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小學數學期末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復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任務能否圓滿完成。期末復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對學生系統學好數學,是極為重要的。通過對本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形成知識的網絡系統,從而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頭腦中的數學認知結構,增進持久記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怎樣做好小學數學期末總復習呢?
一、制定復習計劃,并認真執行計劃
制定具體的復習計劃要根據教學進度計算好復習時間,把握好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制定的復習計劃包括教學目標、學情分析、復習內容、復習的重難點、復習的具體安排、復習的方法等。
二、有序地整理知識,形成網絡系統
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處理,將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網絡系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各個單元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例如,在復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引導學生在復習掌握長方形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來復習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對多邊形面積計算知識的整理、歸納,鞏固學生掌握把不熟悉的圖形通過轉化變成熟悉的圖形,從而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再例如,在復習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時,通過回憶與看書,搜集與算式名稱有關的知識,如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進行整理、比較,能很好幫助學生記憶各個算式的名稱。
三、利用學生的錯題資源
(1)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錯題本上選擇學生經常出錯、有典型意義的錯題,根據教材內容,對錯題進行障礙診斷,并對錯題進行綜合講解,從而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二年級學生的數學錯題:一個乘數是8,是另一個乘數的2倍,它們的積是多少?學生錯誤列式:8×2=16。辨析:1、學生可能沒有讀清楚題目,把題目“是另一個乘數的2倍”看成是“另一個乘數是2”。2、學生沒有掌握有關“倍”的知識,沒有掌握分析題目“一個乘數是8,是另一個乘數的2倍”的方法,對這道題不知該從哪里突破。教師先讓學生認真讀清楚題目,了解“一個乘數是8,是另一個乘數的2倍”,不能理解成“另一個乘數是2”。接著教師講解:一個乘數是8,是另一個乘數的2倍,可以理解為8是誰的2倍,結合畫圖:OOOO ?OOOO ,幫助學生理解8÷2=4,8是4的2倍,另一個乘數是4。它們的積是:8×4=32。
(2)在期末復習時,教師可以把錯題本里的錯題匯總成試卷,對學生進行測試,了解學生對錯題的掌握情況,對學生再次出錯的題,教師要進行再次講解并讓學生反復練習,直至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四、制作單元知識點整理文稿
在復習時,教師可以把單元知識點整理成文稿,利用數學復習課課開始1-5分鐘讓學生讀一讀單元知識點文稿,幫助學生回憶和記憶知識點,扎實學生的數學基礎。例如,乘法的認識和乘法口訣:(1)認識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數╳乘數=積,意義: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如3╳4=12寫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寫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2)熟記表內乘法口訣: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會根據一個乘法口訣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訣,如根據“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個7比3個7多2個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錯誤典型:“口訣”與“讀作”混淆,如:3╳7=21,讀作:3乘7等于21。口訣: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五、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復習課如果輕松有趣,效果會事半功倍。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復習,在復習時,可以采用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避免學生長時間的枯燥練習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的寫一寫與讀一讀相結合的復習形式,每當學生完成練習,他們最為關心的是練習結果正確與否,但是這種關心程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教師抓住時機,利用學生對練習印象最鮮明、最清晰的時候進行反饋,讓學生讀一讀答案,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質量,使正確的得到強化,錯誤的得到糾正,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讓學生都有進步
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巡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了解,結合他們課堂復習中出現的不同問題,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對于學困生來說,復習的壓力會特別大,教師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復習,課堂上要經常提問他們,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加大個別輔導的力度。課下也要經常了解他們的復習情況,如有需要,還需要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多關心和鼓勵,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去復習。作業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層次,分出難易,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力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練習有所提高。
總之,只要教師思想重視,心系學生,在教學中潛心研究,并付于行動,就能使班級的整體知識水平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