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平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人民醫院內鏡中心,湖北 黃岡)
消化系統疾病作為臨床慢性疾病之一,具有治療周期較長的特點,也正因如此,導致患者于治療過程中,心理出現較大波動,若不及時干預,則將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較大影響[1]。本文探究分析給予消化內科患者施以心理護理干預,對其臨床心理狀況及其疼痛癥狀緩解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94 例臨床資料為本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期間收診的消化內科病癥患者,將其以每組47 例隨機均分成參照護理組與探究護理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見下表1 示,對比結果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
參照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探究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模式干預方案。
參照護理組:予患者疼痛護理、用藥指導及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2]。
探究護理組:一是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同參照護理組一致。二是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措施: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向其介紹主治醫生、醫院環境等,以幫助患者盡早適應環境;關心、照顧患者幫助生活,并予其鼓勵,贏得患者的信任,增強面對疾病治療信心,②予患者人文關懷,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需及時將與患者疾病相關的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針對患者病情及其生活習慣等因素安排其床位;關注患者心理感受,認真傾聽其內心想法,并以溫和與親和力言語與之交流,逐步將其心理壓力降至最低。③通過注意力轉移法,疏解患者疼痛感。通常消化系統疾病均會致患者出現局部不適感或者疼痛感,此時,在予患者藥物干預的基礎上,需通過心理干預,即注意力轉移法,分散患者對疼痛的關注,減輕患者痛苦[3-5]。
(1)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臨床疼痛的影響。主要指標有:劇烈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輕度疼痛、無痛[6]。評估標準:以本院制定的疼痛等級評分表為依據,將疼痛分級分為五級,即:劇烈疼痛為9-10 分,重度疼痛為7-8 分,中度疼痛為5-6 分,輕度疼痛為3-4 分,無痛為0-2 分,其中,當得分<6 分時,則代表疼痛得到有效緩解。
(2)分析評估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主要指標有:SDS 評分、SAS 評分。評估標準[7]:以SDS 量表與SAS 量表評估患者負面心理狀況,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理負面情緒越強。
本次探究分析中所涉及觀察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處理,若組間對比結果P<0.05 時,則表明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8]。
患者臨床疼痛緩解率對比,參照護理組明顯低于探究護理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臨床疼痛緩解率指標對比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臨床疼痛影響的對比[n(%)]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見下表3 所示,護理干預前,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即P>0.05;護理干預后,參照護理組改善情況明顯差于探究護理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SDS 評分、SAS 評分指標對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
表3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s,分)

表3 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s,分)
?組別 例數 SDS 評分 SAS 評分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后參照護理組探究護理組P 47 47-52.3±3.0 52.8±2.7>0.05 47.1±1.7 42.3±0.8<0.05 56.2±3.7 56.3±3.9>0.05 49.0±2.7 43.3±1.9<0.05
以上分析可知,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系統疾病之一即是消化系統疾病,由于該病癥具有病程時間較長,且治療費用相對昂貴的特點,因此,通常在治療過程中,造成患者及其家屬較大心理壓力及家庭經濟負擔,再加之患者因病癥所導致的疼痛感,極易使患者心理產生較大波動,不僅對病癥產生恐懼心理,更對臨床治療失去足夠的信心,患者的這些狀況,對臨床療效產生不利影響[9-10]。
本次探究分析中,分別予患者治療過程中行不同護理干預措施,臨床結果表明,接受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分析結果提示,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性更強,更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心理問題,再加之疼痛轉移護理干預,極大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增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配合度,促進治療效果提高[11]。
綜上所述,給予消化內科患者施以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較與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針對性更強,效果更加確切,更利于減輕患者痛苦,改善其臨床心理狀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