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海萍,劉高平,王允鑌,王 燕,茅葆菊
【導讀】浙江黃巖是世界寬皮柑桔始祖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產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黃巖正向世人展現“中國蜜桔之鄉”的獨特魅力。
黃巖地處浙江中部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日照充足,溫暖濕潤,氣候環境非常適宜柑桔生長。黃巖柑桔栽培歷史悠久,三國時期就有柑桔種植的記載,距今已有1 700 多年[2]。唐宋時期就成為皇家貢品[3],曾獲得中國十大名桔和中國農博會金獎等榮譽。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黃巖區柑桔產業發展迅速,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果品品質明顯提高,促進了黃巖蜜桔的銷售,充分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市場原則。
據統計,2020 年黃巖區柑桔種植面積0.42萬hm2,產值3.67 億元。以本地早、早熟溫州蜜柑為主,栽培面積達0.22 萬hm2,占全區柑桔面積的52.4%。椪柑、槾桔的種植面積約0.09萬hm2,占全區柑桔面積的21.4%。紅美人、甘平、葡萄柚等優新品種新種植發展勢頭較好,種植面積約0.05 萬hm2。
一是品種結構優化。隨著黃巖柑桔產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強,近年柑桔新發展形勢良好。據統計,近3 年黃巖區柑桔新增面積近666.6 hm2,品種以紅美人、東江本地早、宮川、由良等優良新品種為主。其中,僅紅美人新種植面積就達333.3 hm2。優良柑桔品種比例進一步提高,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是產量小幅下降。2020 年黃巖早熟溫州蜜柑等品種裂果現象比較嚴重,主產品種本地早、溫州蜜柑產量下降,雖然紅美人、葡萄柚等新發展的柑桔良種產量大幅增加,但因面積占比不高,黃巖區柑桔產量仍略有下降。據各鄉鎮統計,2020 年柑桔總產量6.59 萬t,較去年減產1%。其中,早熟溫州蜜柑產量1.25 萬t,與去年相比減產4%;本地早產量2.84 萬t,與去年相比減產1%。
三是品質明顯提高。黃巖區著力打造“中華桔源”地理坐標。隨著有機肥替代化肥、精品果園、數字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各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果農果園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柑桔果品綜合品質有明顯提升。此外,2020年采收前兩個多月持續干旱,使得黃巖柑桔糖度普遍偏高,本地早、紅美人、葡萄柚等柑桔果品口感優異,優質果比例大幅提高。
2020 年黃巖區柑桔銷售總體比較順暢。因柑桔成熟季節天氣晴好,果實品質較往年有很大提高,呈現出皮薄、糖度高、口感好等優點;成熟期提前,特早熟大豐溫州蜜柑9 月5 日左右開始上市銷售,較去年提早5~7 天;本地早11月上旬上市,較去年提早3~5 天;早熟溫州蜜柑9 月20 日左右開始上市,較去年提早5~7 天。加之近幾年政府重視,通過舉辦柑桔節、參加展銷會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黃巖蜜桔品牌效應凸顯,產品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促進了黃巖蜜桔的銷售。
一是精品果銷售順暢,優質優價效益明顯。江浙滬地區生活水平較高,對精品果、禮品果的需求較大。2020 年黃巖蜜桔品質較好,同時,黃巖引進了智能自動分選線、手持無損測糖儀等設備,對柑桔果實進行分級,挑選出外觀漂亮、品質優良的柑桔進行了統一禮品包裝。黃巖區委托專業的設計公司根據黃巖蜜桔的栽培歷史與柑桔文化進行包裝設計,突出黃巖特色。紅美人禮品裝(8~12 個果)售價達260 元/盒,本地早“吉祥如意”48 個果禮品裝售價達160 元/套,銷售火爆,品牌效益越來越明顯。
二是中檔果銷售平穩,價格有所提高。黃巖在各地建立了柑桔銷售點,培育了眾多的柑桔販運大戶、經紀人,各柑桔規模主體經過多年的誠信經營,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擁有穩定的客源,柑桔的銷售常年保持較平穩的狀態。2020 年柑桔品質好,售價較去年有所提高。特早熟溫州蜜柑銷售均價達7.0 元/kg,本地早優質果零售價均達6.6 元/kg,比去年提高0.4 元/kg,紅美人銷售均價達22 元/kg,比去年提高2 元/kg。
三是部分柑桔品種銷售有一定壓力,但總體形勢較好。受新冠疫情影響,整體經濟不容樂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柑桔銷售。因美國提高關稅,向美國出口罐頭基本停止了,罐頭加工用柑桔需求減少,影響了銷售。特別是早熟溫州蜜柑前期銷售壓力較大,后期因響應“留在當地過年”的號召,春節假期大家都留在當地,而且春節期間天氣總體較好,當地企業、居民采購柑桔增加,總體銷售形勢較好。
一是柑桔品種結構不夠合理。黃巖是柑桔的老產區,柑桔栽培歷史悠久,如槾桔、椪柑等老品種柑桔已表現明顯的衰退老化現象,果園管理粗放、果實品質一般,市場競爭力弱。目前黃巖區這些老品種仍然占21.4%。近幾年雖已引進一些新品種,如紅美人、由良、甘平等,但這些新品種的栽培技術還在不斷摸索中,栽培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還亟需解決,以提高商品果率。
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黃巖屬于沿海地區,易受干旱、澇害和臺風等災害天氣影響,對果園排灌、鋼架大棚及電力設施要求較高。目前當地仍有許多果園排灌設施不完善,電力設施沒有配套到位,鋼架大棚較少。大棚避雨完熟栽培可以明顯提高果實品質,抵御成熟期連續降雨和凍害等災害性天氣,減少損失,特別是近幾年大量發展的紅美人、沃柑、甘平等優良品種,更需要大棚栽培才能保證產量和品質。目前,黃巖區柑桔大棚面積僅44.1 hm2,比例太低。2021年黃巖遭受嚴重凍害,設施栽培的柑桔基本沒受凍,而露天栽培柑桔受凍嚴重,紅美人、沃柑、阿斯蜜等品種幼樹甚至凍死,果農損失較大。
