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

聽說我是畫家,同桌的年輕朋友拿出他隨身攜帶的電子數位板,指導我如何在上面作畫。
一概按鍵作業。先挑出不同粗細的筆頭,選擇鐘愛的顏色,將合乎心意的人物或鳥蟲魚獸,在畫板上拉線條畫出來。畫得不好馬上修正,可以隨時隨地反復刪改,畫好后,若不滿意,可以按鍵全部刪除,再按鍵重新開啟空白頁。待作品完成,若稱心如意,一個按鍵,就可以讓世界各地的朋友都看見了,即時、快捷、高效。
年輕朋友告訴我,和他同齡的許多年輕畫家都在用電子數位板作畫。
我并不吃驚。電子科技產品,取代原有傳統手工操作的技術已經不是新鮮資訊。
回家以后,我照樣在畫桌上打開宣紙,拿毛筆浸水、蘸墨、調色,靜靜思考,細細作畫。不厭其煩地一筆一畫,平心靜氣、穩重沉著地一點一線,每天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抱著自我追尋之心,貫徹始終的水墨畫家終于穿透了物質欲望;眼花繚亂的世界仍然熙熙攘攘,在宣紙上持之以恒地畫著黑白水墨的人卻已經換了一個新的時空。
雖然被稱為“學術貴族”的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伊·加塞特說過“貴族的同義語,就是一種不懈努力的生活”;然而,不懈努力地生活,并不一定是為了成為貴族。
快是一種速度,慢也是。不一樣的是,迅疾往往匆忙倉促,緩慢方見從容不迫。
慢,是在除塵靜慮,讓生活中觸動人的一些思想和感受,找到一張通行證,在水墨的筆下呈現。
但是我也在思考:當電子媒體成為主流的時候,傳統的藝術創作者該如何讓藝術的意義繼續存在?如果大家繼續“玩”下去,會不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初心?
當時,那個年輕朋友問我:“你的水墨畫過時了,要不要改換媒介呀?”
我報以微笑,沒有告訴他,我最后的選擇是回到原初樸實的實體繪畫,而且是堪稱中華文化精粹的水墨畫。
年輕人不明白,沒關系,歲月會讓他們了解什么叫使命感和責任感。
(海城樓摘自《今晚報》2021年3月16日,王 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