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月麗
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類百日咳綜合征是一組臨床癥狀與百日咳相似,由副百日咳桿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等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群[1],治療上多采用抗病毒、抗生素治療,因本病病程長,長期用藥易合并菌群失調、肝腎損傷、腹瀉,副作用較明顯,且家屬不易接受,中醫中藥在治療類百日咳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臨床發現燈臺葉顆粒在治療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小兒慢性咳嗽中具有獨特治療優勢。鑒于此,本研究對近年來本院收治的60例類百日咳患兒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輔以燈臺葉顆粒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類百日咳綜合征患兒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1歲11 d至11歲11月,平均年齡(5.73±1.30)歲,病程7~14 d,平均病程(10±3.2)d;觀察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1歲8 d至11歲9月,平均年齡(5.62±1.32)歲,病程8~14d,平均病程(10±3.0)d;入院時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類百日咳的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患兒有滿臉漲紅,流淚,雙眼圓睜,咳后有特殊雞鳴樣回聲,咳嗽日輕夜重等,有時可見到患兒鞏膜出血,下眼瞼出血點;雙肺聽診呼吸音粗糙,可聞及干、濕啰音;胸部X線片顯示肺紋理粗糙;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及淋巴細胞計數異常升高;②百日咳桿菌PCR陰性。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上述類百日咳的診斷標準;②百日咳桿菌PCR陰性;③入院時病程均在2周內;④取得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合并肺炎,需要氧氣吸入或呼吸支持的患兒;②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損害的患兒;③服藥困難的患兒;④對燈臺葉藥物或藥物成分過敏的患兒。
1.4 方法 兩組均給予環酯紅霉素干混懸劑[3](海南澳美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90269)涼開水沖服10 mg/(kg·次),每8h服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燈臺葉顆粒(昆明振華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312)沖服,按年齡1~2歲,0.25袋,每天3次,2~5歲,0.5袋,每天3次,6~18歲1袋,每天3次。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1.5 觀察指標 痙攣性咳嗽持續時間(小于2周,2~3周,大于3周);夜間發作次數(小于3次,3~5次,大于5次);痙攣性咳嗽發作時持續時間(小于1 min,1~3 min,大于3 min);肺部啰音是否消失、血常規檢查結果。
1.6 療效判定 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并結合臨床實踐自擬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痙攣性咳嗽完全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血常規檢查結果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痙攣性咳嗽持續時間<2周,夜間發作次數<3次,發作時持續時間<1 min),但仍存在單聲咳嗽,肺部聽診偶有痰鳴音,血常規檢查結果恢復正常或有輕微升高;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痙攣性咳嗽持續時間小于2~3周,夜間發作次數3~5次,發作時持續時間1~3 min),肺部聽診可聞及痰鳴音,肺部血常規檢查結果有輕度升高;無效:臨床癥狀緩解未達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通過比較分析,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的比較 結果顯示:對照組在痙攣性咳嗽持續天數、痙攣性咳嗽發作時持續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血常規恢復時間方面均較長于觀察組,夜間發作次數較觀察組增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4例出現大便次數多,對照組3例大便次數增多,患兒疾病控制后,停用藥物緩解。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類百日咳是由多種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引起的臨床綜合征[5-6],病史長,遷延不愈,尤其在痙攣性咳嗽期,發作時患兒往往有嚴重的憋氣,有痰不易咳出,甚至出現缺氧表現,該病夜間發作頻繁,嚴重影響患兒本人及家屬的休息,家屬往往帶患兒多方多次求醫,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及心理負擔。本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正常情況下[7],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可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而嬰幼兒聲門、氣道較成人狹窄,且組織缺乏彈力纖維支撐,加之感染后,呼吸道內感受咳嗽中樞的神經末梢裸露,粘膜上皮細胞破壞致使纖毛運動失調、分泌物不能排出,當患兒氣道內分泌物增多,不斷刺激呼吸道神經末梢,反射性地引起痙攣性咳嗽,陣咳時聲門痙攣并發出高調的雞鳴樣回聲,而小兒聲門狹窄極易因黏稠分泌物堵塞發生窒息、屏氣、紫紺、驚厥等,如處理不及時,病死率極高。紅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結構有效降低了血清蛋白結合率,改善抗菌活性,是治療兒童類百日咳綜合征的常用抗菌藥物,然長期應用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局部靜脈刺激,菌群失調等[8]。中成藥燈臺葉[9]稱為“理肺散”,性味苦,涼;有止咳、祛痰、消炎的功效,燈臺葉中有生物堿類、黃酮類、萜類化合物等主要成分[10],現代藥理研究[11]表明,燈臺葉中的生物堿成分具有抗炎、鎮痛、止咳、祛痰等藥理功效,能明顯減少IL-8的產生,有效阻止中性粒細胞向氣道內的集聚,從而減輕對氣道和肺組織的損傷;可通過降低TNF-α水平,抑制肺泡巨噬細胞的過度活化、減少炎性細胞的趨化、浸潤和炎性細胞的釋放,進而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能明顯提高SOD的活性,改善體內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從而減輕氣道細胞受損的程度;能明顯提高NO的水平,減輕肺泡上皮,毛細血管屏障的損傷,從而減輕氣道炎癥。燈臺葉堿[12]具有β2受體激動劑作用,能促使支氣管平滑肌松馳,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楊泳等[13]后續藥理研究結果亦表明,燈臺葉中生物堿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黃酮具有較強的祛痰、平喘和抗急性炎癥的作用;萜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具有抗炎、抗腫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總之,燈臺葉中的生物堿、黃酮、萜類物質,可通過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抑制腺體分泌,促進痰液排出,清除氧自由等,減輕痙攣性咳嗽的程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7%;觀察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持續時間、夜間發作次數、發作時持續時間、肺部啰音的癥狀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常規西藥治療,加用燈臺葉顆粒治療能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加快臨床癥狀緩解,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