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民族舞蹈多種多樣,其中蒙古族舞蹈富含的地域性特征較為濃郁,將傳統的游牧民族文化與精神內涵所融合,為我國民族文化增添了多樣性。隨著我國社會的變革,蒙古舞也需要進行變革,為滿足觀眾不同的審美需求,要不斷接受融入新元素,從創新角度出發,實現蒙古舞創作的新突破。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創作;發展創新
蒙古族舞蹈藝術是蘊含了獨特文化氣質的一種草原文化,不僅詮釋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典型的民族文化,也傳承和發揚了傳統游牧民族的生活舞蹈。隨著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蒙古族舞蹈也在不斷發展中變化,其內容和形式都逐漸具有現代氣息,創作的舞蹈藝術作品也越來越符合現代審美。因此,蒙古族舞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發展創作中吸收多樣的內容,以此充實蒙古族舞蹈的精神力量。
一、蒙古族舞蹈的發展歷程
蒙古族的舞蹈文化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可得知,在12世紀末13世紀初期就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文化,在13世紀到14世紀實現了蒙古族舞蹈的大發展,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有蒙古族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另外一方面是受中原文化的不斷影響。中原文化的歷史更加久遠,其不論是表演內容形式亦或是題材的選擇上,都遠遠超越了蒙古族[1]。所以蒙古族舞蹈在不斷吸納具有特色性的中原民族舞蹈過程中,讓其自身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受人喜歡,也為蒙古族舞蹈的普及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社會發展,新生的人民政權逐漸建立,蒙古族舞蹈的發展由之前的散漫自由,不具有規范性,到現在許多蒙古族舞蹈機構的逐步完善,眾多舞蹈藝術家走進牧民生活,深入其中,陸續創作了各種舞蹈作品,作品中呈現的故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化,不僅形象生動的表現出草原的風采面貌,展現了草原新精神,而且還呈現出蒙古族舞蹈深厚的生命力。
二、蒙古族舞蹈的創作分析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蒙古族舞蹈的創作要從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角度上出發,以占據文化競爭中的重要地位為目標,形成蒙古族舞蹈的創造力,讓蒙古族舞蹈在新時代發展中異彩紛呈。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當前社會各樣的文化也在頻繁的不斷進行交流相融。世上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是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一味的采取與外界隔離的方法,懼怕外界文化的沖擊,不與世界各民族文化進行交流相融,這樣的方式顯然不適合當今民族文化發展。因此,蒙古族舞蹈要勇于接受挑戰,在弘揚堅持自己的傳統特征的前提下,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內容進行吸納融入,使得更多的觀眾認可這項舞蹈文化,進一步呈現蒙古族舞蹈的現代化審美意識,實現自身立場的價值[2]。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更好地引領中國,隨之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頻繁的交流融入中,能深刻保持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底蘊。
三、蒙古族舞蹈在創作中的建議
1.在創作中繼承傳統的蒙古族民間舞蹈
在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民族的民間舞蹈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一名出色的舞蹈創作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勇于實踐,不斷積累經驗,積極探索中華民族舞蹈的傳統精神實質,這樣才能創作出一系列動人心弦的優秀作品。但是,不能在舞臺上原樣照搬傳統的民間舞蹈,要在民族的民間舞蹈上加以創新,使舞蹈既有民族舞蹈的風采,又有新時代的氣息[3]。所以,要在保持民族地區傳統特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有力保障優秀舞蹈作品的繁榮多樣性。
2.深入蒙古民族生活,實現藝術再現生活的場景
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生活是產生藝術的源泉,舞蹈創作就是從生活中提取出能作為舞蹈動作的因素,經過藝術的加工,形成舞蹈的基礎。所以,一些舞蹈編劇等相關的藝術家們可以深入蒙古族民族生活中,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透過生活的現象看到生活的本質,利用舞蹈間接表現出民族的日常生活。因此,藝術對于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積極能動的[4]。
3.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優秀的舞蹈文化
不同民族的舞蹈藝術都具有不同的傳統特色,隨著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各民族的舞蹈藝術勢必會受到其他民族舞蹈藝術的沖擊,所以民族舞蹈的編劇者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要自覺的對其他民族舞蹈文化進行選擇性的吸收的融合。因此要積極探索各民族地區其自身的舞蹈藝術發展規律,充分認識到各民族舞蹈藝術之間的關系,互相借鑒、彼此創新,才能全面發展民族舞蹈的優秀藝術文化。
4.跟隨市場經濟步伐,合理運用人力資源管理
在民族舞蹈這個群體中,有著一批各懷絕技的年輕人,他們對于民族舞蹈的藝術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舞蹈的創作者能給予中肯的建議,有利于一些優秀舞蹈作品的完善加工。將這些專業的舞蹈人員加入到舞蹈創作團隊中,通過互相合作創作出具有更高藝術水平的作品。在蒙古族舞蹈的發展中引用競爭機制,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一系列的的大型表演比賽,讓更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得以呈現,壯大蒙古族舞蹈的藝術創作人群[5]。可以在各地組織一批優秀的蒙古族舞蹈藝術家進行展演,打開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市場,擴大觀眾群體,提升蒙古族舞蹈的社會影響力。
結束語:
蒙古族舞蹈的創作為中華民族傳統舞蹈畫卷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展現了蒙古族人民的風采面貌,還成為了草原舞蹈文化的標桿。更好的發展蒙古族舞蹈藝術文化,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從各民族舞蹈藝術文化中吸納借鑒其優秀藝術文化,相互交流融匯,通過不斷完善和充實,最終形成的蒙古族舞蹈才能獨具地域風情,充滿鮮明的民族氣息。要進一步壯大、豐富蒙古族的舞蹈藝術文化,讓草原舞蹈文化開創出中華民族文化的新篇章,向更多的人們展現蒙古族舞蹈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紀冰. 淺析蒙族舞蹈的創作現狀[J]. 海外文摘·學術, 2018, 000(008):P.13-14.
[2] 錢昌玉. 淺析中國蒙古族小型舞蹈作品創作流變及其審美范式[J]. 中國文藝家, 2019, 000(007):P.98-98.
[3] 婁曉藝. 淺談不同時期蒙族舞蹈的時代特征[J]. 人文天下, 2019, 000(024):P.42-44.
[4] 布音巴圖. 論現代蒙古族舞蹈創作的藝術體現及發展創新[J]. 參花:上半月, 2019, 000(012):P.140-140.
[5] 王磊. 論舞蹈作品的分析及舞蹈創作的探索[J]. 鋒繪, 2019, 000(003):P.18-19.
作者簡介:牛斌(1994),男(漢族),山西太原人,海南大學碩士,研究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