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燕
摘要:干部人事檔案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依據。確保干部人事檔案審核的準確性,是做好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關鍵,是干部人事檔案信息規范化的基礎。筆者長期從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根據工作經驗,總結了干部人事檔案中第九類材料材料的審核要點,并對審核干部人事檔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為干部人事檔案審核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干部人事檔案;審核;探討
干部人事檔案也稱干部檔案,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依據[1]。干部人事檔案材料中的職務任免、工資待遇、政治審察、現實表現等帶有法律效力的材料,為考察干部、配備領導班子、建設后備干部隊伍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參考,也是正確解決干部個人切身利益問題的重要憑證[1]。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在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上取得一定進展。2005年開始,中組部多次作出了嚴格審核干部人事檔案的要求,2009年修訂印發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歸檔規定》明確指出“干部人事檔案收集歸檔工作遵循真實、全面、及時、規范的原則”[1],干部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占據了首要位置。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審核是指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對收集起來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進行審查的過程,核實材料的真偽,判定材料的保存價值,確定其是否可以歸檔的過程[1]?!饵h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就干部考察程序對干部人事檔案審核也做出了明確要求,考察組在考察環節要指定有經驗的同志專門負責查閱干部檔案工作,準確了解考察對象基本情況,特別是對干部的工齡、年齡、黨齡、學歷、工作經歷等情況進行認真審核把關[2]。
日常管理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主要分為十類,其中工資、任免歸屬為第九類材料,是“三齡兩歷一身份”中工齡、工作經歷、干部身份的重要依據,也是干部使用考察過程中需要嚴格審核的內容,此類材料的審核要求干部人事檔案人員需熟悉歷年來組織人事和工資政策。
一、任免類材料審核要點
任免類材料常見有入伍、退役、招工、畢業生分配、錄用、公招、考調、遴選、提拔等。需重點審核原始材料是否有涂改痕跡、審批部門是否有審批意見、印章的完整性、材料完整性和真實性。
1.1早期形成的材料多為判斷干部身份和確定參加工作時間的重要依據。重點審核招工、入伍、大中專畢業生轉正(定級)審批表、知青上山下鄉相關材料、企業事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書、公招錄用審批表、選拔選調人員審批表、連續工齡審批表等材料中審批部門的審批意見和時間。
分配介紹信、就業報到證、派遣證上記載的時間不能視為參加工作時間,應以實際到單位報到時間或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算。
1.2后期形成的材料多為確定干部工作經歷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干部身份和干部職務職級變化。重點審核出生日期、參加工作時間是否與之前形成的材料一致、干部任免表中工作簡歷填寫是否連續以及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新錄用的公務員應有公務員錄用表和錄用文件,轉正后應有定級審批表和公務員登記表。按照《公務員登記辦法》,公務員進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的,應有《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登記表》;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身份轉變為公務員的,應有《公務員登記表》。
新提拔的副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需有職務任免文件、干部任免審批表、考察材料,任職試用期滿時應有轉正文件和考察材料。1997年以來形成的《干部任免審批表》需按規定逐項正確填寫,審批手續齊全,加蓋印章規范,考察材料需有形成材料的單位蓋章(或考察組成員簽字)和形成時間。
破格提拔和越級提拔的干部,應審核是否符合當時的干部政策和選拔任用程序,除了干部任用材料外,還應有黨委(黨組)研究會議紀要。
工人轉干的應有真實有效的轉干審批或錄干審批表、批準單位的批復文件和其它依據材料。對于特定歷史時間“以工代干”人員轉干、錄干的,審核時還要以《中共中央組織部、勞動人事部門關于整頓”以工代干”問題的通知》(中組發〔1983〕2號、勞人干字〔1983〕7號,2013年12月22日宣布失效)為依據。
