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樂美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音樂、了解音樂、欣賞音樂,從而提升我們對音樂美的認知與素養,我們通過利用音樂美學的教育功能,來提高青少年一代對音樂,本文從音樂美學角度來探究在學校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音樂美學;美育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美育工作在很多基層的學校還沒有實行起來,一些鄉鎮中小學還存在沒有美術課和音樂課的情況,甚至連這些科目的教師也沒有,但近幾年包括音樂美術在內的藝術課程設置和教師配備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美育之根本是讓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人懂得美、懂得陶冶心靈,同時這也是立德樹人最基礎的要求,我們通過美育讓青年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與提升,全方面加強和改進學校對美育的投入,堅持以美育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
對于音樂美學來說,音樂的功能有很多,其中美育功能是音樂美學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如何運用音樂美學對學生個體進行美德教育”這一課題是教育界研究的一項重點,現在我們將音樂美學和美育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在此基礎之上通過把二者的連接渠道、方式相結合,以提出合適的教育方法,因此來發揮教育中音樂美學的功能。在音樂美學的教育中,有大多的內容是需要由接受教育的一方自己獨立去發現的,其次對于音樂入門的門檻偏低,大多數的聽眾一般都能從音樂中發現與自身情況相契合的特點,比如音樂中的非傾向性功能(當一個正常人聽到一段抒情的音樂會感到輕松愉快,聽到一段纏綿曲折的悲歌會感覺頹靡不振),這就是引起音樂美學教育相對于其它類型的教育有許多差異的原因。
音樂美學的教育功能有潛移默化、以情感人、寓教于樂的特點,音樂美學不是單指音樂自身的美感,它還囊括了音樂中所展現的情感,當個體自身擁有較高的音樂審美能力時,就能自覺去發掘音樂美學知識,并提升個人的思想素質水平,這也是音樂中的審美功能。不過,想要確保個體具有較好的審美能力,就需要國家對小學、中學和大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從而讓音樂美學充分發揮其美育功能。
美育是當代培養杰出人才的需要,我們正處于需要大量的杰出人才、頂尖人才、國際一流水平人才的新時代下,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產生了一批“巨人”,它還引用恩格斯的話說文藝復興“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而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召喚優秀的思想、召喚先進的理論、召喚學術高峰與文藝高峰,呼喚“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教育家、藝術家、科學家、學者等,對我們的學校教育特別是在高校中提出了歷史的使命。人文藝術教育是一種全民教育和素質教育,我們要把人文藝術教育和科學教育作為基礎,培育出時代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提倡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明確提出全方面改進、加強學校美育要求,讓我們祖國的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我們要結合音樂美學的知識并且植于根于時代生活的沃土,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來推動美育工作,共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
參考文獻
[1] 穆霏. 音樂審美教育[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 000(009):163-163.
[2] 尹愛青. 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解讀與思考[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3] 賀婉瑩. 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開展音樂審美教育[D]. 重慶師范大學, 2013.
[4] 尹愛青. 20世紀音樂審美教育實踐透視和思考[J]. 中國音樂教育, 2004, 000(002):4-6.
[5] 王寧一. 關于音樂美學研究對象問題的思考(上)[J]. 音樂研究, 1991(03):24-30.
[6] 于潤洋. 釋義學與現代音樂美學(上)[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0(04):25-31.
[7] 劉承華. 文人音樂美學思想的價值取向[J]. 中國音樂, 2020(1):78-90.
[8] 鐘曉紅. 音樂美學與世界的融合——評《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J]. 教育發展研究, 2019, 039(003):85-85.
作者簡介:陳俐潔(1997.07),女,籍貫:湖南,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