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麗
(呂梁市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
兒科作為醫患糾紛頻發科室,為醫院護理工作開展重點及難點科室,考慮小兒護理依賴性較大,護患溝通難度較大,對高素質護理人才需求較大,加強兒科護理隊伍建設,為臨床帶教開展熱點課題之一[1]。近年隨著醫療事業快速發展,為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加強兒科高素質人才培養,順應我國醫療事業快速發展,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幫助[2]。實習階段作為醫療人才培養重要階段,在結束校內學習任務后,過渡到臨床工作中,可經由實習帶教方式,積極調動護生主觀能動性,提高護生臨床競爭力,加強臨床操作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為臨床輸送高素質護理人才,針對實習帶教模式,探究適配的帶教手段尤為重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完善,微信平臺于臨床帶教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療效,經由微信平臺開展多元化帶教模式,構建新型帶教模式,為護生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可有效提高臨床帶教質量[3]。本研究特針對微信平臺于兒科護生實習帶教模式開展研究分析。
研究以本院兒科為試點,收集2018 年5 月至2020 年7 月本院兒科接收實習護生為觀察對象,以時間為分界,將2018 年5 月至2019 年6 月接收42 名護生設為傳統組,其中男性2 名,女性40 名,最小年齡21 歲,最大年齡24 歲,年齡均值(22.65±0.24)歲;學歷分布顯示,大專學歷19名,本科及以上學歷33 名;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7 月接收40 名護生設為微信組,其中男性3 名,女性37 名,最小年齡20 歲,最大年齡24 歲,年齡均值(22.59±0.31)歲,學歷分布顯示,大專學歷20 名,本科及以上學歷20 名;校驗比對兩組護生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護生均由本院兒科相同帶教老師實施帶教;傳統組沿用傳統帶教模式采用一對一帶教的方式,指派護生固定帶教老師,依據實習帶教計劃,制定帶教任務及帶教計劃,針對科室規章情況進行講解,幫助護生早期熟悉科室環境,明確科室工作內容,臨床帶教內容由帶教老師進行制定,針對臨床常用藥物、護理操作等情況,由帶教老師進行統一指導,采用集中教學的方式。
微信組傳統帶教的基礎上,組建微信管理群,邀請護生、帶教老師共同參與到群中,針對科室常見操作問題、臨床護理、注意事項、臨床帶教內容等相關情況,于微信內進行發布,促使每位學生了解到臨床護理內容,采用分階段授課的方式,帶教老師進行相關知識講解,為護生預留時間,針對帶教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查詢解決方案,可通過微信平臺實時掌握護生問題解決進程,針對護生提出的問題及見解實時解答,構建新型的護患關系,以便為護生學習提供遠程的幫助,利于構建新型的帶教模式,加強帶教老師對護生掌握知識的了解,實時調節臨床帶教內容,完善臨床帶教計劃,為護生自主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4,5]。
由科室統一制定考核內容,評估護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借助調查問卷,針對護生小組協作、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職能認知等綜合能力進行量化評分,評估護生對帶教內容滿意情況。
統計學軟件SPSS24.0 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 樣本假設校驗,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微信組護生理論知識均分及操作技能均分均顯著高于傳統組,差異比對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統計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生考核成績統計對比(±s/分)
組別 n 理論知識均分 操作技能均分傳統組 42 89.52±4.38 85.01±5.01微信組 40 95.71±6.18 96.31±7.11 t 6.418 7.814 P 0.004 0.000
微信組護生于小組協作、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職能認知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傳統組,差異比對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傳統組護生于帶教內容總滿意評分(86.19±2.14)分,微信組護生于帶教內容總滿意評分(97.82±2.87)分,差異比對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習作為護生必修階段,為臨床護理教學中重要組成內容,是將校內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為臨床醫療輸送高素質人才。兒科護理帶教難度開展較大,考慮兒科護理知識涉及范圍較廣,對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人文關懷、職業道德均具有較高要求,考慮病理類別較多,臨床護理帶教難度較大,傳統護理帶教模式忽略對護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灌注式學習方式,極易出現學習疲勞等情況,出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斷層情況,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極易出現理論知識充沛、臨床操作缺乏的弊端,不利于臨床帶教工作的發展[6]。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完善,微信平臺于臨床帶教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輔助效果,基于傳統帶教模式,借助微信平臺,構建新型的帶教模式,可積極調動護生學習積極性,加強護生溝通,針對護生生活、學習問題,開展遠程指導,可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管理效率,實現管理及教學一體化,可有效節約帶教老師教學時間,簡化教學難度,極大提高護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知識趣味性;同時,帶教老師可通過微信平臺客觀掌握護生知識情況,以便及時完善及調整臨床帶教內容,有效提高臨床帶教質量[7,8]。經本研究數據顯示,微信組護生理論知識均分及操作技能均分均顯著高于傳統組,微信組護生于小組協作、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職能認知等維度評分均高于傳統組,微信組護生于帶教內容、帶教模式等總滿意評分高于傳統組,于兒科護生實習帶教中引入微信平臺帶教模式,利于提高護生考核成績,培養護生綜合能力,提升臨床帶教質量。
表2 兩組護生學習能力評估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生學習能力評估對比(±s/分)
組別 n 小組協作 獨立思維 自主學習 職能認知傳統組 42 81.06±5.01 82.01±5.41 80.14±3.99 81.27±5.84微信組 40 92.36±6.35 94.281±6.92 90.14±5.92 96.37±7.03 t 7.916 8.005 7.763 8.895 P 0.007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