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華,劉煥秀,李洋,武海衛,孫淑萍
(1.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保護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14;2.泰安市徂徠山林場,山東 泰安 271027;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蟲害防治總站,遼寧 沈陽 110034)
在世界動物區系分布上,山東省位于東洋區和東洋區的過渡區域,既有東洋區的種類,也有東古北區的類群,昆蟲種類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前人已對山東省害蟲寄生天敵姬蜂科進行考察,并對獲得的標本進行了鑒定[1-4]。具姬蜂屬隸屬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全世界已知33種[2,5,6];迄今為止,我國已知6種[2]。本研究對在山東省沂源縣毫山林場和泰安市徂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具姬蜂屬(Hoplocryptus Thomson,1873)中國新紀錄種——斯具姬蜂[Hoplocryptus scorteus(Momoi,1968)]的形態特征進行詳細描述,以為其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采集時間自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采集標本用的集蟲網設置在山東省沂源縣毫山林場和泰安市徂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泰安市徂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概況可參考相關介紹[1,4]。毫山林場的主要植被包括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赤松(P.densiflora Sieb.et Zucc.)、黑松(P.thunbergii Parl.)、櫟類(Quercus spp.)、楓類(Acer spp.)、榆樹(Ulmus pumila L.)、黃荊(Vitex negundo L.)、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等。
利用自制的攔截收集昆蟲網[7]進行姬蜂類的標本收集,并對獲得的標本進行分類與鑒定。在鑒定過程中,對東洋區和東古北區鄰國的具姬蜂屬種類進行核對和比較鑒別。
唇基端緣通常具1中齒;中胸盾片光滑,具清晰的刻點;前翅小翅室二肘間橫脈平行或向前稍收斂;并胸腹節二橫脊通常較明顯;腹部第1節背板背側脊在氣門至基部之間明顯;后柄部稍隆起;第2節背板具清晰的刻點;產卵器側扁,下瓣端部具均勻且幾乎垂直的脊。
雌蟲體長9.5~11.5 mm。前翅長6.5~8.0 mm。產卵器鞘長3.0~5.0 mm。
顏面寬為長的2.1~2.3倍,中央微弱縱隆起,表面具非常稠密的細皺刻點(中部尤為細密),上緣中央具1小瘤突,觸角窩外側縱凹明顯。唇基中部均勻隆起,兩側稍平臺狀;具較顏面清晰的細刻點;端緣兩側平直、中央弧形前凸。上顎強壯,基部具稠密的細皺刻點、亞端部具細縱皺,端齒幾乎等長(下端齒稍寬)。頰區稍凹,具細革質絨氈狀表面,顎眼距約等于上顎基部寬。上頰具稠密的粗皺刻點,中部較隆起,向后逐漸收窄。頭頂質地同上頰,后部中央刻點密集;單眼區稍抬高,中央淺縱凹,具稠密的細刻點;側單眼間距為單復眼間距70% ~80%。額稍平凹,具稠密的粗網皺(大致縱行)。觸角稍短于體長,端部彎曲;柄節腹側顯著膨大,端緣斜截;鞭節26節,第1~5鞭節長度之比依次約為2.0∶1.8∶1.7∶1.0∶0.8,基部3節端部稍膨粗、中后部節間短而粗壯、末節端部鈍圓。后頭脊完整強壯(圖1、圖2)。

圖1 整體側面觀

圖2 頭前面觀
前胸背板前緣具斜縱皺,側凹下半段及背板后緣具稠密的粗橫皺,后上部具稠密的皺刻點,前溝緣脊明顯。中胸盾片均勻隆起,具非常稠密的中等刻點,盾縱溝僅前部呈淺細痕跡。盾前溝深且寬闊,內具短細縱皺。小盾片稍隆起,具與中胸盾片近似的刻點。后小盾片稍橫隆起,具稠密的細刻點。中胸側板均勻較強隆起,具非常稠密的中等刻點(后下部稍呈網皺狀);胸腹側脊明顯,背端約達中胸側板高的0.55處;腹板側溝前部明顯;鏡面區小而光亮;中胸側板凹短橫溝狀。后胸側板較強隆起,具稠密的粗刻點和斜縱皺;基間脊明顯;后胸側板下緣脊完整、前方稍外擴。前翅小脈位于基脈內側,二者之間的距離約為小脈長的30%;小翅室五邊形,2肘間橫脈近平行,第2肘間橫脈明顯短于第1肘間橫脈,第2回脈約在其下方中央與之相接;外小脈內斜,在下方約0.3處曲折;后小脈在下方約0.4處曲折。前中足腿節稍側扁,腹側稍下彎;后足第1~5跗節長度之比依次約為3.2∶1.6∶1.0∶0.5∶1.0。并胸腹節均勻隆起,具稠密模糊不規則的粗皺,基部兩側具較清晰的粗刻點,端部向后顯著傾斜(圖3);基橫脊僅分脊處遺留弱細痕;端橫脊幾乎完整、中段前弓但弱而不明顯;外側脊細且完整;并胸腹節側突橫扁;氣門橢圓形,貼近外側脊,位于基部約0.2處。
腹部光澤感較強。第1節背板長為端寬的1.7~1.8倍,向基部顯著收窄呈細柄狀;基半部背方具較稀疏的粗刻點,側方具模糊的弱皺;端半部刻點不均勻,側方刻點粗密;背方在氣門處顯著向上拱曲;背中脊顯著,伸達背板端部;背側脊在氣門后可見;腹側脊完整;氣門小,圓形,位于端部約0.4處。第2節及以后背板具非常稠密的細刻點,向端部逐漸細弱。第2節背板梯形,長為端寬的70%~80%,基部兩側窗疤顯著。第3、第4節背板側緣近平行,長分別為端寬的50% ~60%和40%~50%。第5節及以后背板橫形,顯著向后收斂。產卵器鞘約為后足脛節長的1.2~1.4倍;產卵器直,粗壯,腹瓣亞端部約具10條清晰的細脊(圖4)。
觸角鞭節第6~9節背側黃白色;前足腿節、脛節前側紅褐色;翅暗褐色透明;翅痣、翅脈褐黑色。其余部位黑色。

