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風濕病在兒童中發病率不低,如果孩子膝關節疼痛,家長應觀察其步態是否正常,手指或腳趾是否腫脹、發紅等,有問題早就診。
十來歲少年關節腫痛三年不見好
“沒想到十來歲的孩子也會得這樣少見的風濕病,總算是找到病因了。”近日,在河南省中醫院風濕病科,張女士見到記者后講起兒子小海的病。
張女士介紹,幾年前,小海在一次爬山后,右膝關節開始紅腫、疼痛、活動受限,被診斷為滑膜炎,經多家醫院治療,都無法控制,病情反復并惡化。
“后來膝蓋、腳踝、指關節都腫痛,嚴重的時候走不了路,還低熱。”張女士說,這讓家人十分發愁。近日夜里,小海雙下肢控制不住地抽搐,全身無力,沒法行走,情急之下家人帶他來到河南省中醫院風濕病科。
化驗報告上小海的尿酸高達760umol/L,而正常人一般在410~430umol/L。風濕病科孟慶良教授介紹,血中尿酸濃度如果達到飽和溶解度的話,會形成結晶體,積存于軟組織中,最終導致身體出現炎癥反應。根據一系列檢查結果,在排除肝炎、結核、腫瘤等疾病后,經過省內專家多方會診,最終確診小海患的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根據小海的病情,醫院通過微創穿刺術等物理牽引療法消除關節水腫等,并配合中藥湯劑、外敷膏藥治療,小海的身體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他不僅能下床走路了,下蹲時也沒以前那么吃力。
孩子患關節炎可能是“吃”出來的
為什么小海的尿酸值比正常人高出那么多呢?原來小海酷愛吃菜汁澆米飯,而菜汁中嘌呤含量較高,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由于機體長期代謝功能紊亂,導致血尿酸增高,從而引起關節炎。所以,小海的關節炎很可能是“吃”出來的。
“為了身體健康,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均衡。平時要盡量不進食或少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豆制品等。多喝水,限制飲酒或禁酒,少喝飲料,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的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面食等。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的人應循序漸進減輕體重。”孟慶良提醒。
別總把孩子的關節痛當成生長痛
據了解,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一種兒童慢性關節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種風濕病,以持續的關節炎為特征,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然而,在大眾眼中,風濕病似乎離兒童很遠,其實不然,風濕病在兒童中同樣發病率很高,而且病種不少。
孟慶良教授提醒:“如果孩子說自己膝關節疼痛,家長應予以重視,觀察其步態是否正常,手指或腳趾是否腫脹、發紅,等等,因為這些不一定是運動傷害或生長痛所致,可能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屬于風濕病的一種,要及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