390公頃吉林省最大規模的榛子產業園,把榛子產業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目前,榛子產業園主要分布在四家村和創新村,已有貧困戶4戶8人進入產業園合作社中,后續還將繼續吸納周邊更多農戶參與到合作社中,為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充分發揮了振興鄉村經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示范作用。除了土地收益外,四家村合作社還為貧困戶每年每人補助500元,創新村榛子栽植企業為貧困戶每年每人補助400元。2019年,林業園林局指導創新村部分農民把土地流轉給農業科技公司,在栽植榛子的同時在田間間種蒲公英,實現了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同時,榛子產業園每年都需要栽苗、施肥、除草、采收榛子、起苗捆苗,用工量很大,為農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為了解決榛子生產技術普及程度偏低的問題,林業園林局從技術培訓入手,專門組織技術專家——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經濟林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王貴禧重點講解榛子基本知識和產業發展的前景及技術要求,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榛子栽培技術。2019年12月,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在度假區舉辦林業產業經濟發展暨大果榛子產業專題培訓班,涵蓋鄉(鎮)主管(鄉)鎮長、林業站長以及有意愿從事林業產業經濟發展的農民合作社、農戶等。度假區林業園林局未來將把榛子產業技術培訓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及時有效、全程全方位地持續為榛子栽植戶提供相關服務。
⒋注重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打造榛子經濟產業。通過打造榛子經濟產業帶,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統籌推進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計劃進行榛子精深加工和包裝銷售,逐步將其打造成為長春蓮花山的特色農產品。2019年8月,度假區被長春市政府評為“長春蓮花山大果榛子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由于榛子的生長和結果習性適合觀光采摘,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籌備將榛子產業園打造成為區域知名旅游景觀,這樣,既能夠美化蓮花山生態環境,也能夠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助力區域旅游發展。如在榛子豐收季節,吸引游客前來游玩和采摘,直接拉動區域人氣,增加區域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⒌注重與公益活動相結合,傳遞綠色環保理念。綠色、健康、智慧是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的一大優勢,也是一大品牌。2019年9月,度假區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單位”。2020年3月,度假區入選“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自2017年栽植榛子以來,度假區林業園林局結合“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全民共建、綠美吉林”活動,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以栽“榛心”,護“水缸”為主題的市民植樹月活動,積極營造全民動手、全社會植樹造林的良好氛圍。目前,度假區森林覆蓋率高達34%,已建有“東北師大附中”“東方飲食集團”“吉林省移動”等植樹基地,吉林省全民義務植樹網已上線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板塊,團體或個人可進行“網端植樹”,使度假區國土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意愿,增強了全民綠化家園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度假區“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將遵循“三年初見成效,五年明顯改善”的建設規劃,繼續推進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以實現到2023年底林木綠化率達到40%,到2025年底林木綠化率達到60%的目標。
(二)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取得的效益
⒈社會效益。度假區林業園林局把榛子產業作為具有一定發展潛能的特色產業,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圍繞“誠信蓮花山”名片,將品牌與地域相融合,深度挖掘榛子產業文化,全力打造“蓮字號”農產品品牌,引領榛子產業向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發展。從市場情況來看,栽植榛子的收益是種植玉米的5-6倍,農民栽植意向穩中有增,不僅愿意還林、搶著還林,也有利于解決清收林地和還林難等問題,還有效調節了農業產業結構,帶動農戶實現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目前,度假區林業園林局以林業產業為主體,實現了農村林業經濟合作,示范帶動農戶栽植榛子,輻射周邊區鎮,不僅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也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進一步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更好地促進了社會穩定。與此同時,國家政策性補助、投資(林地經濟項目補償資金)及榛子產品銷售收入直接讓農民增收。榛子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多的農民投身到榛子產業發展中來。加之大果榛子的生產、加工投入少,市場前景廣闊,容易吸引外來投資開發榛子產業,帶動相關的榛子加工業、榛子食品加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⒉經濟效益。榛子的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其深加工和下游產業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大健康產業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新熱點,公眾對于天然綠色產品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其中對于榛子的可食性、保健性等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相關部門也越來越重視研究、開發、利用榛子的經濟價值。如度假區林業園林局采用“國有林保護中心+農民合作社”的方式,在四家鄉四家村栽植榛子70公頃。同時,引進華遠農業科技公司,以“企業+農戶”的方式,在創新村栽植榛子76公頃。栽植榛子三年見果,第四年有收益,五年后逐漸進入盛果期,達產后每年可產榛子50萬斤左右,年銷售收入750余萬元,增加就業人員50人/年,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不僅可以帶動周邊村和鄉鎮栽植榛子,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2016年和2017年,長春市政府連續兩年撥付專項資金480余萬元,對長春市國有林場、合作社、企業和農民栽植榛子進行苗木補貼,鼓勵營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的榛子經濟林。
