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馮大慶 Zhou Bo Feng Daqing

1四川美術學院八十周年慶典燈光秀(虎溪校區)

2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藝術照明
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曾指出:“城市從其起源時代開始便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它專門用來貯存并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1城市成為文明發展的重要載體。尤其在最近的百年來,城市化規模越來越快,城市人群的數量也爆發式增長。這一方面體現出人類文明發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城市生活需求和問題需得到解決??萍嫉陌l展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助力和手段,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照明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逐漸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模式中走出來,使得生活中的活躍時間被后置和拉長,人的感知和體驗也因此被延展和增強。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升,現代設計強調功能的理念開始讓人生活體驗改善,城市光環境的營造不僅需要宏觀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塑造,更需要從公眾個體需求和感受出發的空間場域構建。而光藝術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光藝術(Light Art)是一種將光作為主要表現媒介的藝術形式,包含光繪畫(Light Painting)、 光 雕 刻(Light Sculpture)、燈光裝置(Light Installation)、投光建筑(Projection onto Buildings)、光線涂鴉(Light Graffiti)、燈光秀(Light Show)等多種藝術表現方式。其既可在室內展示,又能在戶外運用于城市和自然環境中,憑借光與影的相互作用,產生變幻多樣、色彩瑰麗、內涵豐富的視覺效果,從而改變人對空間感知的知覺經驗。
早期的光藝術多與建筑聯系在一起。公元4世紀歐洲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大量使用彩色玻璃窗,利用透射光線(Transmitted Light)產生出神圣魔幻般的效果。公元2世紀古羅馬的萬神殿(The Pantheon)在拱形穹頂中央采用透光孔(The Oculus)的設計,能透過圓孔使天空成為建筑內景的一部分。當代光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的創作就受到這種“借景”手法的啟發。
作為包豪斯藝術學院重要成員之一的拉斯洛·莫霍利·納吉(Laszlo Moholy-Nagy)在20世紀20年代創造了第一件使用光線作為創作媒介的雕塑作品《光線空間調制器》(Light-Space Modulator)。在其后,現代藝術開始將光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媒介使用。20世紀60年代的極少主義藝術家丹·弗拉文(Dan Flavin)、弗朗索瓦·莫瑞雷(Francois Morellet)等使用霓虹燈管、漫射照明燈光或熒光燈等進行創作。以維克多·瓦薩雷利(Victor Vasarely)為代表的藝術家利用視錯覺創作出光效應藝術(Op art,又被稱為歐普藝術)。光藝術漸漸擺脫建筑藝術依附者的地位,開始獨立地尋求自己的創作語言方式和視覺呈現方式。當代藝術家如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等人更是將光作為人與自然對話的重要媒介大量運用于作品創作中。當代光藝術的創作也為城市建筑和空間設計提供了不少啟發。在近年來的藝術創作中,光藝術作為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典范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也蘊含著越來越多的可能性,成為一個與現代生活、現代文化、現代科技密切相連的藝術思考和表現的方式。
??拢∕ichel Foucault)在談到城市空間時指出,“它們(城市)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成為了統治理性的模型而施之于整個國家”。2由是觀之,當代城市空間的演變也代表著當代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的演進和發展。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則觀察到,現代社會中的空間體現出社會性,牽涉到生產關系,“自然空間(natural space)已經無可挽回地消逝”,“流動經濟”(economy of fl ow)的出現導致“現代經濟的規劃傾向于成為空間的規劃”。3于是,空間生產也成為一種財富的創造方式。而藝術的介入使得空間生產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光藝術在環境景觀照明中大量的應用,使得“夜游經濟”成為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3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藝術照明
城市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歷史空間。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及環境等諸多因素都將影響到城市的更新和發展。1977年提出的《馬丘比憲章》(Charter of Machu Picchu)在《雅典憲章》(Athens Charter)的基礎上,將城市空間視為一個有機、連續、動態的結構,城市建設應該以人的生活需要為基本尺度,強化審美創造的認識。城市美學應是一門既見物又見人的美學。對城市環境審美價值的考察與判斷要從人的需要出發,使環境與人在相互作用中完成審美的創造?,F代城市的發展將人的活動與審美現象相結合,成為城市審美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因素。
現代城市的規劃不只限于數學和物理概念上的呆板的線性空間分割,而更加強調人本、宜居的特性。在這個規劃與建筑領域共識的前提下,城市公共空間就作為城市生活的一個重要載體,構成個人生活空間的聯系紐帶和中介空間,對公共空間的規劃與設計也成為公共審美意識的體現?,F代主義對功能性的強調體現出一種工具理性的態度,但人并不是工具和機械,也不是能為單一規定性所束縛的存在。現代城市的空間生產將作為現代人爭取精神自由的存在意識體現。如同美國肯尼迪政府通過推動公共藝術美化城市空間環境和改變公眾審美意識一樣,藝術的介入讓公共空間具備生命活力,使其與人的精神生活緊密相連,為城市文化的生長提供滋養的土壤。
中國的城市飛速發展,早些年片面強調規模和效率,很多時候忽略城市的歷史人文、生活體驗,致使城市環境與城市居民的距離被人為放大,很多城市成為一個缺乏人文內涵支撐的“寄居”之地。城市應該是為居住在其中的人所建,而非單方面地去追求外在的物質構成。藝術恰恰是喚起人的存在的重要方式,為生活在城市的人架起一道溝通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橋梁。
藝術是一座城市的榮耀。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在今天還能時常成為世界的焦點,是因為它擁有以威尼斯畫派為代表的藝術名家與藝術名作,還擁有馳名世界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威尼斯電影節等一系列藝術盛事,每年都能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德國城市卡塞爾面積只有10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萬,卻能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正是由于每五年一度舉辦的卡塞爾文獻展。據統計,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吸引到超過90萬人次前往觀展。藝術使得一個城市成為世界的中心。
這些年來,光藝術被大量運用于城市空間中,成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項目。每年5月底至6月是地處南半球的悉尼的冬季,但蕭瑟的寒風并未使悉尼變得冷清,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悉尼燈光音樂節,每年都用燈光和音樂點燃了人們的激情。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創作者發揮著他們的藝術靈感和創意,用絢麗燈光藝術縱貫整個城市,與來自全世界的游客一起享受著藝術帶來的美好體驗和歡樂氛圍。其他城市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柏林、捷克布拉格、法國里昂、英國盧米埃爾等也在每年舉辦燈光藝術節,成為城市一場歡樂的慶典,通過藝術活動將城市的文化形象向世界傳播。