圖4 腹部背面觀
雄蟲體長9.5~11.5 mm。前翅長5.0~7.5 mm。觸角向端部漸短漸細、端部不卷曲。鞭節28~29節,末節端部漸尖。觸角全黑色。中后足或僅后足第3~4跗節黃白色。其余特征同雌蟲。
具姬蜂屬中國已知種可通過以下檢索表進行鑒別。
具姬蜂屬中國已知種檢索表
1.中胸側板、中胸腹板、并胸腹節、中后足基節全部紅色,第2、3節背板后緣具寬的白色橫帶……………………………………………2
中胸側板、中胸腹板、并胸腹節黑色,最多具淺色斑;中后足基節黑色或淺黃色;第2、3節背板黑色,或后緣的狹邊或多或少白色 …………3
2.并胸腹節后橫脊中段弧形彎曲,端區具中縱脊;前胸背板和中胸盾片黑色;腹部第2節背板黑色,后緣具白色橫帶……臺具姬蜂[H.tamahonis(Uchida)]
并胸腹節后橫脊中段直,端區無中縱脊;前胸背板和中胸盾片和腹部第2節背板完全紅褐色………異具姬蜂[H.egregius(Kokujev)]
3.產卵器背瓣端部具6個小瘤;并胸腹節橫脊完整,幾乎直;顏面側面白色;唇基白色,端緣黑色;所有背板后緣白色;后足基節腹面紅褐色,背面黑色……青島具姬蜂(H.qingdaoensis Sheng,Wang&Schwarz)
產卵器背瓣端部無瘤,或具1~2個不明顯的瘤;并胸腹節橫脊弱,后橫脊僅具痕跡或中部強烈向前彎曲;顏面和唇基完全黑色;所有背板幾乎完全黑色;后足基節單色 …………………4
4.上頰、胸部和腹部背板具非常稠密且相對粗大的刻點;后小脈在中央上方曲折……………灑具姬蜂(H.savioi Uchida)
上頰、胸部和腹部背板具細且相對稀的刻點,至少腹部第4~6節背板的刻點不明顯;后小脈在中央或中央下方曲折 …………………………5
5.唇基具稠密的刻點;并胸腹節基區明顯梯形,強烈向后收斂;翅基片和后足脛節完全黑色………斯具姬蜂[H.scorteus(Momoi)]
唇基光滑,幾乎無刻點;并胸腹節基區幾乎方形,幾乎不向后收斂;翅基片和部分后足脛節白色……………蘇具姬蜂(H.sugiharai Uchida)
已記載[5,6]具姬蜂屬的寄主較雜,已知77種,隸屬于20科,分別為切葉蜂科(Megachilidae,19種)、泥蜂科(Sphecidae,18種)、蜜蜂科(Apidae,8種)、蜾蠃科(Eumenidae,6種)、胡蜂科(Vespidae,5種)、分舌蜂科(Colletidae,3種)、莖蜂科(Cephidae,2種)、葉蜂科(Tenthredinidae,2種)、蛛蜂科(Pompilidae,2種)、夜蛾科(Noctuidae,2種)、三節葉蜂科(Argidae,1種)、天牛科(Cerambycidae,1種)、青蜂科(Chrysididae,1種)、錘角葉蜂科(Cimbicidae,1種)、褶翅蜂科(Gasteruptiidae,1種)、尺蛾科(Geometridae,1種)、褐蛉科(Hemerobiidae,1種)、螟蛾科(Pyralidae,1種)、天蛾科(Sphingidae,1種)、卷蛾科(Tortricidae,1種)。主要寄主是切葉蜂科、泥蜂科、蜜蜂科和蜾蠃科。一些寄主的報道[8-12]時間較久遠,準確性有待研究或考證。
致謝:在標本鑒定過程中,Dr.Martin Schwarz提供異具姬蜂的鑒定參考用照片,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