⒊生態效益。榛子作為生態造林樹種,與其它造林樹種相比,其根系發達,分蘗力很強,在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可比擬的優勢,是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良好樹種。榛子根部的多根性和根部水平生長特性有利于土壤改良、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增加林分結構層、恢復森林的多種生態效能,其枝葉可以阻擋風沙塵土,吸取碳酸氣和凈化空中大氣。長春蓮花山榛子主要栽植地四家鄉屬于典型的山地,不適合種植小米、玉米,榛子造林可比其它樹種造林提高成活率5個百分點以上。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度假區的森林覆蓋率,而且大面積的榛子造林對蓄水保土、改善小氣候和美化環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三、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產業基礎薄弱,市場占有率低
產業基礎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支撐,產業基礎能力決定著區域產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目前,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標準化生產基地還沒有做到設施齊全、標準到位。與省外相關榛子加工企業相比,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工藝和設備相對落后,機械化程度有待提高,產品處于較低的開發層次,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同時,資金是否充足也是限制榛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初始階段,迫切需要相關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推動企業運用政策紅利和資金做大、做強。
(二) 規模效應尚未顯現,高端產品缺乏定位
規模是實力的體現,規模效應決定效益,沒有規模就沒有發言權。從整體來看,長春蓮花山已陸續進行規模化榛子栽植,已經從最初的生產延長到加工、銷售階段,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產業規模。目前,榛子產業的終端產品主要是榛果,產品的形式也僅限于干、鮮果,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缺乏高端產品定位,供應結構不平衡,如榛子油、榛子露、榛子巧克力、榛子糖果、榛子飲品、榛子精油化妝品等領域仍是空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三)深加工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
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是產業升級的核心,也是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未來發展的“出路”所在。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不同于其它的農產品加工業, 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還處于原料的初加工階段, 主要以簡單包裝銷售原料產品的形式直接進入市場,直接產品向間接產品的轉化率低,產業鏈條較短,尚未有效發掘精深加工產生的附加值。作為農產品的初級階段,這種模式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尚未以多層次農產品加工的方式滿足榛子產業大幅增值、增收的需求,導致產業總體效益不高。在營銷方面,榛子產品的推廣也主要依靠旅游、采摘日等傳統手段,零散的栽植戶可以作為個體進入農產品市場直接進行銷售,銷售渠道相對單一。
(四)缺少龍頭企業牽動,產學研投入不夠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目前,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缺少業內龍頭企業,缺乏有實力進行高端產品開發的大型加工企業,與高校、農科院、林科院等研究機構產學研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沒有組建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同時,也沒有充分挖掘區域榛子品牌價值,未打造出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蓮花山榛子”,無法利用品牌效應帶動榛子產業的發展。
四、東北地區榛子產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課題組綜合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土壤要求等因素,選取了東北地區的遼寧省鐵嶺縣和黑龍江省通河縣作為榛子產業發展可供借鑒的縣域,進而探尋有助于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的有益經驗。
(一)遼寧省鐵嶺縣榛子產業發展的基本概況和經驗
遼寧省鐵嶺縣被稱為“中國榛子產業第一縣”,榛子產業已成為鐵嶺農業特產的名片。1998年,鐵嶺縣開始實施榛子產業開發戰略。2004年,鐵嶺縣被原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榛子之鄉”,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產地標記注冊保護證書。2007年,鐵嶺縣被原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百家“經濟林(榛子)產業示范縣”。2008年,鐵嶺榛子獲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干果類一等獎和“中華名果”稱號。2012年,鐵嶺縣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和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使鐵嶺榛子的知名度越來越高。2015年,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兩次來到鐵嶺縣李千戶鎮拍攝鐵嶺榛子。目前,鐵嶺縣榛子栽植規模較大,分布在縣內九個鄉鎮(場),其中有3個鄉鎮的榛子實現了集中連片生產,面積達6萬多畝。鐵嶺縣野生榛子墾復面積達到25萬畝,全縣榛林總面積已經發展到35萬畝,年產榛子1500萬公斤,實現產值5.2億元,直接帶動全縣農民人均年增收1400元。鐵嶺縣榛子加工銷售企業達120家,年加工銷售量達1400萬公斤,成立69家榛子種植專業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全縣從事榛子生產、加工、營銷等人員3萬余人,建成2個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榛子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銷售榛子1000萬公斤,實現榛子產業產值6億元。鐵嶺縣的“馬侍郎”“寶華”“御榛”等品牌榛子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遠銷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鐵嶺縣現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榛子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榛子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目前,遼寧省鐵嶺縣榛子產業發展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通過對鐵嶺縣榛子產業發展概況進行總結,主要有以下經驗可以借鑒:一是打造特色品牌,推動線上銷售。隨著榛子產業化進程的推進,鐵嶺縣榛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鐵嶺縣野生貢榛制品公司、馬侍郎貢榛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營銷網點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大連等大中城市。同時,鐵嶺縣引進沈陽“奧博森”有限公司暨“中珍網”榛子電子商務平臺銷售項目,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榛子電子商務銷售平臺,重點扶持推廣深山里、馬侍郎貢榛、寶華榛子、平頂御榛等本地名優品牌榛子。二是龍頭企業牽動,拉伸產業鏈條。鐵嶺縣積極引進榛子精深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均實現了科學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不斷擴大全縣榛子終端產品數量,拉伸產業鏈條。同時,鐵嶺縣以榛子產業開發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支持項目和省重點經濟林開發項目為契機,整合林地經濟項目資金、農業開發資金、黑土地資金等專項資金,[3]推動榛子基地建設水平邁向標準化、規范化。三是堅持“科技興榛”,注重技術培訓。鐵嶺縣堅持走“科技興榛”之路,不斷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開展與榛子產品相關的加工技術研究,定期組織科研力量對榛子園標準化管理和高產栽培等生產技術進行推廣。[4]目前,鐵嶺縣已連續15年在農閑時節開展榛子技術培訓,共培訓榛子栽植戶萬余人次。
