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菊燕



摘要:本文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類專業為例,探究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服裝類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課程實施方案。
關鍵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實施方案
一、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意義
2021年教育部發布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的舉辦與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這對高職院校來講具有重大意義。
1.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立致力于示范探索專業的職業教育內涵體系
2.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立有利于示范探索現代技術技能積累創新機制與模式
依據服裝類專業對應職業崗位技術技能內涵體系的要求,探索技術技能形成與提升積累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構建“以現代學徒制及企業實戰為形式,以中心與校企雙導師制為條件,以專業系統綜合實踐項目體系為引導、以學生實戰問題為內容的現代研究性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基于企業實戰項目的“邊做邊學,邊學邊研,邊研邊提高”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方式,實現職業技術技能在學生、教師、企業員工三方面的協同創新與積累。
二、服裝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基于三年制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形成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在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全國紡織服裝數字化建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下,依托產教融合研發中心,整合達利國際等企業和平臺資源,大力推進校企命運共同體構建,推進服裝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服務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模式實施如圖1所示。
整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服裝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分為三個階段:第1-4學期夯實專業基礎、第5-7學期提升專業能力、第8學期發展職業能力。
專業基礎夯實階段(第1-4學期):集中完成專業基礎和本科通識教育培養,注重在專業基礎能力,支撐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提升。
專業能力提升階段(第5-7學期):對接產業鏈,學生全部進入產、學、研、創一體化的產教融合研發中心的各功能中心(校中企)開展學徒制培養模式。構建創新鏈,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工學交融的生產性項目實踐和產品創新,完成各服裝類崗位的技術技能培養。
職業能力發展階段(第8學期):學生通過雙向選擇,分別進入合作企業、各功能中心或創業園,基于產業鏈進行各崗位技能及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與實踐,從而完整地構建起面向服務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2.整合政行校企資源,構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課程實施方案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將充分吸收高職院校基礎應用技能好,本科院校專業基礎厚、學科理論扎實,行業引領性企業實戰技能強的優點。整個人才培養教學實施設計如圖2所示。
(1)厚基礎階段高本校校全面對接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公共基礎課與就近合作本科院校相應專業普通共同課完全對接,部分職業基礎課與學科共同課完全對接,任選性課程對接,實現統一的厚基礎培養。
(2)精技能階段校企對接,實行現代學徒制,導師制多年級混合培養
充分發揮學校與達利國際集團共建產業學院的辦學機制體制優勢,由達利國際等企業派遣工作年限3年以上,碩士以上學歷為主的項目經理、核心技術骨干共建校內達利(國際)女裝研發中心、時尚女裝工程創新中心等“產教融合研發中心(校中企)”,從而構建服裝類專業高技術技能培養的產、學、研、創一體化育訓基地,各功能中心直接引入企業項目,同時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及統籌相結合將學生分配到相應的中心,由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研究所專家完成限選性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和專業核心技能的培養。
(3)以現代學徒制及企業實戰為形式的系統綜合實踐貫穿全程
整個人才培養周期,構建系統化的實踐項目訓練體系。1-4學期涉及技能的基礎課程逐步改造成項目化課程,并在每學期安排課程綜合實踐項目。5-8學期,進入校中企(研發中心),全面進行現代學徙制的企業實戰化培養。整個安排如圖3所示: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類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根據高層次服裝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進行系統設計,促進了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融通。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通知.教職成廳〔2021〕1號
本文為2020年度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育學改革研究雙高專業群專項項目《數字經濟背景下高水平專業群構建與技能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GSG2020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