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沖玲
(長春腫瘤醫院,吉林 長春)
近年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生活壓力增大,臨床繼發婦科疾病比例呈逐年提升趨勢,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宮頸上皮內瘤變為臨床常見婦科疾病,與宮頸浸潤性癌具有高度關聯性,為癌前病變主要指征;因病灶生理結構特殊性,于早期患病無明顯臨床癥狀及體征,極易被患者所忽視,以接觸性出血、白帶異常為主要病理表現,與慢性宮頸炎癥狀相似,極易混淆,臨床鑒別診斷需求較大,需開展早期診療對策,以開展針對性治療對策[1]。因宮頸上皮內瘤變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具有高度關聯性,具有癌變可能性,嚴重危害女性患者身心健康,針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需開展有效的外科治療手段,進行病理診斷,降低疾病漏診及誤診情況,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近年隨著婦科手術技術不斷優化,子宮頸電環切除術被確立起來,于子宮內瘤變疾病中取得較好應用反饋,可有效降低手術侵入性操作對女性宮頸損傷,提高手術開展質量[2,3]。本研究筆者特針對子宮頸電環切除術與子宮內瘤病變有效性進行探究,以冷刀錐切除術為參照,開展平行比對。
納入本院婦科收治行手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58 例,入組時間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依據手術序號單雙數分組,單數29 例設為參照組,年齡區間25-54 歲,均值(38.41±0.63)歲,未婚8 例,已婚21 例,孕次0-4 次,均值(1.64±0.24)次;雙數29 例設為試驗組,年齡區間23-57 歲,均值(38.39±0.59)歲,未婚5 例,已婚24例,孕次0-4 次,均值(1.66±0.31)次;校驗兩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入組數據,滿足研究比對指征(P>0.05)。
納入原則:(1)58 例所選患者均符合《內科醫學診斷指南》中骨肉瘤評估依據,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開展指征,遵醫囑接受冷刀錐切術、子宮頸電環切除術治療[4];(2)患者于入組前簽署書面知情書,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排除標準:(1)合并心肺腎等器質性病變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預計生命時長不足以支持本研究患者。
參照組患者給予冷刀錐切術,依據術前陰道鏡檢查結果,采用4%濃度醋酸于宮頸部位涂抹,明確其病灶范圍,設置椎體深度為2cm,椎體寬度為3cm,以病灶外0.5cm 左右為切除范圍,預留標本進行病理檢測;試驗組患者予以子宮頸環形電切除術,對宮頸進行常規消毒,采用窺陰器,充分暴露患者宮頸部位,采用局部麻醉藥物,注入宮頸,待獲得最佳麻醉平面后,借助LEEP 刀進行手術治療,設置功率為6W,依據其糜爛范圍及病灶范圍,合理選取切除范圍;采用順時針進刀方式,剔除病兆部位,針對一次性剔除難度較大病灶,可采用多次剔除方式,以減少剔除組織,避免因手術操作導致癌組織轉移,借助電凝刀止血手段,觀察術中出血量,可輔以干棉球進行加壓止血;待手術完成之后,采用紗條進行宮頸填充,于術后1d 后取出;兩組患者術后均選取敏感性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術后給予患者相同護理對策。
(1)統計比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總出血量,評估手術完成質量。
(2)觀察患者術后盆腔痛、宮頸管狹窄、創面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對手術開展安全性。
統計學軟件SPSS24.0 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χ2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 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試驗組手術時間、總出血量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統計(±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統計(±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總出血量(ml)參照組 29 14.35±3.14 22.63±4.68試驗組 29 10.42±3.05 10.82±4.17 t 4.835 10.146 P 0.000 0.000
參照組8 例繼發手術并發癥,發生率27.59%,試驗組2例繼發手術并發癥,發生率6.90%,行統計校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年隨著外科技術不斷完善,臨床針對宮頸上皮內瘤病變治療手段較多,臨床多采用冷凍電凝激光、灼燒、冷刀錐切除術,切除病灶組織,以延緩癌變可能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于臨床應用中發現,上述治療于宮頸上皮內瘤變應用中均具有較大局限性,術中出血量較大,加之病灶生理結構特殊性,手術視野較為狹窄,易導致術中大出血,增加手術創傷風險性,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較深,接受程度較低。
子宮頸電環切除術為臨床新型宮頸手術治療對策,廣泛適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可通過高頻電刀加熱,促使組織快速揮發水分,切割深度及速度可控,可有效確保組織標本完整性,降低對切口周圍組織的影響,可有效提高切除有效性,減少殘留率,臨床應用優勢顯著[5,6];子宮頸電環切除術主要開展原理是借助高頻電刀,由環形電極端釋放高頻電波,對病灶部位進行手術切除,與皮膚接觸瞬間,釋放大量熱量,以起到切割作用[7];同時,可借助電凝止血的方式,有效控制術中出血量,可獲得平整切口邊緣,利于術后康復[8]。經本研究結果數據顯示,試驗組手術時間、總出血量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頸電環切除術完成質量更高;經比對兩組手術開展安全性,參照組8 例繼發手術并發癥,發生率27.59%,試驗組2 例繼發手術并發癥,發生率6.90%,行統計校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頸電環切除術開展安全性優于冷刀錐切術,術后并發癥較低,療效顯著。
綜上,子宮頸電環切除術于宮頸上皮內瘤變應用療效顯著,手術完成度高,并發癥少,可于臨床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