(二)黑龍江省通河縣榛子產業發展的基本概況和經驗
2016年,黑龍江省通河縣確立了打造中國優質榛子原產地的發展定位,把榛子產業作為立縣富民的支柱產業開始在全縣示范推廣。2019年,通河縣榛子產業龍頭企業——黑龍江臻品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國家林草局授予榛子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單位。2020年5月,通河縣獲批成為全國唯一“國家大榛子產業標準化示范縣”試點示范項目。通河縣是“中國堅果品牌集群”副主席單位,其注冊的“通河大榛子”品牌通過了國際SGS 雙向質量檢測,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價值達1.64億元。目前,通河縣栽植榛子已達20萬畝,約占全國榛子人工栽植面積的六分之一,將全縣綠化率提高0.3%,[5]年產優質榛子4萬噸,產值達24億元。野生榛子約30萬畝,年采摘約1萬噸,產值達3億元。全縣現有栽植基地20個、合作社28家,榛子栽植戶已發展到6800戶,其中栽植面積超過300畝的栽植戶有216戶。[6]同時,通河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黑龍江臻品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落成投產。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榛子深加工企業,黑龍江臻品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設計能力可深加工原料榛子8000噸。這意味著通河縣20萬畝榛子樹到盛果期將被這家企業全部轉化利用。未來,通河縣計劃推廣榛子栽植面積達到50萬畝,林業經濟產值突破150億元,全力實現全國榛子第一縣的目標。[7]
未來的通河縣將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榛子之城”,其榛子產業發展的實踐也將為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提供成功樣本。一是設立專項資金,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確保榛子產業發展壯大,通河縣設立發展榛子產業專項政策扶持資金,每年劃撥資金4000余萬元,每畝按800元標準扶持,已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同時,通河縣采取市場化流轉土地的方式,指導農民把流轉來的土地全部用來栽植榛子,全縣82個行政村每村栽植50畝,共計4100畝。二是堅持市場導向,提升品牌價值。通河縣通過三產深度融合,運用多元化的產品和營銷手段,推動品牌提檔升級,開發榛子油、榛子醬、榛殼活性碳、榛殼蘭花基質等一系列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國際知名巧克力生產企業——意大利費列羅公司已與通河縣洽談合作。三是強化技術服務,打造專家團隊。通河縣與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在通河縣成立“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通河分所”,專家駐點為通河縣榛子產業發展提供及時有效、全程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目前,通河縣已擁有百余人榛子專家團隊,通過線下技術培訓和線上會員互動,為栽植戶持續提供榛子栽植、管護、病防、撫育等全程技術跟蹤服務,不斷夯實榛子產業發展的基礎。
五、長春蓮花山榛子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夯實產業基礎,發揮政策效應
度假區和林業園林局應延長榛子產業基礎鏈、服務鏈,活用國家、省、市的產業政策和項目資金,全力扶持榛子產地開發、優育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控與整治、附加產品研發與原料二次加工、市場需求挖掘、品牌效應集聚等系統性發展,加快推進榛子產業園采收、脫皮、烘干、加工等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逐步實現榛子生產的標準化和產業化。一方面,加快制定榛子產業優惠政策。在基礎設施方面,政府可以為榛子栽植戶提供購買種苗和基本設備現金補貼。對于栽植戶適度放寬貸款條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簡化貸款手續,優先開展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等金融服務;對于投資創辦榛子加工、銷售的企業或相關人員,在征用土地、減免稅收等方面給予相關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如根據榛子加工、銷售企業的實際,免除一定比例的稅款,或按照其繳納稅款的比例給予返還,減輕其稅收壓力。另一方面,強化產業發展資金保障。政府應加大對榛子產業發展的資金儲備力度,將榛子產業發展資金納入到財政預算中,按照比例逐年增加,以支持發展榛子產業,減少榛子栽植戶和企業的資金壓力。積極發展貯運、連鎖經營、產銷對接、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型營銷方式,進行高品質的榛子產品推廣,擴大市場銷售范圍。同時,可以借鑒省外創新農險品種經驗,在政策范圍內推出針對榛子的農險品種,為榛子栽植戶提供抵御風險的保障。
(二)擴大種植規模,研發高端產品
通過土地流轉或租賃、土地經營權轉讓等方式,鼓勵、引導和培育一批榛子栽植大戶或榛子專業合作社利用成片土地擴大生產規模,推動榛子生產向大戶、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轉移,加快生產栽植規模化、品種區域化、經營產業化進程,有序引導小微榛子加工、銷售和物流等相關企業向產業區聚集,加速榛子產業集群的形成。根據市場的新變化,加快新工藝、新產品研發進度,生產終端榛子產品,不斷滿足除食用以外榛子其他價值的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從榛子栽植、采收貯藏、加工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個性化,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認證,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規劃注冊與本區域榛子相關的商標,規范榛子產品包裝標識,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依托長春“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國家試點,對接大型電商平臺,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知名品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長春蓮花山榛子產品推向國內、國際市場。
(三) 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
