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羅佐縣
能源清潔化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在農村地區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燃氣下鄉或許會成為新一場天然氣革命的起點。
2021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在談到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時專門提及推進燃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這一表述釋放重要發展信號。在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全國近億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之后,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步入新階段,其中能源清潔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最近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1年北方清潔取暖達到70%的目標,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農村,與燃氣下鄉形成鮮明呼應。燃氣下鄉可以說是中央重視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燃氣下鄉活動的深入推進,其效應將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
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
各地、各行業都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廣大鄉村自然也不例外。鄉村碳排放部分源自農田生產及畜牧養殖,更多源自能源消費。中國農村能源消費長期以來以生物質和煤炭為主體,當前正處于向低碳化石能源過渡階段,在這一特殊時期推行燃氣下鄉活動利好農村能源轉型。按照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規劃目標,2021年我國城鎮化水平要達到65%,這說明到2021年年底全國應該還有將近5億人口生活在鄉村。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能源消費規模勢必要保持增長。推進燃氣下鄉,是鄉村人口生活以及經濟社會活動盡可能少使用煤炭,避免更多污染和排放發生,加快農村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有效手段。
鄉村振興有豐富的時代內涵,不僅僅包括鄉村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也包括鄉村能源結構的優化以及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就燃氣下鄉的影響看,上述領域都將是著力點。
1.燃氣下鄉將助力農村煤改氣將更大規模更為系統地推進。
農村煤改氣的重要誘因之一是散煤燃燒帶來的空氣和環境污染,特別是農村散煤燃燒產生的污染是北方地區霧霾重要成因之一。近幾年京津冀地區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的思路穩步推進燃煤替代,取得了令人期待的效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北方農村地區累計“煤改氣”戶數約825萬戶,占總清潔取暖比例的52%。“2+26”城市農村地區“煤改氣”完成614.99萬戶,占總清潔取暖改造戶數的59.8%。自清潔取暖工作實施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區域內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下降36%,效果有目共睹。。
北方煤改氣取得進展的同時,南方地區的煤改氣也將加快步伐。南方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一直走在前列。從近年南方地區新農村建設情況看,建筑又分散走向集中試點步伐明顯加快且非常有特色。煤改氣北方要大力推進,南方也不能放慢腳步,這是由各地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務所決定的。較北方地區而言,南方的燃氣下鄉應該更有優勢,除整體經濟水平較高之外,南方沿海地區有大量的LNG接收站硬件設施,南方內陸地區內河沿線LNG接收站建設也在推進,這些設施的存在和發展更有利于形成農村便捷的天然氣供應體系。
2.燃氣下鄉加快農村燃氣基礎設施建設,長距離管網+分布式管網的燃氣基礎設施體系可能因此形成,帶動全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的燃氣管網主要分布在城市,以大中城市為主,部分小型城市也建設有燃氣管網。盡管如此,我國目前的氣化人口規模較小,燃氣普及程度不高,目前用上燃氣的人口規模預計在5億上下。燃氣下鄉舉措的落實將逐漸改變這種格局,將天然氣的“觸角”伸向農村。農村疆域遼闊,大規模、全覆蓋鋪設管網似乎并不現實,未來更多的是以村莊為單元的分布式管網,氣源以罐裝氣為主,主要通過陸上和內河運輸,從而形成“氣化站+微管網”區域供應模式,類似于城市的撬裝式LNG供應站。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提出完善建設標準和規范,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的要求。是新農村建設規劃強調農村建筑由分散化轉向集中化,鄉村建筑的重新調整和規劃有利于燃氣推廣,在設計和建設方面會有意識地與安裝燃氣設施的要求和規范匹配。前幾年推進農村煤改氣主要是在已有建筑基礎上實施,農村建筑不同于城市建筑,管線安裝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規范,易于留下安全隱患。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建筑重新規劃將避免這一問題,燃氣下鄉要安全實施是前提。當然管網敷設至鄉村也不是沒有可能。從地域方面看,距離城市區較近的城鄉結合部是管網延伸重點發展地區。幾年前國內大力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共識形成之后,不少省份開始謀劃天然氣村村通、縣縣通工程,燃氣下鄉與這些工程正好形成呼應。一方面,通過燃氣下鄉的具體實踐可以有效探索“村村通”“縣縣通”的實現形式,同時燃氣下鄉帶動的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相關設備的消費也是拉動農村經濟的重要支點。燃氣下鄉帶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重要支點和看點之一。
3.燃氣下鄉將加快鄉村“燃氣+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能源供應新模式,穩固農村綠色低碳能源供應體系
