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蘇芳,孫娟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產科,江蘇 鎮江)
2019 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并迅速席卷全球,我國陷入了一場艱苦的戰役之中。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傳播性強、傳播范圍廣、后果嚴重、死亡率高等諸多特點,這極大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對于其他原因到醫院接受診治的患者的護理難度也極大升高[1,2]。醫院產科門診接診的患者為孕婦,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孕婦的健康安全對于胎兒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3]。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更應當重視產科門診護理工作。本院通過對產科門診孕婦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獲得了比較理想的護理效果,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將本次研究的時間范圍選定為2020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研究對象為在該時間范圍內在本院產科門診接受產前檢查的孕婦,共計80 例,按照孕婦接受的產科門診護理模式不同,將其分成各有40 例的兩個組,詳情如下:(1)常規組:該組孕婦的年齡最大為37 歲,最小為21 歲,中位年齡(27.24±3.81)歲;高中及以下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孕婦分別有15 例、25 例。(2)管理組:該組孕婦的年齡區間為22-36 歲,中位年齡(27.53±3.92)歲;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孕婦共計14 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孕婦共有26 例。兩組孕婦接受研究之前的各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均衡可比。
常規組孕婦接受產科門診的一般性護理,如對初診孕婦建卡,對孕婦的基本信息、病史、懷孕時間、生命體征等內容進行記錄。對于已經建卡的孕婦,對孕婦的生命體征、胎兒情況等實施常規檢查,對下次產檢時間進行告知,向孕婦進行孕期保健知識等的宣傳教育[4,5]。管理組孕婦則加強疫情期間的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加強風險識別
護理人員對孕婦、陪同產檢的相關人員、其他工作人員均納入到監控范圍之內,尤其是對于孕婦和陪同人員,應當著重進行感冒、發熱等類型人員的篩查,外地在本院就診的孕婦也應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6]。
1.2.2 做好風險識別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對產科門診的工作制度、流程等進行規范、完善,以更好地滿足疫情防控需求。同時將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宣傳畫、電子展示屏的形式,在產科門診進行宣傳[7]。產科門診的醫護人員參與新冠肺炎疾病知識、防控知識及相關技術的培訓學習,使全體工作人員都能夠嚴格掌握專業全面的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術。所有到產科門診就診的人員均應當持個人健康碼進入,產科門診的掛號方式提倡網上預約掛號,比預約時間提前半小時至1 小時到醫院,進入門診大廳需要接受體溫測量,且候診人員的間距需要保持在1 米以上。每名就診者做好登記,并簽署疫情期間就診的承諾書。產科門診每次接診1 人,其余候診者在門診大廳等候叫號[8]。每名孕婦最多只能由一名家屬陪同,且應在候診大廳以外的人員分散區域等候。每名進入醫院的人員均應當接受體溫檢查。
1.2.3 風險事件的處理措施
產科門診在疫情期間的護理人員比往常增加了1 名,除了參與日常護理工作之外,需要著重做好疫區人員、疫區人員接觸史、發熱、感冒人員等的排查登記,對于出現的風險事件及時向上匯報,對于發熱患者及時護送隔離觀察[9]。
對兩組的如下幾項指標實施對比分析:(1)兩組的候診時間以及產科門診檢查時間;(2)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3)兩組的門診護理工作滿意度。
統計學軟件及版本:SPSS22.0;計數資料:差異進行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進行t 檢驗,用(±s)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P<0.05。
研究結果表明,管理組孕婦的產科門診候診時間顯著比常規組更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產檢時間方面,兩組處于同一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科門診就診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產科門診就診時間比較[(±s)/min]
組別 例數(n) 候診時間 檢查時間 總用時管理組 40 32.18±3.56 5.10±1.13 38.26±4.02常規組 40 50.37±4.37 5.15±1.26 55.63±5.19 P<0.05 >0.05 <0.05
經過統計,管理組中沒有風險事件發生,常規組中出現的風險事件有4 例,占比為1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管理組孕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了95.0%,明顯優于常規組的80.0%,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院需要加強護理管理工作,從源頭上做好對疫情的防控,最大限度避免疫情在醫院范圍內的傳播,使患者的健康安全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對于產科門診來說,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孕婦和胎兒兩者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對產科門診加強護理風險管理[10]。本研究對本院產科門診接診的孕婦實施了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內容包括提前1d 網上預約掛號,進院出示健康碼,保持合理的候診人數以及候診人員的間隔距離,必須戴口罩,測量體溫,排查就診人員和疫區關系等。為了確保護理風險管理工作質量,對全體產科門診護理人員進行了疫情防控專業知識以及護患溝通技巧培訓。研究結果表明,在護理風險管理之下,孕婦的產檢候診時間顯著縮短,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同時發生意外事件、糾紛事件的概率也顯著降低,孕婦對該護理措施具有較高的滿意度。
綜上,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時期,在產科門診實施風險管理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