4四川美術學院八十周年慶典燈光秀(虎溪校區)
中國如廣州、上海、杭州、自貢、西安等不少城市在近年也向西方學習,開始舉辦自己的城市燈光藝術節。這些燈光藝術節,有些是與中國傳統花燈結合,有些則大量運用當代藝術與科技手段,為城市的夜間景觀形象營造和城市夜文化建構做出了貢獻。但必須也得承認,中國城市燈光藝術節形式和手法都比較單一,創造力還顯不足,有些千篇一律。這與其中部分的創作者過于追求技術而缺乏必要的審美修養和訓練有關。光藝術不是簡單的“亮”和“炫”,而是要體現創作者在視覺效果把握上和思想觀念表達上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將技術的理解和運用與藝術的審美和表達的完美結合,不只是一時的視覺閃耀,更是由視覺帶動整體知覺感受和體悟的一種存在體驗。
本次為四川美院八十周年校慶設計的燈光秀表演正是體現了這一思路。燈光秀以建筑投影為主要表現方式,將四川美院風風雨雨八十年來歷史文脈的圖像與老校區所在的黃桷坪周邊環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觀眾可以跨越時空與前輩大師對話,與川美共成長。同時,其中一組作品還利用了大學城美術館外墻的裝飾圖案,用燈光使其變成一件具有無限生長可能的動態繪畫創作,讓美術館建筑成為一片魔幻森林,充分展現了美術學院應該具備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光藝術以藝術創意為核心,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實現藝術的新創造,在城市的空間形態塑造和文化形象營造上都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隨著未來城市建設向智慧城市的發展,光藝術不僅是簡單的視覺效果呈現,更是將城市生活藝術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將不斷地改變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偏好,打開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暢想空間。城市需要光照亮生活,也需要藝術啟迪生活。光藝術介入城市空間,點亮城市之光,照耀美好生活。
注釋:
1. [美]劉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嶺、倪文彥譯:《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年,第33頁。
2.包亞明主編:《都市與文化·第1輯·后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頁。
3. 參見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生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47-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