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師瑤
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社會價值和精神追求。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高校的積極創新、主動作為。高校可以結合學校教育實際,改革創新、大膽突破,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傳承和發揚提供廣闊的平臺。探究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如何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1.高校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明顯不足
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形式相互交織、相互碰撞,創造出了姹紫嫣紅、風格各異、精彩紛呈的音樂文化形式。在不同的音樂形式中,流行音樂色彩鮮明、充滿活力,不但炫酷無比,而且蘊含神秘色彩,因此相比于民族音樂更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喜愛。特別是在人才競爭、知識爆炸的新時代,高校學生學習壓力大,內心的壓力需要盡情宣泄,因而他們更偏愛那些可以盡情釋放內心壓力的流行音樂。比如,電子音樂、爵士音樂等更受廣大學生的青睞,他們對于民族音樂的學習熱情明顯不足。
在多元化的流行文化沖擊下,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豐富。但是,高校學生們對于流行音樂的熱愛和追捧,導致傳統民族音樂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當前,對于民族音樂充滿熱情和喜愛,甚至愿意學習和了解民族音樂的高校學生越來越少,不得不承認民族音樂文化斷層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
2.高校對民族音樂的教育缺乏創新體制機制
在倡導文化自信的今天,傳統音樂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機構和高校的重視,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顯得愈加重要,民族音樂的教學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但是,由于民族音樂教育起步相對比較晚,民族音樂教育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還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思路。由于高校對民族音樂的教育缺乏創新體制機制,高校的實踐教學難以取得優異的教學成果。
落后的教學方式、落入窠臼的教學手段,讓原本對民族音樂缺乏熱情的學生們更不愿意選擇民族音樂課程。同時,音樂教職人員在參加音樂教育工作以后,缺乏專業的學習和系統的培訓,教學方式方法很難適應新時代民族音樂教學的需求。民族音樂教育如果只是簡單的照本宣科,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普及和推廣,更不利于廣大學生主動接受傳統民族音樂、傳承傳統民族音樂。高校對于傳統民族音樂的教育,已經到了急需大膽創新、建立完備的教學體制機制的時候。
3.民族音樂的學習呈現出斷層式下降的趨勢
按照國家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高校的本科學生在畢業以前必須完成140個專業課的學分,同時還包括必須要選擇的英語、政治和體育等課程。可見,高校學生的課程學習壓力比較大。此外,在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很多院校還要求學生們在選修課領域完成自然科學、藝術文學等諸多領域課程的學習,否則學生難以達到畢業所要求的選修課分數。因此,高校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投身于各種專業課和選修課的學習,缺乏足夠的時間去豐富個人的課余生活,再加上嚴峻的就業壓力,學生則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幾乎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個人學習和生活愛好,這讓原本就不受學生們追捧的民族音樂更受冷落,民族音樂的學習出現斷層式下降的趨勢。
1.高校音樂教育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平臺和資源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需要通過教育教學的方式加以引導和傳播,高校可以為青年學子提供音樂學習平臺和音樂學習資源,推動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高校通過教學大綱的設定,安排青年學生民族音樂文化相關課程學習,讓他們更多地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培養他們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熱情,進而豐富、發展和傳播民族音樂文化。同時,高校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音樂節等活動,激發學生們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進而主動學習、積極傳播民族音樂文化。
2.高校音樂教育豐富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傳播方式
高校為學生們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為學生們提供了接觸民族音樂文化、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機會,轉變了僅僅通過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組織和民族音樂愛好者進行民族文化傳播的方式,豐富了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傳播方式。高校音樂教學還可以通過大膽的改革創新,突破傳統束縛,讓民族音樂文化同廣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相融合,使廣大青年學子在高校學習氛圍下接觸到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推動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播。
3.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離不開高校的引導和教育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積極的引導、有效的教育,高校則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所需要的優質教育平臺,提供系統全面的教育內容,讓更多的青年學生接觸民族音樂文化,借助專業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活動,對學生們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推動學生們接受優質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發展、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1.高校的音樂教育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藝術價值的傳承
