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方向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無窮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在探索“園本化的生活教育”這條道路上一路前行。
2003年我園提出了“生活教育”特色辦園理念,借助“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周期連續十余年的課題研究,不斷建構、完善和優化生活教育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園所實現了從薄弱園到天津市一級園再到天津市示范園的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們繼續踐行“走個性化、特色化的內涵發展之路”,在堅持中調整,在堅持中發展,在堅持中創新,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融入“生活教育”中,讓生活教育辦園特色更具生命力。
一、“生活教育”辦園理念為園所發展注入活力
我園生活教育特色辦園的核心理念是:“生活即教育,促幼兒健康成長,為幼兒人生奠基。”
這句話共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生活即教育”,表明生活教育是我園的辦園特色,我們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為理論依據。從定義上說,“生活即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我們理解為就是為幼兒幸福生活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我們理解為先有生活,才有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第二層含義是——“促幼兒健康成長”,強化的是在上述理論指導下教師的義務與責任。第三層含義是——“為幼兒人生奠基”,讓教師明確,我們在完成“促幼兒健康成長”這一任務時應把握的原則與方向。
園本化生活教育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根本,以有利于幼兒終身發展為基礎,以生活教育特色活動為實施途徑,以正確的學前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其核心目標為:生活中練身體,生活中用語言,生活中找科學,生活中學做人,生活中創藝術。在實踐中倡導多觀察、勤思考、善挖掘、勇實踐,了解幼兒的真實需要;倡導教學要從幼兒生活出發,珍視幼兒生活經驗,助其體驗學習樂趣,將幼兒的知識經驗、生活世界看成是課程資源,把握教育預成與生成的統一。生活教育著眼于幼兒發展,挖掘切實有效的生活教育內容,讓課程為幼兒生活服務。
我們提煉出選擇生活教育課程內容的基本原則,即:一個依據、四個關注。依據幼兒的發展目標、關鍵經驗。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關注幼兒共同生活的矛盾沖突、常規建立;關注幼兒生活中的事物;關注幼兒生活中的周圍人。創造性地開展生活教育七大特色活動,拓寬生活教育的實施途徑:
活動一:養習慣、正行為的“五小寶寶在成長活動”。“五小”活動(健康小標兵、父母小幫手、朋友小伙伴、環保小衛士、我能行的小主人)以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為目標,以培養基本素質為起點,以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為原則,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為基礎,從幼兒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將五大核心目標在“養習慣、正行為、升素質”的實施過程中得以落實。
我們借助園級升旗儀式整體推動“五小”活動。每周的升旗活動都以“五小”內容為主題,教師和幼兒在升旗主題引領下,在班中開展相關活動。借此深入挖掘“五小”內容,使其與教學有機結合,借助日常各環節教育開展活動。
活動二:練能力、增自信的“生活能力體驗角活動”。生活能力體驗角是我園生活教育課程的特色區角,是教師幫助幼兒提高基本生活能力的場所。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幼兒生活能力體驗角的創設應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解決幼兒基本生活能力習得問題,二是在幼兒已掌握的基本生活能力基礎上拓展其能力。
可以說,生活能力體驗角的創設,確實將幼兒在生活能力上遇到的困難、問題,以互動游戲、趣味競賽、教師引領等方法有效解決,它在給幼兒提供充分練習機會的同時,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在富有趣味的操作過程中獲得生活能力的提升。
活動三:增長知識、感受快樂的“生活能力體驗室活動”。我們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分別提供不同層次的生活用具和廚房操作材料,使幼兒在體驗擇菜、洗菜、切菜、制作等活動樂趣的同時,懂得了成人勞動的辛苦,同時也會對身邊動植物、日用品及生活用具產生探究興趣。在體驗到成功的同時,自然地掌握了更多的科學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四:書香飄滿園、家園同受益的“讀書活動”。從2006年起,我園將每年的12月份定為“河北十幼書香飄滿園讀書節”,至今已堅持開展了十五屆,有效地推動了讀書活動的開展。通過讀書活動,園所愿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善讀書的幼兒越來越多。
活動五:藝味融生活、家園同歡樂的“社區公演活動”。以“展示幼兒才藝、營造藝術氛圍、影響社區家庭”為目的而開展的每月月底一場的社區公演活動,從2006年至今共有100余場,為在園幼兒搭建了展示舞臺,為社區營造了優質文化氛圍,為散居幼兒提供了欣賞和體驗藝術表現的機會,同時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在使幼兒受益、家庭受益、社區受益、教師受益的同時,確保園本化生活教育核心目標“生活中創藝術”得以落實。
活動六:優化生活教育環境的“角落文化活動”。我們充分挖掘身邊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開展基于園所各個生活環境場所的“角落文化”活動,如班級為幼兒創建的“衛生間文化”“進餐文化”“衣帽間文化”等;“角落文化”的創建,弘揚了生活教育的主旋律,小到自制的小墩布,進餐時放飯渣菜葉的小垃圾盤,大到各班設計的造型各異的環保垃圾箱等,利用好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的意識深深影響著每個人,園本化生活教育辦園特色得到彰顯。
活動七:快樂兒童、成就教師、倡導文明、服務社區的“社區文化活動”。為了使幼兒的學習更有意義,讓幼兒體驗到為別人做事的快樂,使幼兒的學習變得更有價值,我們依托社區生活場景,和江都路社區居委會攜手共建,由各居委會為我園提供社區櫥窗,幼兒園教學班負責設計社區櫥窗園地內容、刊登幼兒作品、傳播教育理念、介紹園所動態、美化社區環境,為社區居民帶去了清新的兒童作品,營造了溫馨的文化氛圍,拓寬了生活教育的途徑,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的快樂。“社區文化”使園所生活教育特色向周邊社區延伸。
園本化的生活教育為園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優化了教師的教育行為,還實現了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二、“生活教育”辦園特色為園所管理鑄就靈魂
生活教育在促進保教質量優質發展的同時,辦園特色日益彰顯,園所文化日臻成熟。堅持科學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實施剛柔兼濟的文化管理模式,已成為園所管理的特色風范。
園所已形成的標識文化有:園徽、園旗、園歌、五小寶寶形象、讀書節徽標、美食節徽標等。以上設計均出自園長、教師和幼兒家長,是真正的本土文化。
管理核心理念文化——特色辦園的核心理念、辦園宗旨、辦園目標、園訓、園風、教風、學風、教師行為標準、教師禮儀標準等,引領、規范著教師的言行、儀表和思維方式。
管理實施運行文化,即:精神文化——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影響人;環境文化——創設優質的育人環境陶冶人;目標文化——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人;制度文化——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規范人;課程文化——實施有益的生活教育培養人;行為文化——塑造個體的師德行為成就人。以上六種文化全方位、立體式地構建起園所管理的框架體系。
“生活教育”已從教學領域成功延伸到園所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將河北十幼變成了師幼“學習與成長的樂園,學習與精神的家園”。
(責任編輯?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