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琳
肺結核為臨床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及臨床常發病,與結核分枝桿菌具有直接關聯性,隨著人們生活環境不斷惡化,人口流動性增強,肺結核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受累患者廣泛,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肺結核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其疾病早期病理表現較低,具有一定隱匿性,存在無癥狀傳播病例,社會危害性較大;且由于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肺結核認知存在一定差異,導致肺結核就診率較低,潛在攜帶人群較多,探究適配的治療方案是醫療事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臨床醫療事業不斷發展,臨床學者于肺結核動物及人體實驗中發現,利福噴丁于肺結核的治療及轉歸具有顯著增益效果。現研究就利福噴丁于肺結核臨床應用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探究,開展平行比對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92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奇偶數隨機排列方式分為利福平組(奇數)和利福噴丁組(偶數),每組46例。利福平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1.83±8.73)歲。利福噴丁組中男27 例,女19 例;年齡21~71 歲,平均年齡(42.03±9.6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2004 年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1]中對疾病的評估標準,均為首診患者;②研究開展前征得患者及家屬授權。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本研究,或中斷研究;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障礙、惡性腫瘤患者;③特殊患者,例如未成年、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抗菌藥物治療,患者于強化治療期間予以異煙肼(山西天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711)0.3 g 空腹服用、1 次/d,乙胺丁醇(河北瑞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057)0.75 g、1 次/d,吡嗪酰胺(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806)1.25 g、1次/d。利福平組患者聯合利福平(上海世康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21)治療,0.6 g/次,1 次/d,于鞏固治療期,沿用0.45 g 利福平及0.3 g 異煙肼治療。利福噴丁組聯合利福噴丁(無錫山禾集團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994)治療,0.45 g/次,1 次/d,于鞏固治療期,沿用0.60 g 利福平及0.3 g 異煙肼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療效指標評估藥物療效,于治療后予以患者痰菌培養、X 線檢查。若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經X 線檢查提示肺部病灶吸收較好、肺部空洞縮小或閉合,則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經X線檢查提示肺部病灶吸收大于50%、肺部空洞縮小無增大,則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經X線檢查提示肺部病灶無改變或持續進展、肺部空洞未改變或增大,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肝功能異常、白細胞計數下降、胃腸道副反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利福平組患者治療后顯效13 例,有效24 例,無效9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43%;利福噴丁組患者治療后顯效21 例,有效24 例,無效1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83%;利福噴丁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利福平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利福平組患者治療后發生藥物不良反應13 例,其中3 例為皮疹,3 例為肝功能異常,4 例為白細胞計數下降,3 例為胃腸道副反應;利福噴丁組患者治療后發生藥物不良反應2 例,其中1 例為皮疹,1 例為白細胞計數下降,無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副反應患者。利福噴丁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4.35%(2/46)顯著低于利福平組的28.26%(13/4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為全球范圍內較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隨著人們健康重視度的提升,肺結核預防措施的完善,極大程度降低了肺結核發病率。近年,隨著人們流動性的增加,生活環境不斷惡化,肺結核近年發病率呈現短暫上升趨勢,受累患者廣泛,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基于臨床發展階段,臨床針對肺結核尚無特效治療手段,多采用規律性用藥為主,選用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疾病治療呈現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對于患者用藥依從性、機體耐受度、精神狀況均具有較高要求,探究適配的安全、高效治療藥物具有重要臨床研究價值[3]。
既往臨床醫學針對結核分枝桿菌誘導的肺部感染,多采用抗菌藥物對癥治療,單獨使用抗菌藥物起效較慢,延誤疾病治療周期,因疾病致病周期較長,機體免疫力低下,藥物耐受度較低,于抗菌藥物使用初始極易出現耐藥情況,無法起到預期的抗菌效果,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是導致多重耐藥肺結核發生的主要因素;為規避細菌耐藥情況發生,臨床多采用聯合治療的方式,以確保抗菌有效性[4]。
利福平作為臨床常用的廣普抗生素,為臨床肺結核治療首選藥物,其臨床藥理機制主要指阻礙核糖核酸(RNA)聚合酶活性,阻斷RNA 聚合酶與脫氧核糖核酸(DNA)鏈接,繼而阻斷RNA 轉錄,抑制細胞增殖,從而起到改善炎癥的治療效果;藥物多由口服吸收,吸收率較好,長時間維持藥物濃度,可以有效確保抗菌效果;但于臨床應用中發現,利福平臨床治療,對患者胃腸道具有較強負擔,臨床表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副反應患者比重較高,易導致短暫性肝功能損傷情況,臨床應用安全系數較低,不適用于年老體弱、營養不良、原發性肝臟疾病患者[5]。利福噴丁作為利福平衍生物,其臨床藥理機制與利福平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抗結核桿菌療效顯著優于利福平,藥物半衰期有效延長,可于作用于機體后18 h 內維持較強的抗菌效果,為臨床常用長效抗菌藥物;同時,利福噴丁組織滲透能力較強,作用于機體之后可廣泛分布于體液及組織當中,藥物血腦屏障通透性較低,可有效規避利福平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抗菌治療安全系數[6-8]。本研究平行比對分析顯示,利福噴丁組治療總有效率97.83%顯著高于利福平組的80.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福噴丁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4.35%(2/46)低于利福平組的28.26%(13/4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福噴丁于肺結核疾病轉歸及安全性表現突出,兼具高效、安全等優勢。
綜上所述,利福噴丁于肺結核治療中,對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有效性及安全性優于利福平,可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