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王艷成,茹占廷
(內蒙古通遼開魯縣中醫醫院,內蒙古 通遼)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頸椎退變引起的神經根病變,是因為患者頸神經根受到刺激、壓迫等,影響了大腦的神經信號經過神經根向四肢的傳導;患者臨床多表現為頸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癥狀,是一種中年人群多發的疾病[1]。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主要的一種,多與患者長期不良身姿習慣有關,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生活習慣改善等保守治療為主[2]。本文分析中醫推拿結合針灸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本院接受相關治療的54 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并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療方法,將其中實施單純針灸治療的27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另外27 接受針灸治療的同時結合使用中醫推拿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分組后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進行兩個療程(一個療程10d)的治療。
1.2.1 對照組
實施單純針灸治療:1 次/d;主穴風池、大椎、頸夾脊穴、肩井、天柱,配穴則根據上肢癥狀手陽明經選合谷、曲池、商陽;手少陽經選外關、中渚、肩髎;手太陽經選后溪、天宗、支正。患者坐位,頸部微前屈,暴露頸項部, 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針灸針, 針刺前避開血管、神經等, 風池刺向喉結進針1 寸, 強刺激;天柱直刺1 寸, 局部酸脹為準;其余穴位平補平瀉。患者出現酸脹麻感后,穴內留針30min[3-5]。
1.2.2 觀察組
在給予針灸治療的同時,配合實施中醫推拿治療,主要方法及步驟包括: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以拿法、滾法、按揉法、彈撥法在頸項部、肩背部及上肢常規操作。拔伸牽引:患者仰臥位,醫者一手托患者下頜,另手托患者枕后,對患者頸椎進行間歇拔伸牽引3 次,每次拔伸牽引約15s,間歇5s,力量以患者舒適為度;調整手法:然后令患者輕輕自動轉頭至最大限度;醫者一手托住患者枕部,拇指輕輕定位于患椎橫突,另一手扶持下頜,雙手協調調整,使患者屈頸,并調整屈頸度數,使成角落于患椎,再將下頜繼續向一側輕巧用力,頓挫旋轉,并向后上方輕輕提拉一下,一般可聞及“咔嚓”聲,但不必強求聲音,然后將頭轉向對側,作同樣動作,調整即告完成[6]。如需調整多個階段,可按同法操作。椎體由高位至低位,屈頸度數由小到大一般在15°-50°之間。整理手法:用輕柔掌揉法、推法放松頸、肩背、上臂、上肢,搓抖上肢結束。整個推拿施術過程耗時約15-20min;1 次/d。
本研究所選指標包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頸椎功能障礙指標評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8]、椎間盤高度變化及治療總有效率。
在實施治療措施后,所有患者的相關指標均有所改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VAS 評分、NDI 評分及椎間盤高度較治療前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其療效更加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NDi 及椎間盤高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NDi 及椎間盤高度對比(±s)
指標項目 時間 對照組(n=27) 觀察組(n=27) P VAS 評分治療前 8.75±0.35 8.65±0.30 >0.05治療后 2.55±0.26 1.42±0.15 <0.05 P<0.05 <0.05 -NDI 評分治療前 26.50±1.25 26.43±1.27 >0.05治療后 11.05±0.35 4.14±0.38 <0.05 P<0.05 <0.05 -椎間盤高度(mm)治療前 5.65±0.55 5.50±0.67 >0.05治療后 5.15±0.50 4.68±0.65 <0.05 P<0.05 <0.05 -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傳統中醫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痹證”“項痹”“項強”“痙證”的范疇,是因患者機體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筋骨失養、脈絡瘀滯而致寒濕邪侵、頸肌痙攣,臨床可通過內服中藥,外用針灸、推拿、牽引等方法進行治療。相關文獻及臨床實踐顯示,對患者給予針灸治療,可通過對風池、大椎、頸夾脊穴、肩井、天柱,再根據上肢癥狀手陽明經選合谷、曲池、商陽;手少陽經選外關、中渚、肩髎;手太陽經選后溪、天宗、支正等穴位的針刺,達到舒通經絡、消炎止痛,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緩解臨床癥狀效果;而通過推拿的按摩手法作用局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消腫祛瘀,理氣止痛;推拿的整復手法可以通過力學的直接作用來糾正筋出槽、骨錯縫,達到理筋整復的目的;適當的被動運動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作用。最終達到減輕患者患病部位神經根受壓狀況、擴大椎間盤間隙、增加局部血液流動。兩種治療方式的結合,可取得更佳的臨床療效,且具有操作簡單、無負作用、費用低等優勢,臨床應用得到廣大患者的普遍認可。
綜上所述,在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中醫推拿結合針灸進行治療,可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加快患者頸椎功能恢復,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