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霄
(邯鄲市明仁醫院腦一科,河北 邯鄲)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等后遺癥,即偏癱。輕度偏癱患者雖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1]。本研究以122 例腦出血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康復護理在腦出血偏癱患者恢復期的臨床應用效果。
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122 例腦出血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1 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4 例;年齡39-75 歲,平均(62.4±10.1)歲。觀察組中,男41 例、女20 例;年齡41-77 歲,平均(61.3±12.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如入院指引、飲食指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用藥及生活護理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①健康宣教及心理康復護理:腦出血偏癱患者對疾病不完全了解,思想上自暴自棄,極易出現悲觀情緒,護理人員可采用知識卡片或視頻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熱情、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②肢體功能康復護理:臥床期,可對患者行肌肉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及修復運動,按摩頻率2-4 次/d;隨著患者日漸康復,可指導患者移動手指、舉手、揮臂、自主翻身、逐漸增加腿部的負重等運動機能鍛煉,待患者完全無障礙完成上述鍛煉后,可依次鍛煉患者輔助站立、自身站立、輔助行走、自主行走、上下樓梯等;③認知功能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從簡單的對話交流開始,逐步增加對話的難度,或提問患者一些簡單問題以促進患者的語言、思考能力,提高思維活性,但應避免患者大腦勞累過度或者引起患者抵觸情緒;④感覺功能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可采用輕觸覺、針刺覺、痛溫觸覺等方法進行感覺功能刺激訓練;⑤生活自理功能訓練:待患者逐漸恢復后,鼓勵患者自主進食、梳洗、洗澡、穿衣、褲和如廁,使患者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可增強患者戰勝疾病自信心[2,3]。
①肢體力量:采用改良Ashworth(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評定偏癱側肢體痙攣程度,將痙攣強度分為0 級(無肌張力增加)到4 級(受累部位屈曲或延伸僵硬);②運動功能:通過運動能力評分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定運動功能,總分100 分,分為嚴重運動障礙(<50 分)、明顯運動障礙(50-84 分)、中度運動障礙(85-95 分)、輕度運動障礙(96-99 分);③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獨立性評定生活自理能力,總分100 分,分為完全殘疾(<20 分)、重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依賴他人(20-40 分)、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40-60 分)、生活基本自理(>60 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④康復有效率:康復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MAS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接受護理后,觀察組MAS 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MAS 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MAS 評分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
MAS t *P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61 9.27±2.63 30.25±4.34 -23.506 0.000觀察組 61 9.41±2.54 38.57±6.52 -26.541 0.000 t-0.277 -4.813**P 0.765 0.000組別 例數
護理后,兩組患者FMA 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結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 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 評分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
組別 例數 FMA t *P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61 33.59±5.47 47.67±5.78 -23.599 0.000觀察組 61 32.89±4.02 64.44±11.53 -18.754 0.000 t 0.601 -6.575**P 0.537 0.000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
組別 例數 生活自理能力評分 t *P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61 26.26±3.45 46.80±5.05 -21.801 0.000觀察組 61 27.37±4.61 62.71±5.21 -39.205 0.000 t-0.375 -9.762**P 0.711 0.000
觀察組康復有效率為95.08%,高于對照組的77.05%(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n(%)]
腦出血偏癱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甚至無法行走,只能長期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對自身和家庭都帶來了嚴重的生活和經濟壓力,偏癱患者康復情況與偏癱程度、時間、心態及康復護理相關。大量臨床研究表明[4]:康復護理可促進偏癱患者對側大腦半球的代償,利于患肢功能恢復。尚金華[5]的研究顯示,綜合的康復護理可以顯著增強腦出血偏癱患者的肢體力量、自主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另有研究顯示,康復護理可以顯著改善腦出血偏癱患者的精神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肌力和生活質量[6,7]。
本研究顯示,對腦出血偏癱患者進行康復護理,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肌肉力量、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復有效率可達為95.08%。
康復護理可顯著增強腦出血偏癱患者的肢體力量,提高患者的自主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