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防疫工作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國內全面復工后煤炭需求持續增加。但隨著中澳經貿關系惡化,大量澳煤無法入境,各大港口和用煤企業的庫存持續下降。煤炭貿易型企業迎來了擴大貿易量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資金占用過高、應收款項持續掛賬的挑戰。基于對煤炭貿易型企業普遍財務風險類型的介紹,結合這類企業的普遍特征以及經營特點,得出煤炭貿易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并通過簡易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以期對煤炭貿易型企業如何管控財務風險產生一定作用并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煤炭貿易;財務;風險管控
煤炭貿易受政策因素影響較大,加之產煤企業通常要求全額支付預付款、用煤企業要求支付保證金,往來資金較大,極易引發煤炭貿易型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如何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是煤炭貿易型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背景
1.1 煤炭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的基本概念
財務管理的實質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及未來收益與損失的比較與權衡,也就是說財務風險通常是由經營風險所引發。因此,煤炭貿易型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在從事煤炭貿易的過程中,由于對政策走向的判斷失誤及自身經營策略等問題,從而產生影響財務狀況的風險因素、風險事件及風險損失,最終造成煤炭貿易業務的中斷并引起與經營成果不符合預期的可能性。
1.2 我國煤炭市場現狀
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控制,國內煤炭供需兩弱的局面得到改善,但由于我國未放松澳煤通關,國內煤炭市場的需求增長超過預期,供需又呈現了相對偏緊的態勢。2021年1月上旬,中煤協重點監測煤炭企業煤炭日均銷量721萬噸,比2020年12月日均增加17萬噸,增幅2.4%。
1.3 我國煤炭貿易型企業的現狀
受到當前供需形勢的影響,煤炭貿易型企業迎來了較大的發展機遇,但風險防范意識淡薄、專業人員能力不足,加之決策者為搶抓市場機遇,盲目擴張,導致很多信用較差的用戶趁虛而入,形成較大應收款項,資金無法回收。同時,由于信息溝通渠道不通暢或對未來政策走向判斷不準,最終導致煤炭無法變現,引發各類財務風險。
2.煤炭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型
煤炭貿易型企業資金需求量較大,資金周轉率要求較高。因此,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類型:
2.1 壞賬風險
煤炭貿易型企業屬于中間商,上游產煤企業往往需要支付預付款后才予以發貨,一旦上下游出現違約行為則導致煤炭貿易型企業的大量資金無法回收,應收款項長期掛賬。
2.2 籌資風險
籌資活動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起點,本文所闡述的籌資風險即為煤炭貿易型企業由于籌集資金活動而導致資金使用未達到預計目標的可能性。在我國煤炭貿易中,很多煤炭貿易型企業需要籌資后才能運轉業務,一旦受到政策變化、經營策略失誤等因素的影響,將導致預期收益無法實現。
2.3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又稱為現金風險,是指企業當前可變現的資金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需求而導致財務困境的可能性。我國煤炭貿易型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往往需要準備足夠的現金流,但這些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通常籌資能力不強,資金鏈比較脆弱,一旦受上下游信用風險的影響,資金將無法回收,應收款項、存貨占用了大部分資金,導致這些企業通常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周轉壓力。
3.煤炭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3.1 煤炭貿易業務決策不準確
我國煤炭貿易型企業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通常存在專業人員匱乏、對煤炭市場走勢缺乏判斷等普遍問題。因此,在環保限產、國際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特別是當前中澳關系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特別是從事澳煤進口轉內銷的企業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導致煤炭無法變現,產生財務風險隱患。
3.2 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受當前宏觀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很多中小煤炭貿易型企業面臨著市場占有率低、創利能力較差等困局。因此,這些企業為開拓市場、搶占資源往往急于開展業務,忽略風險管控,甚至很多業務人員認為財務風險管控應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與自己無關,防范意識薄弱。
4.煤炭貿易型企業財務風險管控
煤炭貿易型企業應充分考慮經濟性與可操作性,在各個貿易環節中及時消除由經營帶來的財務風險隱患,規避由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因此,煤炭貿易型企業可采用財務指標預警的方式,在每一個會計期間對財務狀況進行評估,幫助企業管理者在煤炭貿易的開展、經營和終止的過程中早期識別財務風險。
4.1選取適用的財務指標
煤炭貿易型企業應針對企業的特點,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取可評測的財務指標。通常,可選取反映流動性風險的凈利潤現金比率、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比率、現金流量比率;反映償債能力風險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所有者權益比率;反映經營風險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反映盈利能力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主營業務凈利潤率;反映成長能力的主營業務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凈利潤增長率。
4.2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管理者可參照歷史同期水平或行業內其他企業的財務數據,利用定性的德爾菲法確定風險預警值,一旦某個表征財務風險的財務指標超過一定界限時,即產生相對應的財務風險隱患。預警系統可幫助企業管理者快速查找財務風險出現的“位置”,能明顯標記出由煤炭貿易的某個環節的決策不慎或受到外部影響而導致的某個類型的財務風險。
4.3依托財務報表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的資金、利潤狀況的統計表。煤炭貿易型企業可在財務報表中選取重要項目作為KPI(即關鍵績效指標),并通過觀測這些KPI的變化趨勢發現問題并對管理者和業務部門發出警報。通常,煤炭貿易型企業可在資產負債表中選取期末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在利潤表中選取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在現金流量表中選取經營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籌資活動產生的流量凈額作為KPI,并根據這些KPI的變動趨勢對財務狀況作出經營評述,并及時發出警報。
結語:
財務風險可以早期識別,也可以預警,因此通過采取財務風險預警和相應的風險管控對策,財務風險是可以規避的。但煤炭貿易型企業由于其需求資金量較大的特殊性,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貫穿于整個煤炭貿易的過程。因此,管理者應加大對財務風險的管控力度,不斷提高管控能力和管控水平,以謀求在當前的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下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畢軼凡. 開灤滄州公司國際貿易業務財務風險管控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 2019.
[2]彭云燕. 煤炭貿易企業風險管理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 2017.
[3]胡樂群. 風險預警中指標閾值確定方法[J]. 金融電子化,2011(09):43-45.
[4]何榮華. 財務預警模型—分析、比較、評價[J]. 會計之友,2006(8S):54-55.
作者簡介:畢軼凡(1987.8-),男,漢族,籍貫:河北玉田,就職于開灤集團(唐山曹妃甸區)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中級經濟師,企業管理碩士。