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獨具魅力的方言形式和別具一格的表達技巧,增強了民族音樂的感染力,展現了民族音樂豐富的藝術價值。當今時代流行音樂盛行,民族音樂的受眾比較少,關注民族音樂藝術價值的人同樣相對較少,特別是當下的年輕人對于民族音樂已經逐漸產生了陌生感,讓人唏噓的同時也讓我們感慨和惋惜。近幾年各大音樂綜藝節目火遍各大媒體平臺,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走到熒幕前讓觀眾所熟知和喜愛,民族音樂的藝術價值也在這一過程中得以發掘和傳承。
2.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歷史價值的傳承
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音樂發展歷史進程中不斷吸取、豐富、積淀的結果。民族音樂文化隨著民族音樂的學習和傳播,豐富并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在其發展進程中吸收了廣泛的民族特色、人文風情和歷史文化。民族音樂文化不但傳承了民族的歷史,更豐富了民族歷史形式和內容。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賞析、研究,從歷史的角度剖析其中的價值,不難看到民族歷史、風土人情映照其中。從一個地區的小曲小調、民間歌謠,我們能夠看到這個地區曾經發生的故事,了解這個地區曾經的地容地貌、文化特色,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特別是推動高校民族音樂教育,有助于民族音樂文化歷史價值的傳承。
3.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社會價值的傳承
文化自信來源于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民族音樂文化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有機組成。在經濟、信息、文化多元化,各種理論、觀點、思想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保護、繼承、發揚好我們自己的文化,如何做到吸收外來、不忘本來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更有利于增強廣大青年學子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通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也更有利于促進廣大青年學子不斷認同傳統、弘揚傳統,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加強宣傳引導,激發廣大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熱情
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了解、參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激發廣大青年學習、熱愛民族音樂文化,同樣需要高校下大力氣加強宣傳和引導。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活動,調動廣大學生們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激發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內生動力,積極、主動投身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浪潮中。高校應積極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豐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方式、方法,通過廣泛的宣傳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升級
解決民族音樂教學問題,破解民族音樂教學難題,必須打破傳統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適合當下民族音樂教學的體制機制。要想吸引更多的高校學生投入民族音樂學習,必須從教育教學方式上主動變革、大膽創新,轉變教學模式、發散教學思維,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突出音樂教學重點,展現出民族音樂自身的特色,有效編寫民族音樂教學大綱,豐富民族音樂教學課堂,推動高校學子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民族音樂文化。
3.吸收先進經驗,開展多元化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不同的音樂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美的享受。多元化的音樂背景、多元化的音樂素材,讓廣大民眾徜徉其中,流連忘返。當今,人們對于民族音樂的關注度明顯要比對流行音樂的關注度低,但是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又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要想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吸收流行音樂等其他音樂形式的優點,取其精華留為己用,不斷豐富和發展傳統民族音樂。
高校音樂教育要從理論和實踐出發,抓住民族音樂的精神和靈魂,積極變革、大膽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推動青年學生熱愛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
[1]蔣亞軒:《少數民族音樂在小學中的教育研究——以四川師范大學附屬圣菲小學為例》,《中國民族博覽》2020年第20期。
[2]王瑾:《音樂人類學視角下的民族傳統音樂教育傳承與傳播——評〈多元文化影響下的民族音樂教學內容構建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20年第2期。
[3]龍英:《簡析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戲劇之家》2020年第14期。
[4]周麗娟:《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分析》,《北方音樂》2020年第7期。
[5]劉明華:《廣西地方民歌元素在聲樂人才培養改革應用中的可行性研究——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征信》2020年第3期。
[6]史曉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黃河之聲》2020年第5期。
[7]劉德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20年第2期。
[8]朱佳倩:《基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研究》,《北方音樂》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