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

愛孩子就要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愛孩子不是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教會孩子自立、自強。愛也不是命令,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與興趣,正確引導孩子發展。
家長心里都清楚: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人生分岔口,是孩子走向成年、塑造價值觀的重要人生階段,但同時也是孩子身心發生巨大變化的階段。
“新”總是給人以希望,但同時又伴隨著出現不適的風險。旦旦的媽媽找我訴苦,說旦旦升入初中后,時間明顯比小學時要緊迫得多。每天要做作業、復習、預習,玩耍的時間明顯減少了。即使這樣,孩子數學只考了C。孩子很苦惱,家長擔心旦旦也會出現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落千丈、脾氣見長、青春逆反的情況,更擔心出現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不順暢的現象。如何讓孩子們順利地走過青春期呢?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做心理輔導員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點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確,其實都在傳遞: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我喜歡的樣子。所以,家長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與孩子說話時不急于否定,更不急于表態。在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用心多聽,讓孩子說出心里話,因為那是孩子在釋放壓力。在家里設置一定的溝通渠道,比如家庭會議、書信、微信等孩子能接受或者比較喜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以緩解孩子的壓力。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正確緩解壓力的方法,家長才可能成為孩子最信賴的人。
找準原因,實施靶向服務與引導。例如,旦旦數學、英語考了C,是因為思維不夠靈活,會了知識點,但不能有效串成知識鏈。家長引導時需要做到三點:一是做的題目不在多,關鍵要吃透,要慢慢養成思考每一步的習慣。二是給孩子疏導情緒,這個家長是能做到的。比如旦旦數學老師多次課間主動輔導孩子,對孩子要求嚴格,旦旦思想壓力大,數學老師關注多一點,孩子就很緊張,題目做錯的幾率反而大了很多。孩子有壓力很正常,家長要疏導孩子,可以這樣說:“老師是看好你,知道你有潛力才主動給你輔導。”另外還要告訴孩子,父母不在乎他一時的得失,就是他成績很不理想,父母也絕對不會不重視他,會與孩子一起想辦法面對問題,戰勝困難的。三是嘗試換一種方式,改用“我”“咱們”說話。比如,“我想這種方法學習效率會高一點,咱們試試?”
建議家長每天給孩子補充物質營養的同時,不忘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控制好情緒,做好心理輔導員,幫助孩子疏導壓力,穩定情緒。凡事冷靜三分鐘,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父母的真心理解對孩子就是一種鼓勵和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親人在關注自己、陪伴自己,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做目標策劃員
管理學上有句名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也要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才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你訴說高興的事,你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你訴說不高興的事,你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你訴說你不感興趣的話題,你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關注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你傾訴,父母才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孩子的目標策劃員。
我建議媽媽先與旦旦協商,高中準備去哪兒上?了解孩子目標后,即便不是家長心目中理想的高中,也不要與孩子爭論,耐心聽完,充分了解孩子的看法,再順勢詢問孩子: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可能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困難,又該如何應對、如何解決……事實上,對于十幾歲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設定一個目標,這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因為目標是一個方向、一個動力,一種支持孩子完成青春期學習任務、順利通過中考的精神力量。用自己的人生閱歷與經驗甚至教訓,來指導和幫助孩子規劃青春期生活,甚至對將來的生活很有必要。
等孩子養成比較好的習慣,學習道路上攔路虎減少之后,再與孩子溝通目標是否需要更改,前提是在平等和諧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必須尊重孩子意愿,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向上的欲望。
做興趣愛好引導員
人生的道路看似漫長,但真正起決定作用,允許人選擇的緊要關頭一生可能只有幾次,當孩子面臨困難時,為人父母要充滿信心地對孩子說一聲:“你行!”這激情澎湃的聲音無疑是推動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進入初中后,學校會出現學生會、自主管理小組、社團等學生組織,建議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競選。成功與否都是一種鍛煉,家長要適時做好引導。
孩子參加課外活動肯定會分散精力、占用學習時間,但是更要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首先,會鍛煉孩子的能力,增強孩子的信心和勇氣,這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其次,責任也會促使孩子更嚴格地要求自己,讓自己走在同學們的前面,無論是工作上還是學習上都不能掉隊。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利。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與引導,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造和實現自我的價值。
做合理的鼓勵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在孩子犯錯時,一定要允許孩子申辯,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解釋,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抵觸情緒。
家長要多想想小時候犯的錯誤和做過的荒唐事,這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現在的所作所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孩子不愿意學好,不希望成績好。因此,家長不要過多地談論孩子的成績,考得不好,本身孩子就很難過了,你再批評和懲罰他,只會讓孩子更難過,如果連續好幾次都是這樣,反倒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考得好了,家長如果拼命地夸獎或表揚,會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影響其繼續努力學習。要讓孩子平和地對待每一次考試,考試本來就是一次測驗,檢測最近的學習情況,考得好就繼續努力,考得不好要多找找問題,查漏補缺,把不會的問題學會就可以了。另外,不把孩子的考試成績與各種獎勵掛鉤,這種物質刺激的獎勵可能管用一時,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膩的。
愛孩子就要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愛孩子不是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教會孩子自立、自強。愛也不是命令,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與興趣,正確引導孩子發展。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如鉆石般珍貴,如鮮花般爛漫,面對成長路上的狂風暴雨,讓我們打開溝通交流之門,縮短和孩子心靈的距離,陪孩子一起走過青春期,相信以后孩子會走得更遠……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青島城陽附屬學校教師 )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