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龍

小學數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從小學好數學打下良好基礎。游戲是學生樂于接受知識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鼓勵或引導家長,在工作之余與孩子一起做一些數學小游戲,以幫助孩子在快樂的游戲中內化數學知識。
設置情境問題類游戲
問題情境,簡單來說就是從生活、學習中的具體場景著手,找出其與數學學習內容相關聯的節點,圍繞節點提出問題。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使他們在嬉戲娛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數學學習的相關內容。
例如,在學習“位置”一節時,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小游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方向感,讓學生意識到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學結束后,家長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與孩子一起開展這一部分內容的小游戲。家長可以選取“超市購物”的場景,將家里的整個空間當作超市,引導孩子采買喜歡的物品。在游戲過程中,家長可以提出與位置有關的問題,具體情景如下:
家長:“明明,爸爸和媽媽想買一個玩具熊,你能告訴媽媽它在哪里嗎?”
明明:“當然可以啦,它在最左邊的沙發上面。”
家長:“那我們應該朝哪個方向走呢?”
明明:“我們應該向正南方向……”
家長為孩子創設生活情境,向孩子提出情境問題,在拉近與孩子距離的同時,幫助孩子復習新的知識,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開展合作或協作類游戲
合作或協作類的游戲,需要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能夠通過游戲了解孩子的學習變化,孩子也能夠在游戲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生活中的許多活動都有這類游戲的影子,需要教師與家長留心觀察。
在學習“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一節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在整理的過程中幫助孩子理解消化這一知識點。具體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家長需要對這一部分內容的主要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在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前提下開展游戲。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通過數據整理,分析數學問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照玩具的大小、形狀等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并回憶、記錄每次與之玩耍的時長。這樣的游戲安排,能夠在提高孩子應用能力的同時,引導孩子理性消費。另外,家長在與孩子一起游戲時,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性的話語,目的是幫助孩子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應該注意的是,數學游戲活動應充分體現其趣味性,使孩子能夠真正達到“玩中學”的效果。
設計實踐或制作類游戲
實踐或制作類的小游戲,需要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一些手工。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會愈發密切。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戲過程中,家長應是“輔助”的角色,制作的主要角色仍舊是孩子。若是家長與孩子的角色顛倒了,實踐活動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對孩子的數學學習、發展是沒有益處的。
例如,在學習“角的度量”一節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認識角”“尋找角”“制作角”,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小游戲,來深化孩子對角這一部分內容的認識。在認識角的環節中,家長可以尋找家中一些較為常見的工具,與孩子一起觀察角。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不同的角,家長可以通過操作剪刀的開口程度,來與孩子一起分辨不同的角度。在尋找角的環節,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比賽,看看誰說的關于角的物品更多。如桌子的四個桌角是直角、推拉門上的每個圖形都有角。在制作角的環節,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作有角的物品。如,用橡皮泥制作的圣誕樹,它的樹頂尖尖的,是銳角。家長與孩子一起開展實踐游戲,既能增進親子間的默契程度,又能夠幫助孩子鞏固數學知識,對孩子從小愛上數學極為有利。
引導開展生活化游戲
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家長應仔細留意、觀察兩者之間的關聯,鼓勵孩子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孩子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一節時,為了促進孩子對運算規則的掌握,提高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市場買菜,鼓勵孩子計算所買物品的總價,情景如下:
家長:“麗麗,我們今天買了2斤土豆、1斤白菜、1斤雞肉,你能不能幫媽媽算算一共要多少錢呀?”
麗麗:“老師說過,算總價要知道單價和數量,我可以幫媽媽計算。”
在幫助家長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在以后的生活中會主動幫助家長解決數學問題,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孩子不喜歡在公共場合進行數學計算,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若是孩子有抵觸情緒,家長就需要轉變方式,或是在家中與孩子一同模擬結賬的情境,或是采用其他類型的數學游戲,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才能起到促進孩子主動學習的作用。
運用互聯網開展游戲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為教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家長應巧妙應用互聯網的價值,發揮其優勢,幫助孩子從小學好數學。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一節時,家長可以登錄一些線上的學習平臺,下載一些網絡學習資料,與孩子一起學習。互聯網上會有一些小視頻,其中包含了時間、時長等內容,家長可以選擇這類學習資源。如,一個10分鐘左右的小視頻,主要呈現的是一個小學生一天的學習情況:周一的早上,小華在6:30準時起床,洗漱完畢后,他看了看時間是6:45。小華吃飯用了20分鐘,他出門的時間是(? )。
在小視頻中,每次出現關于時間的數據時,都會有不同的小問題,孩子在答對之后,視頻會繼續。同時,此種學習資源會有孩子學習情況的實時數據分析,兼具趣味性與學術性。孩子對這類小游戲的興趣極高,家長同孩子一起開展游戲,能夠從孩子的操作中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為后續的習題輔導提供幫助。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強,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應意識到,學校教育并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方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同樣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學習資源,與孩子一同學習,用言傳身教的方式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作者系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巷道鎮中心小學教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