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素婷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來兒科就診的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以成人為主,兒科患者的年齡普遍較小,患者年齡從幾個月到十幾歲不等,也正是由于患者這一特點,使其在治療過程中穩定性較差,常有突發事件發生,增加醫護人員的治療難度,進而降低治療效果[1]。同時,相較于成人,兒童的承受能力較弱,在護理過程中輕微的不適都可能會引發患兒出現叫喊、哭泣等行為,而部分家長出于對孩子的關心,便會將過錯歸咎到醫護人員身上,嚴重時還會造成醫患糾紛的發生,使護理工作的開展難上加難[2]。因此,為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是關鍵。心理護理是指通過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積極影響,進而達到護理目標的新型護理方式。基于此,本文特選取本院兒科在2019 年6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178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展開探究。
此次研究的展開時間為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選取在此期間來本院兒科接受治療的178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治療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89 例。其中對照組中包含男性患兒50 例,女性患兒39例,年齡0.9-14 歲,平均(7.2±2.1)歲,病程為2-27d;觀察組中包含男性患兒46 例,女性患兒43 例,年齡1-13 歲,平均(6.9±1.7)歲,病程為3-2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較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作為研究樣本,為此次研究展開提供數據支撐。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接受包括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保持病房內衛生、用藥指導等在內的兒科常規護理干預。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1)成立專門的心理護理小組:在兒科內組織護理人員以護士長為中心成立專業的心理護理小組,小組由1 名組長、1 名副組長與4-6 名小組成員組成,所有入選護理小組的護理成員都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護理訓練,在測試通過后才能對患者進行實際護理,并且小組成員之間要各司其職,提高小組工作效率,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3]。(2)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要對患兒年齡、性別、家庭背景與疾病史等一般資料進行詳細了解,并且能夠以此為依據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初步分析,并能夠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方案[4]。(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要想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第一步,護理人員要與患兒積極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能夠投其所好,多說一些患兒感興趣的話題,贏得患兒好感,讓患者充分信任自己,能夠為后面護理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5];同時護理人員在布置病房時要結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可以在病房貼一些卡通人物的貼紙和海報,消除陌生環境帶給患兒的緊張感[6];醫護人員和患兒家屬在看護過程中多和患兒開展游戲互動,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在拉近護患關系的同時,還能消除患兒緊張和恐懼情緒。(4)對患兒家長進行心理護理:孩子生病后最擔心和著急的就是家長,有的家長關心則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會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兒家長進行心理干預,通過語言安撫和健康教育,消除家長心理的恐慌,進而保障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7]。
(1)患兒的恐懼焦慮情緒:患兒的恐懼焦慮情緒可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重度、中度和輕度。
(2)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根據評分的高低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種。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此次研究所有搜集到的數據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患兒的恐懼焦慮情況與護理滿意度情況均用(n,%)表示;若P<0.05 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兒的重度恐懼焦慮人數要少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兒人數,并且觀察組輕度恐懼焦慮人數要多于對照組人數,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恐懼焦慮情緒對比[n(%)]
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n(%)]
因患兒年紀較小,表達能力有限,在治療過程中很難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詳細敘述出來,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出現不適常常會通過哭鬧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并且患兒來到醫院后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心理,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不配合治療的現象,使治療工作難以順利展開[8]。同時,多數患兒家長缺乏相關的醫療知識,對患兒的治療時間、康復時間與并發癥情況都知之甚少,在護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疑慮,使護理工作展開難上加難[9]。因此,兒科在護理工作中加入心理護理對提高護理效率至關重要。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心理護理的觀察組患兒的重度恐懼焦慮人數要少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兒人數,并且觀察組輕度恐懼焦慮人數要多于對照組人數,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同樣也是觀察組優于對照組(95.51%VS73.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心理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應用到兒科護理工作中,能夠對患兒恐懼焦慮心理進行有效緩解,在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同時,還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對于改善兒科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