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榴
前置胎盤是產科常見并發癥,以產婦分娩過程中胎盤收縮力差為主要誘發原因,并且在子宮下段處附著,進而增加難治性產后出血發生率。對產婦或是胎兒生命造成威脅[1]。臨床針對前置胎盤主要選取剖宮產分娩方式,但由于胎盤剝離面較大以及存在較多開放血竇,而產婦子宮收縮力較差,進而使術中大出血發生幾率大大增加[2]。對于前置胎盤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包括宮腔填塞方法、子宮切除方法、介入治療方法及各種改良縫合術,但是上述方法對于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手術的臨床止血效果仍然不理想[3]。基于此,本文對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在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手術中的止血效果進行分析,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100 例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手術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36 歲,平均年齡(31.50±2.50)歲;孕次1~4 次,平均孕次(2.10±1.25)次;產次1~3 次,平均產次(1.10±0.85)次。研究組患者年齡28~35 歲,平均年齡(31.35±2.75)歲;孕次1~4 次,平均孕次(2.05±1.30)次;產次1~3 次,平均產次(1.15±0.88)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行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進行止血。選擇靜脈麻醉,術者針對伴有剖宮產史產婦應選擇首次剖宮產手術切口入腹。仔細進行子宮情況探查,以保障子宮活動度以及確定合理縫合范圍。操作順序按照切開子宮肌層-破膜-胎兒娩出,娩出胎兒即刻捆扎子宮下段血管,以實現出血暫時控制作用,常規處理胎盤,并給予適量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尋找子宮頸內口,以明確廣泛出血點的具體位置(胎盤剝離面),嚴格遵守同側進針、同側出針原則行連續性橫行縫合,完成縫合后如果依然有少量滲血現象,可選用宮腔球囊壓迫止血。行編織狀縫合子宮前壁下段,合理選擇支撐點(子宮下段較厚一側),實施重復多次連續縫合(沿子宮頸內口至切口方向),以促使下段橫徑縮窄,加固稀松處,并利于無縫隙縱向編織狀的形成;行宮頸環扎以取得更好宮頸部位收縮止血目的(進針與出針方向分別為宮頸內口處宮頸1 點、宮頸11 點;進針與出針方向分別為宮頸10 點、宮頸8 點;進針與出針方向分別為宮頸7 點、宮頸5 點;進針與出針方向分別為宮頸4 點、宮頸2 點),收緊并打結縫線。對照組行常規縫合聯合宮頸環扎進行止血,其余方法與研究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產后2 及24 h 出血量、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包括新生兒體質量及1、5 min Apgar 評分。③比較兩組術后相關情況,包括惡露持續時間、子宮復舊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及產后2、24 h 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體質量及1、5 min Apgar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相關情況比較 研究組惡露持續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術后相關情況比較()

表3 兩組術后相關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前置胎盤是臨床產科常見合并癥。在妊娠過程中由于個別產婦胎盤逐漸生長,致使子宮下段膨脹明顯,而平滑肌薄弱明顯,進而發生明顯的血管增生怒張,容易造成難以控制的大出血[4]。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部位主要發生于子宮下段胎盤剝離面,以后壁多見,針對其出血特點實施快速止血以及快速恢復子宮形狀[5]。
臨床一旦確診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易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重要組織器官衰竭,并對母嬰生命產生嚴重威脅,臨床需嚴格控制剖宮產術中出血[6-8]。針對此情況,臨床需加強出血部位血供阻斷、局部肌纖維收縮等,以有效應對產后出血。行常規縫合聯合宮頸環扎止血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但是對于大出血的控制效果不甚理想。但應用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促使盆腔大部分血供受阻,減少輸血風險,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提高整體止血效果[9,10]。
本次研究將常規縫合聯合宮頸環扎止血法與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止血法應用于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手術中,對比其止血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及產后2、24 h 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惡露持續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開展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的止血效果較好,可以使胎盤剝離面出血部位迅速關閉,快速強化薄弱子宮下段,從而改善術后出血情況,利于術后的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手術中應用子宮下段后壁防波堤樣縫合術的效果顯著,能夠縮短各項指標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且不影響新生兒體質量及 Apgar 評分,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