一方面,應補齊生產、加工、運輸、供應、銷售方面的短板,積極推動建立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一整套體系,配套機械化設備。結合土地流轉,榛子的栽植、加工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互助合作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模式,以采后處理機械化推進榛子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發展,提高組織化程度,形成“產+銷”一條龍體系,為榛子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加快榛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榛子的果實營養豐富,可加工成各種名貴食品,如榛子乳、榛子脂等,其所富含的脂溶性維生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維生素E含量高達36%。經國際SGS檢驗檢測,榛子的果實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含量較高的紫杉酚和β-谷甾醇成分,對于延緩衰老、防治血管硬化、預防癌癥有一定功效。因此,應加快榛子產業結構升級,將榛子生產加工 、銷售有機結合起來,實施一體化經營,延長榛子產業發展鏈條,積極引進現代化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大幅提高榛子產品的附加值。
(四)加強院(校)地合作,培育龍頭企業
一方面,應繼續加強與重點科研院(校)所合作,促進院(校)地科技成果的有效對接。支持科研機構從事榛子標準化栽植、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等公益性研究,如與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科院、吉林省林科院等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組建專家技術服務團隊,為區域榛子產業健康發展從產前、產中到產后各環節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逐步完善省、市、鄉、村四級傳遞式培訓模式,聘請相關技術專家進行指導或進行系統的栽植管理技術培訓,相關林業部門應適時發放榛子栽植技術手冊,盡快把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送到榛子栽植戶手中,全力保障榛子園區建設的科技支撐,打通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支持組建榛子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和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市場談判、維護權益、信息咨詢、技術服務、對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指導、協會組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經濟林產業健康發展運行機制。另一方面,應加快引進和培育榛子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典型示范戶的引領作用。度假區和林業園林局應將引進榛子深加工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重點引進以榛子為原料和輔料的國內外大型的油類、食品、飲料、醫藥保健品等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到蓮花山安家落戶。鼓勵各類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其它社會資本投資興辦榛子生產加工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現代經營模式,在大果榛子研發設計、產品精深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積極運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鼓勵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部分收益讓利給栽植戶,共享產業化發展成果。[8]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EB/OL].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725/c64094-31797420.html.
[2]宋莉.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舉行招商引資推介會[N].長春日報,2019-07-30(02).
[3][4]王官波.鐵嶺榛子:林業特產的國字號名片[J].中國林業產業,2020,(4):34-35.
[5][7]潘宏宇,白云峰.通河大榛子 鼓了錢袋子[N].黑龍江日報,2019-12-12(002).
[6]胡建軍.通河大果榛子成縣域經濟品牌[N].黑龍江日報,2019-07-29(005).
[8]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J].云南林業,2015,(1):56.
(責任編輯:劉亞峰)
Local Practic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oo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nut Industry in Lianhuashan of
Changchun as an Example
Research Group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Jilin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bstract: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a “golden sign” for local investment promotion.In recent years,Lianhuashan eco-tourism resort in Changchun has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 reform of “putting on management service”,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forest business environment,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zelnut industry,which has become a green industr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 board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t present,the market gap of hazelnut products is huge at home and abroad,and hazelnut products are short of demand.There is a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for its deep processing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Therefore,Lianhuashan,Changchun,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base,expand the planting scale,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sh the hazelnut product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Forest related business environment;hazelnut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government service;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