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蓓蓓
潛心教學,十年彈指一揮間
2008年大學畢業后,我來到了南京市江寧區麒麟初級中學。這是一所鄉鎮初中,教師們都很樸實勤勉。剛工作時,我并沒有想過自己要有什么樣的奮斗目標,只是想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和能做的每一件事。在工作上,我遇到過很多困難,比如生源流失嚴重,教學資源匱乏,成績難以提升等。面對這一切,我深知怨天尤人毫無意義,我也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我就細心觀察、及時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教學資源越來越多,讓人眼花繚亂。這也讓我思考,到底什么樣的資源才是最好的資源?實踐和思考讓我發現“學生”才是最好的教學資源。針對每屆學生的不同情況,我堅持每天重新備課,編制符合學情的個性化作業,堅持做到課堂效率最大化,課外負擔最小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我所帶班級學生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這些年踏實勤懇的每一步,也讓我看到了學生的無限潛力和更多的可能性。
努力進修,不斷突破自我
2017年5月,我參加了由特級教師黃秀旺主持的江寧區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培訓活動。那時的我還對“無生上課”等教育理念一知半解,論文也寫得亂七八糟。黃老師鼓勵我多寫寫活動心得,多記錄教學中的所思所想,多參加教學研討活動,激勵我在深入交流中改變和提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撰寫的論文陸續發表,市級課題也成功立項。2018年5月,我做了人生中第一場市級講座,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不過看到老師們的反應,我知道一個星期的努力沒有白費。同年9月,我獲得了一次執教市公開課的機會,課題是“分式的運算”。那時的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終于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緊張的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將這節課上得精彩。磨課的專家們在聽了我試上的課后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對數學教學有了不一樣的理解。正式上課那天,我只拿著一支粉筆就走進了課堂,在和學生的對話和探討中,完成了課堂教學,真正體會了“以生為本,自然生成”的含義。在導師和同事的幫助下,我逐步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努力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教學相長。
積極參賽,提升專業素養
經過上次的公開課,我明白了一點:只有不斷接受挑戰,直面自己的問題,才能促使自己快速成長。于是,我積極參加賽課、論文案例競賽、微課制作競賽、解題能力競賽、基本功競賽、信息化教學能手競賽,等等。雖然有些比賽名次并不理想,但是這也讓我找到了差距。
記得在參加解題競賽前,我把近兩年的全國中考卷都做了一遍,這些為我九年級的解題教學打下了基礎。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可以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能快速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刺激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解決問題。從那之后,我就堅持每年暑假將全國的中考卷都做一遍,以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而因為比賽,我整理記錄的一大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也讓我在論文、案例、課題的評比中屢獲佳績,同時提升了我的專業素養。
比如在一次比賽中,要考查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當時的我對時興的教學軟件一無所知,結果我在區級比賽中就被淘汰了。這也讓我開始靜下心來鉆研信息技術手段,了解信息化手段對教學的幫助,并嘗試平板等教學方式。2019年11月,我通過區、市的選拔,代表南京市參加了江蘇省信息化教學能手大賽。對教學軟件的融合使用,讓我獲得了在場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鄉鎮中學十多年的教學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責任,同時也體會到成長過程中的痛苦和喜悅。陶行知先生曾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也激勵著我繼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默默耕耘,開拓進取,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出更大的努力,繼續奮斗在前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