二、工資類材料審核要點
工資材料形成于年度考核、職務職級變化、崗位等級變化、獎勵等特定工作,常見有轉正定級、年度考核正常晉升、按相關文件調整工資執行標準、職務職級崗位變化、記二等功等,是干部是否按規定享受待遇執行工資標準的依據。
因公招、招干、大中專畢業生分配等形式進入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需有轉正定級審批表。
2006年四川省人事廳、省財政廳分別印發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在2006年6月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檔案中須有2006年工資套改表。
當年因職務職級晉升和事業單位崗位競聘發生變化的,除正常晉升的工資變動審批表外,還需有職務職級崗位變動的工資變動審批表。
根據機關行政單位連續兩年考核稱職以上晉升級別工資檔次和連續五年考核稱職以上晉升級別工資的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每隔2年和每隔5年至少會有一次工資變動。有一種特例,即在上一次晉升級別到下一次晉升級別之間,發生的職務變化晉升了2個級別工資檔次以上,則級別工資的變化起始年份要從職務變化當年重新起算,不能再按照前一次進行推算。
根據事業單位年度考核合格以上晉升薪級工資的規定,事業單位人員每年至少會有一次工資變動。
根據川人工〔1996〕37號,邊遠地區可執行高定一檔工資。故在工資變動審批表上需備注高定后執行的工資檔次及金額,實際執行也應執行高定后的工資金額。但是縣處級干部的工資變動審批表,變動前后均為執行高定的工資檔次和金額。
三、任免類和工資類材料對照審核方法
干部的身份、職務發生變化后,所享受的工資待遇也會隨之改變,因此大多數的任免類材料形成后都會產生與之對應的工資變動審批表,有入職、調動、職務晉升等情況時,都會形成相應的工資變動審批表,兩者互相印證。在審核任免類和工資類材料的真實性時,可采用對照審核方法,我們用之前的任免類材料的示例一就對照審核方的要點進行示范講解。
示例:李某,2012年大學本科畢業,作為服務基層的選調生在四川省P市某縣區工作,2013年轉正為科員并進行公務員登記,2017年遴選到P市某市直機關下屬參公事業單位工作,2018年調入該機關工作,2020年提拔為副科級領導。
1、首先應核對該同志任免類材料和工資類材料中的姓名、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是否一致;
2、2012年的錄用通知和錄用審批表形成后,應有1份確定執行職務和級別工資的工資變動審批表;
3、2012年為試用期,無考核結果,因此在轉正定級審批表之后的首次工資變動表應該在2015年,變動原因是“連續兩次考核為稱職以上可晉升一級級別工資檔次”,如為邊遠地區還應在備注中注明高定后執行的工資檔次和金額。
4、2014年任免類不應有材料,工資類有1份基本工資調標的變動審批表;
5、2017年遴選到市級參公單位工作,任免類材料應會有干部因遴選調動的相關材料和參公登記表。本年度工資變動2次,1次為調入單位確定工資(工資執行時間在調動當月或次月),1次為兩年考核稱職晉升級別工資檔次;
6、2018年調入參公單位的主管部門工作,身份由參公管理的事業人員轉變為公務員,任免類材料中應有干部調動的相關材料和公務員登記表,本年度工資變動2次,1次為調入單位確定工資(工資執行時間應與調入當月或次月),1次為基本工資調標;
7、2019年任免類無材料,工資類有1份兩年考核稱職晉升一個級別工資檔次的變動審批表;
8、2010年任免類無材料,工資類有1份因連續五年考核為稱職以上晉升一次級別工資的變動審批表;
9、2020年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干部。任免類材料中有干部任免審批表、任職文件、考察材料,如提拔在重要崗位還有相關部門的批復,工資類有1份執行副科領導職務待遇的工資變動審批表,表中現形任職務和任職時間與任免類材料相符,執行時間為任職文件形成的次月。
在審核過程中,如發現工資變動不連續、干部身份發生變化后無與之對應的工資變動審批表、職務變化后次月未執行或當月即執行新職務工資等不符合邏輯的情況,均表示該類材料存疑,需干部檔案審核員在檔案中查找其它種類的材料進行綜合研判,甚至需要函調相關單位要求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以辨別是原始材料是否為丟失、錯制、偽造。
結語:
任免類材料是干部工作經歷的重要證據,工資類材料則可以為任免類材料提供輔助證明,兩類材料相互呼應,有著極強的邏輯性,兩類材料的審核多數涉及“三齡兩歷一身份”的認定,此類材料非常重要。干部成長歷程中的每一次變化,會形成多種材料,這些材料按照歸類,分散在干部的各類檔案材料中,雖然是分散的個體,但是卻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熟練掌握對照審核辦法,有助于檔案管理人員快速、準確地審核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為考察干部、配備領導班子、建設后備干部隊伍等工作提供準確詳實依據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方德生,《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
[2]《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學習輔導,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