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超
摘要
師生共寫隨筆是促進師生情感溝通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促成師生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路徑之一。開發隨筆內容最重要的是挖掘生活,主要包括描述校園風物,完成課堂記事,進行閱讀評析,記錄活動風采,規劃人生藍圖等方面。師生在尋找寫作素材中發現生活之美,在共寫隨筆的過程中愛上寫作。
關鍵詞
共寫隨筆 內容開發 挖掘生活
實際教學生活中,師生書面交流的機會并不多,即使有文字表達時候,也大多無法產生心靈的共鳴。共寫隨筆能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憾。共寫隨筆突出的是一個“共”字,這種交流不僅能改變師生寫作互不牽涉的狀況,提高師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可以升格師生的認識高度和深度,促成生命的成長。由于寫作內容相通,寫作時間集中,寫作之后的交流與展示更容易激發師生的真情,對教育教學很有幫助。
為達到師生的有效交流,共寫隨筆要注重內容的開發。作為農村初中的教師,我們要有開拓意識,用心研究,加強實踐,著意尋找可促成師生共同成長的隨筆內容。生活永遠是寫作素材來源的最豐富的寶藏。挖掘生活是師生共寫隨筆的必由之路。
一、描述校園風物
每天都可以見到的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正是隨筆寫作的盲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重新認識校園,抓住平常的風物,挖掘潛在的意蘊。
風物之精神,只有在不斷探究中才可以發現。我帶領學生前后三次寫校園里的那棵高大的松樹。第一次寫松樹的形態,我引導學生觀察,注重表征體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第二次寫松樹的習性,我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培養篩選信息的能力。第三次寫松樹的品格,由松樹的高大偉岸聯想到生命的剛強正直,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完成課堂記事
課堂里師生的教學狀態、對話內容、情感交流,都可以作為素材走進師生的筆端。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寫隨筆不要強求典型性,也不必一味尋求重大事件,能把課堂活動交代清楚就行,若能抓住課堂的某個細節,表達學習感悟就更好了。
共寫課堂離不開教師的示范。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層次清晰地實施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同一堂課,共述心聲,引發課堂思辨。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鼓勵小組合作,再推選小組成員展示學習成果,最后師生共同評價。寫作隨筆時,我不是將課堂活動平鋪直敘,而是抓住師生情感碰撞所生成的內容進行深情敘述,重點描述學生的課堂作為,描寫幾個最出色學生的學習情態,并對他們的課堂表現進行積極評價。我把自己的隨筆讀給學生聽,讓學生知道自己不光是寫作者,還是寫作對象。這可以激勵學生優化學習行為,主動書寫所見所感。
三、進行閱讀評析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評析所讀內容,是師生共寫隨筆的重要義項。師生可以閱讀各自喜愛的作品,也可以共同閱讀經典,還可以一起閱讀報刊上精致的短篇美文。對所讀內容進行評析,意在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讓思維更敏銳。
對閱讀內容的評析要求不宜過高,即使學生單純地復述內容,教師也不必苛責。如果學生能加入適當的議論,教師要著力表揚。對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寫出來的隨筆,教師可以當作范文在班級朗讀。
教師寫閱讀感悟也要用心用情。我在寫閱讀評析的時候,不管文本長短,總要先簡介作品,再對細節加以剖析,最后介紹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及成長經歷。在我的影響和帶動下,學生懂得了要在作品中讀出自己,在寫作中表現自我。
四、記錄活動風采
共寫活動可以記事,也可以寫人,還可以寫某一刻的感受。記事時可以敘述經過,也可以截取一個橫斷面加以描述。寫人時可以描述人的行動,也可以抓住某個細節描寫,還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
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記錄描述學校里的各項活動,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提綱挈領的能力。每年學校舉辦兩次的運動會及節日紀念活動,一直是我和學生隨筆寫作的重要內容。我們一起記錄運動員的狀態,描寫啦啦隊的參與情況,力求再現比賽情境。清明節我帶領學生到小窯頭烈士墓前敬獻花籃,到烈士紀念館參觀史料,到英雄群像前表達敬仰,并將活動經過和感想記錄下來,用一節課時間在班級朗讀隨筆。
五、規劃人生藍圖
隨筆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也應該有對未來的向往。學生勾勒人生藍圖,可以讓生活有目標,行動有力量,催動生命堅定地走向美麗的遠方。
為了引導學生規劃人生藍圖,我制定了成為優秀教師的發展方向,并把自己的成長計劃讀給學生聽。我的成長路徑是廣泛閱讀和積極寫作。除了記錄教育生活,還整理課堂故事,思考教育人生,撰寫教學論文。我在收獲掌聲的時候,趁熱打鐵,提醒學生在設計人生藍圖時要把握好方向,依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設定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很多學生寫出了自己的第一份人生規劃,給自己的成長注入了能量。
受限于各種因素,農村初中學生很難寫出有文采的文章,但共寫隨筆的實踐,還是能夠讓學生養成思考習慣,從而愛上學習。農村初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隨筆的時候,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心急,要把成長交給行動,讓學生在對生活的挖掘中熱愛生活,在共寫隨筆中愛上寫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阿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