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天慧
摘要:高校不僅是培育高等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更是發展中國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各大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與機遇,新科技的應用也在不斷推進高校思政課程的發展,例如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微信中,可以使學生時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耳濡目染的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微信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學措施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微信;挑戰;創新策略
前言
人才是知識信息時代下最重要的生產力與推動力,高校更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地,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輸送地。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都隨之產生變化,在此環境下,思政教育是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手段,可以引領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態度,使其健康成才。素質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創新模式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推進高校思政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微信技術是當下較為流行的設計軟件之一,可以促進人們的即時互動,通過創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可以加深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1]。本文對微信的特征與作用、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以及創新實踐策略進行闡述分析。
一、微信的特征與作用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了一款即時通信軟件——“微信”。微信能借助電腦、智能手機等載體讓用戶們實現視頻、語音、文字的傳遞。目前版本的微信所具有的功能已經非常全面,同時兼具查看附近人、掃一掃、搖一搖等功能,用戶不僅可以使用微信遠距離的溝通和文件傳輸,還能消費支付。現代許多企業和機構都開設了微信公眾號,便于推廣和宣傳自身的形象,還能為用戶們提供一個互動和交流的平臺,而現代高校的學生們,不僅能通過微信交流,還能獲取各種知識,足不出戶的了解社會[2]。微信傳播信息具有微小性、互動性、移動性、即時性的特征,更符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交流與學習方式,現代人們可借助微信,無時間地點限制的接收與傳播信息,這種方式也契合現代人們互動、簡單、快速的心理需求。
二、微信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教育環境受到影響
移動時代的到來,使得微信的發展也越來越快,現已成為兼具社交、娛樂等多種功能的APP,同時伴隨多種小程序的出現與發展,已經廣泛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信息傳遞的復雜性,使得人們既可得到正面消息,同時也有許多低俗負面的信息在大量傳播,部分學生會受到低俗負面等信息影響,出現心理疾病,嚴重者會踏上違法道路[3]。現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無法知道學生自主接觸的網絡信息,改變了思政的教育環境。
(二)教師主導地位受到了沖擊
高校思政教育的授課模式多為面對面教學,教師是課堂主體,有著引導的關鍵作用,學生們則通過教師引導加深對思政課程的理解。而伴隨微信的崛起,學生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可通過公眾號或聊天提前獲取更全面系統的知識,這使得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受到了嚴重沖擊,話語權更弱,其教學質量與效率也顯著下降。
(三)改變了傳統思政教育模式
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更合理、規范,其內容去除了低俗、負面的思想,傳播給人以正能量,但此模式較為枯燥,尤其是思政課程,偏向于理論、思想的探討,學生接受程度較低,興趣薄弱,而從微信上獲取的信息是多樣化的,未經過濾的,大學生正是思維活躍的年紀,對于新奇事物的興趣更高,其吸引力也更大,所以微信對傳統教育模式是有較大沖擊的。
三、高校思政教育結合微信的創新策略
(一)建立思政教育的微信公眾平臺
隨著社會經濟信息的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建立屬于本校的校園局域網,以此作為基礎,各大高校也需要進一步加快微信公眾平臺的相關建設,為高校教學教育提供基礎支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有效促進思政教育,建立思政教育的專屬平臺,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眾平臺了解學生的思政教育情況以及心理狀態,更符合學生對教育教學的需求,進而加深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4]。另外還可以通過微信與其他高校之間建立傳媒聯盟,構建思政教育信息共享機制,使校園媒體教育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二)正確引導大學生使用微信
社會科學技術越先進,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越是活躍,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強,大學生通過微信平臺不斷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同時借助微信可逐漸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還能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體系,但是微信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在開展微信思政教育時應該對不良信息或者負面虛假信息進行集中清理屏蔽,避免錯誤信息的廣泛傳播,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應用微信。現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信,與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對熱點事件的評論,提高主流言論在校園輿論中的作用,避免不良信息的傳播,將微信作為第二課堂,踐行更加貼近大學生心理和情感溝通的行為,促進學生對思政教育學習的自主性,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5]。
(三)高校思政工作者轉變自身角色
作為高校思政的教育工作人員,其自身需要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和政治素養,并可以將思政教育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而且還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將傳統的說教者轉變為學生的親密溝通者,只有將學生作為工作重點,才能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發展情況。
結束語
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媒體形式,不僅能有效改善傳統信息的傳播方式,還能減少信息輿論對學校環境氛圍的影響,與此同時也為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在此形勢下,各大高校需要采取較為有效的創新措施,加深微信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關系,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理解。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思政教育情況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創建微信群,通過微信積極正向且綠色健康的信息傳播方式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進步,使現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都能有所提升,培養未來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書華.高校思政教育與微信創新結合策略[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02):75-77.
[2]張莉.高校思政教育與微信創新結合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19):216-218.
[3]李程龍.高校思政教育與微信創新結合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17(S1):159-160.[4]向守才.高校思政教育與微信創新結合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28):11-12.
[5]肖文紅.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學理論,2019(1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