燃氣設施及燃氣進農村可形成“范圍經濟”,帶動燃氣與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能協同利用,形成穩定及綠色的能源供應鏈。根據我國能源發展規劃,生物質天然氣是重點發展對象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當前中國農村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約10.4億噸,畜禽糞便20.5億噸,以及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灌木樹枝、生活垃圾等生產生物。近年隨著全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城鄉的養殖用地成本將會越來越高,導致越來越多的規模化養殖場向農村搬遷,給農村帶來更多的畜禽糞便資源,成為天然氣原料新來源。燃氣下鄉可能由此帶動具有相應資源的地區生物質天然氣項目投資實施,與公路、水路而來的氣源形成有效補充。
目前在一些農村地區已有天然氣、太陽能協同利用的成功實踐。燃氣下鄉行動規模化之后有可能形成“天然氣+”的新型能源供應模式,充分依托天然氣能源穩定特點,彌補可再生能源在季節和時點間歇性不足的缺點。燃氣下鄉為鄉村的局部地區提供穩定能源,對于該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形成兜底和保障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4.燃氣下鄉利好農村產業經濟,助力農村產業融合質量升級
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升級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天然氣可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重要影響。產業融合涉及農業產業鏈延伸,涉及建設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發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場營銷體系,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能源的參與。農產品就地初加工、水產養殖、農產品精深加工、副產品加工以及倉儲流通環節中需要的熱源過去多依托煤炭。隨著燃氣下鄉活動深入推進,天然氣可通過替代煤炭成為高效熱源,支撐農村三次產業沿著綠色低碳道路融合發展。
2020年冬天的極寒天氣一度大幅拉升國際天然氣價格,不禁讓市場擔心起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的成本障礙。實際上碳中和戰略和路線圖在多國明確后,非化石能源大發展成為共同趨勢,發達國家的化石能源替代進程顯著加快。世界天然氣產業處于青年期,發達國家的化石能源替代客觀上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利用海外資源提供了機會,這是長期趨勢。但是2021年年初的極寒天氣一度使得天然氣價格出現上漲,因此即便未來天然氣供應寬松,類似的局部供應緊張事件還是要予以預防,特別是針對農村的天然氣消費保障更需值得重視。鑒于此,燃氣下鄉需要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
1.加大國家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力度。燃氣下鄉等于擴大了消費源,給整個天然氣供應體系無疑會增加壓力,而當前具備應急功能的天然氣儲備體系又恰恰處于薄弱環節,因此要大面積推進燃氣下鄉,首先需要加天然氣快儲備能力建設。歐美等發達國家天然氣儲氣庫工作氣量一般占到消費量的比例在15%-25%,而我國的這一比例僅5%。為了從根源上保障國內的天然氣供應,必須提速國內儲氣庫建設。考慮國內產量因素,中國的天然氣儲氣庫庫容以及工作氣量與實際消費量的比例應該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方能更有保障。
2.優先保障農村氣源供應。氣源供應方面,當燃氣下鄉行動執行并已成慣性之時,必須千方百計保障天然氣供應平穩。資源管理部門要將農村居民用氣納入天然氣旺季時優先保障用氣范疇,將其視為重要民生保障領域。相信隨著國內儲氣能力的持續提升,隨著中俄天然氣管線開通及運營以及沿海、內河LNG接收站的建立以及水陸聯運模式的逐漸形成,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將持續提升,燃氣下鄉的資源保障程度將日益提升。
3.重視天然氣儲氣設施向鄉村延伸。燃氣下鄉相當程度上需要借助微管網或儲罐實施,這個供應模式不同于城市可以通過管網互聯互通來解決。同時城市的能源供應體系相對強大,因此在燃氣下鄉之初的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就應考慮以村、鎮為單元的低價氣儲備體系建設,將天然氣儲備體系延伸至農村。
4.給予燃氣下鄉天然氣供應商必要的補貼。天然氣進農村最初的方式就是通過煤改氣,而此項工程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補貼實現的。如前所述,煤改氣過程之中雖然出現了一些曲折,但是通過政策矯正與再調整總體執行效果值得肯定。燃氣下鄉可以視為農村煤改氣工程的延續,可以借鑒“煤改氣”的做法,在價格高位時考慮給予燃氣供應商必要的補貼,以減輕他們向鄉村供應天然氣的經濟壓力。但補貼僅僅是作為過渡,更主要是增強鄉村主體能源多樣化供應以及消費主體內生的氣價承受能力。從外部環境看,隨著國際天然氣市場的變化,天然氣買方市場的格局會逐漸形成并鞏固,國家天然氣進口陸海結合的多元化通道正在形成,這些都非常有利于天然氣國內進口及消費。此外,隨著農村能源多元化的推進和實施,農村居民使用燃氣的經濟壓力會逐漸被緩解。舉個例子,在河北部分農村地區,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面積推廣地源熱泵供熱制冷工程,以農民能夠接受的成本幫助農民解決了冬季供暖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之后農民的燃氣消費就只有炊事等少數用途,天然氣消費量自然也就能夠降下來。
5.燃氣下鄉路徑實施可以考慮以點帶面,逐漸推廣。燃氣下鄉畢竟是一項新事物,在其推進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涉及到氣體運輸、儲存、局部管網建設以及與建筑的有效匹配等系列問題,如何去系統解決需要逐步去探索和發現,因此從實施方面看由點及面的做法是必要的。考慮到地區差異特點普遍存在,燃氣下鄉的具體形式必定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農村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支撐農村居民生活和農村產業運行的能源消費升級是必要條件,必須與時俱進。燃氣下鄉及其衍生效應就是農村能源升級的重要體現,是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燃氣下鄉的實行需要循序漸進,要視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措施,實施方式和路徑要精準。在碳達峰、碳中和以及能源革命深入推進背景下,燃氣下鄉實施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