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曉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作為臨床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腦梗死具有致殘率高、并發癥多、病情易反復等特點,其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雖然近年來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腦梗死的治療方式不斷完善,但是多數腦梗死患者經治療后仍會存留后遺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何提高腦梗死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成為困擾醫護工作者的難題之一[2]。中醫作為我國傳統的治療手段,凝聚了眾多醫學大家的智慧結晶,因其獨特的護理理念,將其應用在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腦供血及新陳代謝情況,促使患者加速恢復[3]。因此本文特選取本院的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中醫護理在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1 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78 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的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9 例。所有入選患者均臨床確診為腦梗死。對照組39 例患者中包含21 例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49 歲、最大78 歲,平均(60.1±5.7)歲;研究組39 例患者中包含20 例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50 歲,最大77 歲,平均(59.6±6.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為研究展開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且此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包含飲食護理、環境護理、運動護理、康復護理與心理護理等在內的常規護理干預[4]。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中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檢查患者的肌力、肌張力與關節活動度,為避免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和關節畸形,應指導患者從床上訓練開始展開適當運動,并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給予其包含穴位拍打、艾灸治療、拔罐治療與中藥敷貼等在內的中醫特色護理[5]。(2)針灸:在患者的水溝穴與中沖穴位用毫針以或點刺出血;如患者出現口眼歪斜癥狀應加刺迎香穴;如患者出現牙關緊閉現象應加刺合谷穴與頰車穴。(3)按摩:每日定時對患者進行按摩,3 次/d,每次至少15min,按摩時讓患者以仰臥位躺在病床上,護理人員按揉其風池穴、印堂穴、四白穴等穴位及手肩與下肢等部位。(4)推拿:采用搓、擦、按、捻、推等手法在患者風池、手三里、曲池、肩井、天宗、承山、陽陵泉、環跳等穴位進行推拿,患者顏面部、背部與四肢為重點推拿位[6]。(5)情志干預:由于腦梗死患者活動與語言受限,許多事情都要依賴旁人才能解決,難免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出現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作為護理人員應留心患者的情緒變化,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調節不良情緒,同時應叮囑患者家屬多抽出時間給予患者充分的陪伴,與護理人員一起幫助其樹立對抗病魔的信心與勇氣。(6)便秘干預: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導致患者極易出現便秘情況,護理人員應對其家屬進行腹部按摩指導,2-3 次/d。便秘患者嚴禁食用如豆制品、圓蔥等在內的產氣與刺激性食物。根據患者便秘類型應給予不同的便秘干預:熱秘,應進食白蘿卜、蜂蜜水等潤腸、通便食物;氣虛便秘,應進食核桃仁、松子仁等補氣、通便食物,并遵醫囑進行穴位敷貼與按摩等。(7)吞咽干預:根據患者的吞咽困難情況給予相應的吞咽護理。輕度:引導患者進行進食與體位訓練;中重度:指導患者進行口面部肌群運動、下頜骨張合運動、呼吸功能訓練、舌體運動等[7]。(8)語言訓練:對于語言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寫字、肢體語言等形式與其進行溝融,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語言功能康復訓練。
(1)患者恢復情況:采用簡易運動功能評價量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量表(barthel index,BI)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恢復情況。
(2)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根據患者的分數共分為3 個層次: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人數×100%。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患者恢復情況用(±s)表示,采用t 檢驗;患者護理滿意度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經功能進行評分,研究組患者的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對比(±s,分)
組別 n FMA 評分 BI 評分 NIHSS 評分研究組 39 69.45±3.78 61.74±15.10 9.79±2.47對照組 39 44.51±4.14 42.57±13.44 15.61±3.04 t 8.974 4.754 5.147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7.44%(38/39)顯著高于對照組76.92%(30/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在中醫中屬于中風范疇,中醫認為其是由于氣虛及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情志失調,繼而引發患者出現偏身麻木、昏厥等情況[8]。此前,有相關研究顯示,將中醫護理應用在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患者恢復,提升其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的研究組,其患者恢復情況與護理滿意度均優于采用單純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印證。
綜上所述,在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中結合中醫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身體功能恢復情況,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為腦梗死患者痊愈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