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艷
摘要:民間游戲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游戲中也有廣泛應用。教師要有借鑒和創新意識,對這些教育資源進行改編應用,為幼兒園活動注入豐富動力。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結合幼兒興趣,針對活動需求,利用多種途徑搜集整合傳統民間游戲素材,展開多種形式的游戲設計,幼兒接受度更高,其助學效果也會更強。傳統民間游戲需要的道具大多比較簡單,教師借助生活條件便能夠順利啟動,其游戲環節也比較有趣味性,幼兒受眾度更高。基于此,本文著重探究民間游戲在幼兒活動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實踐路徑
在當前文化興國的時代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點所在,民間游戲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類型,也應當在幼兒教育中有所體現。但從當前幼兒教育中民間游戲的應用情況來看,很多幼兒園在民間游戲的資源開發方面還明顯不夠,素材開發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這些都影響了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利用民間游戲開展幼兒教育,可以考慮從這些方面來著手:
一、創設民間游戲氛圍,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
開展幼兒教育要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圍里進行,氛圍和情境是激發幼兒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要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讓幼兒了解和認識民間游戲,幼兒教師就需要在班里創設民間游戲的良好氛圍,以讓幼兒能逐步代入進去。教師在營造民間游戲氛圍時可從具體的民間游戲主題和內容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認知規律等來創設,一方面包括教室環境的布置,如墻面的設計、民間游戲區域環境的布置、游戲材料的選擇和投放等,以給幼兒潛移默化地感受民間游戲;另一方面也包括語言文化方面,如讓幼兒和家長提前搜集相關民間游戲的資料、開展民間游戲文化課程等,以在整個班里營造出民間游戲的良好氛圍和情境。
例如,在開展“七巧板”的民間游戲活動時,教師在教室墻面上張貼了一系列七巧板的由來的漫畫,七巧板拼貼出的圖形,專門創設了七巧板民間游戲區域,投放了充足的七巧板玩具,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拼貼出有趣的圖形,完成的作品可粘貼在樓道走廊的墻面,供幼兒和家長欣賞,由此整個班里營造出一種有效的民間游戲氛圍,孩子們也對七巧板這一民間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起到不錯的教育成效。
二、挖掘資源,積極參與
(一)優化環境
幼兒園以年齡班為單位,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適合幼兒的游戲,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首先,提供跳繩、沙包、毽子、鐵環、陀螺等有益于體能發展的工具,為幼兒開展豐富的戶外民間游戲提供充足保障。其次,開展“一日生活即教育”“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活動。幼兒園將寬敞的走廊布置成“游戲長廊”,放置豐富的民間游戲工具。在幼兒的視野范圍內,粘貼幼兒游戲時的照片,展示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經典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得到熏陶。最后,讓民間游戲融入校園角落,形成一處一特色。各班設置民間游戲角,設置適合幼兒年齡的桌面民間游戲,如翻繩、挑小棒、抓石子等,幼兒可自主選擇游戲。
(二)提高安全性和多樣性,體會快樂
教師創設游戲環境時,不僅要考慮操作條件,還要對幼兒運動能力有更清晰的把握,提高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過獨木橋”,教師在平坦的場地上畫出獨木橋,引導幼兒保持身體的平衡,依次走過這座“獨木橋”。因為“獨木橋”很窄,幼兒在游戲中會出現失誤,所以教師設計了“淘汰”機制,游戲失敗需要重新開始。如讓鐵環轉小圈、鐵環走直線、鐵環跳躍等,體驗更多的游戲樂趣。幼兒逐漸找到游戲感覺的同時也讓游戲活動的開展更為和諧、有序。
在開展民間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引導者,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將“一物一玩”改為“一物多玩”,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嘗試各種不同的玩法,體驗民間游戲的快樂。
三、開展親子民間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民間游戲的積極性
家園共育是當前幼兒教育的主流思想,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責任,幼兒家長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家庭和幼兒園合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民間游戲在應用于幼兒教育時,也可以家園共育思想為指導,讓家長也參與到民間游戲活動教學中,提高幼兒對民間游戲的積極性。幼兒教師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來增強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的參與,如可布置親子作業,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一些有關民間游戲的資料圖片,開展親子民間游戲活動等,讓幼兒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到民間游戲中,在促進親子感情,親子交流的同時,也讓幼兒對民間游戲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幫助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例如,六一兒童節時,可在整個幼兒園開展的民族間游戲游園會活動,幼兒教師通過家長會提前和家長討論商議游園會里有關的民間游戲類型,如丟沙包、套圈、翻花繩、打陀螺、拔河等,家長在家里可利用空余時間和孩子熟悉游戲內容規則,練習游戲玩法等。游園會活動當天,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參與各項民間游戲活動,同時參觀欣賞捏面人、剪紙等民間藝術,感受親子民間游戲的樂趣和魅力,可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傳統文化,提高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四、園本教研,提升能力
民間游戲具有特定的形式、規則、內容,又可因時因地變化,不受時間、地點等限制。以寓教于樂為目的的小型游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如在園本教研時,以“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為主題,讓60后、70后教師展開討論,回憶童年玩過的游戲。教師邊回憶邊說出游戲的名稱、玩法及目的、意義,并及時收集整理。通過這一主題活動,園所豐富了園本研修的內容,增強了教師整理收集、創編加工、組織實施的水平,提升了教師研修以及幼教專業能力。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民間游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需要。幼兒園教師應當注重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和開展,創設民間游戲的有效氛圍,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挖掘資源,積極參與,做好民間游戲的主題選擇和子活動的策劃,同時開展豐富的親子民間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活動的參與等,來豐富民間游戲活動開展的內容和形式,增強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1]楊偉鵬,雷雁嵐,陳科成,洪秀敏.運用社會主題繪本開展幼兒親社會行為教育的模式構建[J].幼兒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