三是機械化程度不高。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柑桔產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招收務工人員越來越難。因此亟需通過機器換人,提高機械化程度,減少人工。黃巖柑桔修剪、施肥、噴藥、采摘、除草等各項管理仍然依賴人工,沒有或極少數采用機械,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四是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隨著農村城鎮化的不斷深入,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生產,種植柑桔也不再是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由于輕視農業的思想比較嚴重,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農業,種植柑桔的農民老年化嚴重。通過對200 多人次的調查,其中50歲以下的果農不到20%,青壯年農民已退出柑桔產業。與此同時,果農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難以掌握、應用柑桔生產的先進技術,嚴重影響了黃巖柑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是基層技術推廣人員缺乏。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黃巖柑桔有縣、鄉、村三級技術推廣體系,各項先進實用技術能夠及時傳遞給果農,果農有了難題也能及時反饋上去,并得到及時解決。現在的三級推廣體系中,村級技術推廣崗位已經取消,鄉級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缺員嚴重、專業弱化、兼職混崗等現象,有的地方甚至名存實亡,難以承擔技術推廣工作。
一是優化品種結構。邀請專家學者論證適合黃巖發展的柑桔品種,全面調整黃巖蜜桔的品種結構。引進高附加值、高糖度的柑桔良種,篩選出適宜在黃巖進行露天栽培、設施栽培的品種,改良黃巖地方特色品種本地早,選育出品質優良的黃巖柑桔優系,優化早、中、晚熟黃巖柑桔品種結構,均衡柑桔上市時間,延長優質果品的市場供應期。
二是加強產業融合發展。黃巖柑桔種植歷史長達1 700 多年,是黃巖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了“黃巖蜜桔的來歷”“石大人守桔”“宋高宗放桔燈”等歷史傳說和“間間亮”“放桔燈”“種桔福”“柑桔祭祖”等桔鄉風情,黃巖蜜桔已經融入黃巖人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黃巖豐富的柑桔文化。黃巖蜜桔筑墩栽培系統已經成功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完成了黃巖蜜桔是世界蜜桔之源的論證,發布了中英對照藍皮書。黃巖有豐富的山水和紅色旅游等旅游資源,打造了2 個4A 級景區、6 個3A 級景區、1 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6 個A 級景區村莊。應充分利用黃巖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桔文化,農業、旅游融合發展,建設黃巖貢桔園、中華桔源小鎮和詩畫長潭等田園綜合體,打造集農業旅游觀光、農業文化遺產展示、農業生產為一體的農業休閑園區,推進黃巖蜜桔產業發展。
三是加強技術培訓。人們對柑桔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柑桔栽培技術能夠不斷創新發展。成立水果創新團隊,開展標準化栽培技術創新研究。加大農業新型主體的培訓力度,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種植大戶為骨干的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以“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為抓手,大力培養一批以回鄉大學生為主的有學識、有理想、有抱負、有闖勁、敢投入、肯吃苦的新型農民,讓他們成為推進黃巖蜜桔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四是強化品牌宣傳推介。邀請專業團隊對黃巖蜜桔品牌定位、品牌運作、品牌推廣、品牌營銷、品牌保護以及視覺設計等方面進行系統策劃,以“千年貢品”“中華桔源”的文化底蘊來豐富品牌內涵。加強公共品牌宣傳推介力度,通過媒體、互聯網進行大力宣傳;積極利用省市組織的農業博覽會和各類推介會開展宣傳推介,進一步擴大黃巖蜜桔的知名度。培育和發展黃巖蜜桔系列品牌。不定期舉辦黃巖柑桔節,將黃巖蜜桔與其他優勢產業結合起來開展節慶活動,聯合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
五是拓寬銷售渠道。鼓勵黃巖蜜桔銷售主體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實行農超對接,設立直銷點和專賣店。積極扶持黃巖蜜桔電子商務發展,開展水果電子商務培訓,改進水果電子商務包裝,幫助電子商務運營單位與水果種植大戶、合作社及物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對黃巖蜜桔廣告宣傳給予補貼,逐步建立更多具有電子商務運營經驗和實力的經營主體。在黃巖蜜桔主產鄉鎮形成具有明顯特色的“淘寶村”,鼓勵基地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利用直播帶貨的方式促進柑桔銷售,讓黃巖蜜桔走向廣闊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