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汪冬 張玉坤 張 威 李林蓉
南通職業大學
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降雨豐沛,氣溫適中,植物繁茂,其地理位置與氣候為其中醫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浙江的中草藥藥材十分豐富,產地較廣。[1]浙江的醫學從無到有逐漸積累,成為中國醫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歷了戰事連綿、社會動蕩的南北朝,隋唐兩朝逐漸統一,政權集中,社會相對穩定。特別是唐代,疆域遼闊,政府機構完備,法律制度逐漸健全,經濟繁榮昌盛,成為世界上富裕和文明的大國。宋代建國之后,強化中央集權,農業、手工業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社會繁榮與經濟穩定為醫學、藥材、醫療器具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唐宋進入了我國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時期,科技文化發展也進入全盛時期,醫藥理論得到系統整理。醫藥專著的整理離不開醫師的臨床實踐及反思,也從側面反映了醫技的成熟與提高。隨著意識形態的創新發展,佛教興起,道教盛行,不斷豐富我國的宗教文化。在唐代,貴族更多熱衷于金銀器的生產制作,而大部分的陶瓷藥壺是民間使用。而宋人崇尚極簡素雅,文人當政,為保障生活質量,重視醫藥事業,設有完整的醫藥衛生機構,尤其是宋代的“理學”和“心學”之間的爭論也對醫學理論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經濟的昌盛為藥材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豐富的中藥材為醫學的進步奠定了基礎,人的需求推動了醫學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為醫療器具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越窯是我國陶瓷發源地之一,尤其是青瓷遠負盛名。據考古發現,浙東地區的窯址有六百多座,遍布浙東。越窯經歷了從東漢創世,曲折演進,從隋朝末年的戰亂后恢復生產,到中晚唐的繁榮、北宋初期的鼎盛,再到北宋晚期的衰落,直到最后被其他窯系所取代。越窯生產出的瓷器種類繁多,從中國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里搜集到5款青瓷藥壺,分別是唐代3款、五代1款、宋代1款,從其他文獻中搜集到唐宋3款陶瓷藥壺,以這8款器物作為研究對象。
從表1可以明確看出從唐代到宋代藥壺的整體變化:唐代藥壺的體積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醫藥的發展,尤其是中醫藥制劑的進步與中醫藥炮制技術的發展,使得中藥湯劑的體量變小,中藥煎煮器具的容量也逐漸隨之減小。
表1 部分藥壺的尺寸數據及釉色
醫藥器具起初與生活器皿混合使用,隨著對醫學衛生經驗的總結,醫療器具也逐漸從生活器具中分離出來,尤其是煎藥器具從飲食器具中分離出來,極大改善了湯藥的衛生條件。各時期藥壺的發展也受到其他日用瓷器造型的影響,其質量也是由當時生產水平決定的。不論大件還是器皿都不例外,在質量上要求更高,精巧而有氣魄,單純而有變化,表現了唐代風格特色。[2]唐代前期器物厚重高大,到后期器物日漸輕薄靈巧。唐代越窯喇叭口帶銎藥壺(如圖1、圖2),此類藥壺受到唐初盤口壺、執壺造型的影響,喇叭口,長頸,突出了唐朝前期器物造型高大厚重、圓潤飽滿的特點。再如圖7五代越窯橫柄藥壺,藥壺的容量約為之前藥壺的一半,唐代后期的藥壺變得精巧輕薄,與宋代藥壺的體量相當。宋代文人當政,受到極簡素雅風格的影響,其造型一改唐代之風,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都變得精致。
藥壺的造型日漸美觀精巧,其在顏色和釉料上也有一些變化。初唐時期的瓷器基本上保持著南朝和隋代的風格,胎質灰白而松,釉色青黃,容易剝落。[3]隨著越窯技術的發展,青瓷的質量顯著提高了。器皿都不例外,大多通體施釉,釉面相當勻凈瑩潤,只是呈色或黃或綠,還不大穩定。[4]從美觀的感覺上黃釉不及青釉美麗,但是由于其工藝的不穩定性,大都是介于兩者之間的青黃釉色。但是北宋初期也達到了越窯技術的高水平,此時期已經能夠燒制出精美的青瓷藥壺,但隨后由于競爭對手的崛起,政治、戰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逐漸被其他窯系所取代。如圖8北宋越窯蓮紋帶銎藥壺,通體青釉,釉面光潔,整體看來精巧、細膩,色澤穩定。
在唐代,陶瓷中藥煎煮器具的表面裝飾比較少,有簡單的弦紋和陰刻紋或是腹部為瓜棱形的裝飾,如圖2唐代越窯帶蓋藥壺,口沿處和肩腹部飾弦紋,提梁中間有一道陰刻紋;如圖5唐代越窯盤口帶銎藥壺,肩腹部飾有一道弦紋,瓜棱形,整體裝飾簡潔。到了宋代的考古中發現有蓮花紋飾的中藥煎煮器具,如圖8,蓋頂部飾瓜蒂形鈕,鈕周圍飾弦紋兩道,蓋面飾兩層蓮瓣紋,腹部雙層蓮瓣紋,圖案富有層次,裝飾典雅精練。這幾款藥壺裝飾的演變,體現了醫學在生活中的地位逐漸在提高,醫藥衛生得到人們的重視。煎藥器具與溫藥器具的細分發展,反映了當時中藥制劑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將美好的祝福和堅定的信仰體現在器物的裝飾上。
從唐代至北宋,中藥煎煮器具的發展在造型上由渾圓飽滿逐漸演變成輕薄靈巧,顯然器物的容量也由大變小;在表面裝飾上,制作技術也逐漸穩定,裝飾內容也日漸豐富,不光只有簡單的弦紋,到了越窯的后期,在中藥器具上也出現了蓮花紋等裝飾;從實用價值上分析,已經是當時的較高水平。8款藥壺都是帶銎柄與流,且之間的角度大都呈90°,便于煎煮藥液之后拿取傾倒,同時也展示了匠人的工藝技術和對生活的關注。
器具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政治生活、經濟發展、文化氣息、工藝技術,同時器具服務于社會中的大眾,為其提供方便,相互作用,共同發展。
圖1 唐代越窯喇叭口帶銎藥壺
圖2 唐代越窯帶蓋藥壺
圖3 唐中期青釉急須
圖4 唐代越窯盤口藥壺
圖5 唐代越窯盤口帶銎藥壺
圖6 唐代越窯溫藥藥壺
圖7 五代越窯橫柄藥壺
圖8 北宋越窯蓮紋帶銎藥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