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榮
循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青海 海東
女性在妊娠期多伴有著較大的生理改變與心理波動,這也是導致妊娠期孕婦極易出現各類合并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孕婦的健康、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及其妊娠結局[1]。臨床較為的常見并發癥為肝內膽汁淤積癥以及妊娠期高血壓。本文探究分析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并針對此應采取的診療措施及應用意義。
擇取的62 例臨床資料為本院2018 年12 月至2020年6 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將其以每組31 例均分為兩組,即無合并癥組與有合并癥組。所選患者均為單胎妊娠,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見下表1 示,即P>0.05,無統計學意義。
無合并癥組患者僅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而無其它相關合并癥,有合并癥組患者則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并妊娠期高血壓。
以回顧性分析法,就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及妊娠結局相關資料,即產前肝功能相關指標情況、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進行分析,以此制定并實施診療措施[2]。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產前肝功能各指標情況。主要指標有:TBA、ALT、AST。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情況。主要指標有:胎膜早破、早產、羊水渾濁、剖宮產。
本次分析所涉及臨床觀察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若組間對比結果P<0.05 時,則表明存在有統計學意義[3]。
患者產前肝功能各指標情況對比,見下表2 示,有合并癥組明顯差于無合并癥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肝功能各指標對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產前肝功能各指標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產前肝功能各指標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AST(U/L) ALT(U/L) TBA(μmol/L)無合并癥組 31 21.69±7.88 21.46±7.31 3.96±2.07有合并癥組 31 55.82±19.13 55.69±22.74 23.29±13.80 t - 23.937 20.819 20.176 P - <0.05 <0.05 <0.05
患者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情況對比,無合并癥組明顯優于有合并癥組,且組間對比結果P<0.05,表明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各指標對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情況對比[n(%)]
以上分析可知,若妊娠期婦女患有單一合并癥,則可以通過對癥支持治療,將其病情控制穩定,但通常情況是,妊娠期婦女極為易患有多種合并癥,對其的治療難度相對較大,因此,為將對母嬰不良結局影響降至最低,確保妊娠期婦女分娩順利,需全面分析患者合并癥臨床特點,并據此采取相應對癥治療措施[4-5]。
本文分析表明,患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并妊娠期高血壓,較與患者肝內膽汁淤積癥但無合并癥患者而言,其對對妊娠期孕婦的妊娠結局影響較大,且肝功能損傷程度較大,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更高[6]。分析結果提示,即:一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并妊娠期高血壓,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7]。二是在對妊娠期高血壓進行診斷時,既要充分考慮妊娠期高血壓癥,又不可忽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務必綜合診斷,尤其是對于的,需通過持續,且多次測量妊娠期孕婦血壓,并據血壓檢測結果,診斷患者是否患有合并高血壓癥[8,9]。三是當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癥時,通常在孕中期或晚期臨床癥狀表現出皮膚瘙癢、黃疸等,因此,在進行臨床診斷過程中,可以通過血清甘膽酸與肝功能指標進行篩查,若篩查結果顯示,患者各項指標存在異常,且非其它病因引起肝功能異常,則可對患者進行確診[10]。四是臨床對于該病癥主要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兩種病癥同時兼顧,以確保治療安全及療效。臨床控制血壓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肝內膽汁淤積癥則采用靜脈滴注思美泰,口服熊去氧膽酸及茵梔黃口服液,以控制患者病情,提高臨床療效[11]。
綜上所述,較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無其它相關合并癥患者而言,并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其肝功能受到的損害程度更加嚴重,且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更高,因此,對于該類患者,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確保母嬰安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